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清朝的王爷是如何消遣时间的?

导读:清朝的王爷大多数都是富贵闲散王爷,他们从出生下来就是衣食无忧,就由清政府给拨款用度,而且受限于皇帝的猜忌,大多数王爷都不会从政,所以他们都有大把时间去消遣,可以说

  网友提问:

  清朝的王爷是如何消遣时间的?

  优质回答:

  清朝的王爷大多数都是富贵闲散王爷,他们从出生下来就是衣食无忧,就由清政府给拨款用度,而且受限于皇帝的猜忌,大多数王爷都不会从政,所以他们都有大把时间去消遣,可以说清朝王爷的业余时间非常丰富,也非常会玩。

王爷们大多培养业余爱好消遣时间

  在清代王爷的品级是超品的爵位,但是清朝历史上大多数王爷都是富贵闲散王爷,在政坛上没有太多权力,虽然待遇地位超品,比一品大员或者其他文武大臣都大得多,但他们绝大多数都并没有实际权力而已。

  清朝王爷的爵位传承除了极个别享受世袭罔替的亲王之外,其它的亲王爵位都是需要按级递降承袭。亲王的后代子孙继承爵位是需要递降的,也就是亲王的儿子继承爵位就是郡王,之后递降到镇国将军不再降级,而初始是郡王爵位则是递降到辅国将军不再降级。

  所以这些王公贵族在政治上没有实际权力,再加上自由生活富贵无忧,就造成了他们很“闲”的感觉

  尤其是在历经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对皇权的强化集权之后,包括铁帽子王和其他一些亲王爵位传承的后人大多都只变成了富贵闲散宗室,他们不差钱,但是却不用工作,有大把时间去消遣,说白了就相当于一个大地主而已。

  清朝这些皇室宗亲看似有着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其实他们的压力也很大,像那些享受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后代还好一些,毕竟世袭罔替待遇谁也不能废了,而且他们传到后来大多与皇室都属于是远亲了,所以他们大多数时期也是绝少参与政治,大多只是享受包衣佐领的孝敬而已。

  但这些皇室直系亲属晋封的亲王爵位就不那么好过了,他们或是皇帝子侄或是皇帝兄弟,按照皇位继承顺序来说他们排名还都比较靠前,所以他们最容易引起皇帝的猜忌,活的也是比较谨慎,包括连选择消遣时间的活动项目都要更加谨慎,不然很容易失去一切甚至是性命。

  在雍正对待政敌弟弟老八胤禩这些当初与他争夺皇位的兄弟进行了严厉且残酷的打击迫害,这也使得让后世的皇室直系宗亲更加害怕和敬畏皇权。

  所以在乾隆朝之后,皇室直系宗亲不管是亲王也好还是郡王或者贝勒、贝子这些有爵位的皇亲大多都是尽量不参与政治,通过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来消遣时间,转移皇帝对自己的猜忌。

  清代的皇室成员自幼都会接受非常全面且系统的素质教育培养,因此很多皇室成员大多文武双全,在比如绘画和文学等方面都很高的造诣,清代的王爷们消遣时间的方式也有很多是比较高雅的,比如研究琴棋书画等各方面,所以皇室成员中出了很多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等人才。

  当然这些都是好学之人,也有一些不好学的人,擅长吃喝玩乐的人,这样的人其实更容易让皇帝放心,比如斗蛐蛐、遛鸟、玩鹰、边品茶边听书等等,这些都是清朝时期皇室贵族用来消遣时间的经典娱乐项目。

王爷们消遣时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荒唐喜好活出丧,有的高雅喜好文学著书立作

  这些王爷消遣时间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的高雅,有的荒诞不羁,有的纯粹就是娱乐,可谓是多种多样,下面说一说清朝最具代表性的两位王爷是如何消遣时间,他们二位一位代表了荒唐,一位代表了高雅,看看他们是如何消遣时间的。

  乾隆的弟弟荒唐王爷和亲王弘昼是清朝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荒唐王爷,乾隆总共有兄弟三人,一个哥哥和两个弟弟,他的哥哥弘时早年因为怜悯雍正的政敌胤禩,被雍正过继给胤禩为子,削除了宗籍,圈禁终身,弘时在被圈禁后不久就抑郁而亡。

  所以当乾隆即位时,他只有五弟弘昼和最小的六弟弘瞻两个兄弟,他的五弟弘昼与乾隆是同年出生,只是生日比乾隆小了几天,因此他们哥俩年龄相仿。

  乾隆的五弟弘昼见证过父亲雍正参与康熙朝晚年激烈的九子夺嫡事件,也见证过父亲雍正如何残酷打击迫害这些争夺皇位的兄弟,所以弘昼深知与皇帝做兄弟的风险。

  他为了向乾隆表达自己无心皇位之意,他故意装疯卖傻,做荒唐事,比如弘昼曾经当着乾隆的面因为小事殴打议政大臣讷亲,表现出了弘昼为人鲁莽暴躁且不得朝臣之心。

  除了故作不得人心之外,弘昼用来消遣时间的一大爱好也很另类,他非常喜欢活出丧,弘昼曾经说过:“人没有一百年还不死的,还有什么好避讳的?”

  弘昼的一大爱好就是办葬礼,他经常亲自指挥过丧仪,坐在庭院的中间,让府里的家人祭奠哀泣,自己在一旁岸然笑饮以为乐趣。而且制作冥器、象鼎、彝盘盂等物品,放在自己的塌前。

  所以弘昼消遣业余时间的方式就是给自己举办葬礼,也就是活出丧,除了喜好给自己举办葬礼之外,弘昼还爱参加和主持葬礼,这个消遣时间的爱好可以说是非常另类了。

  其实可以说弘昼这一切都是为了做给哥哥乾隆看,他就是想向乾隆表明自己无心争夺皇位,弘昼平时消遣时间多数以酗酒、举办葬礼和书画中度过。

  弘昼曾经在酒后写过一首诗叫作《金樽吟》:

  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

  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

  这首诗被后世称为保命诗,正是弘昼给哥哥乾隆写了这首诗,才让乾隆对弘昼非常满意和放心,终弘昼一生乾隆都是给予了他最高的富贵待遇。

  除了这些,其实弘昼还善于书画,书法和绘画早已也非常高,这当然还是得益于皇家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了,而且弘昼的这一天赋都传给了他的后代,他的后人就是我国现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启功先生。

  可以说弘昼通过喝酒、办荒唐的活出丧以及书画来消遣时间,也赢得了哥哥乾隆的喜爱和信任,终其一生家族都是富贵非常。

  爱新觉罗·昭梿是清朝铁帽子王之一的礼亲王代善的后人,世袭铁帽子王礼亲王,他是嘉庆时期的礼亲王,也是清朝历史上出了名的喜好文学,著书立作的王爷,是清朝王爷高雅的消遣时间代表人物。

  昭梿出生于铁帽子王府,一生可谓是富贵无忧,昭梿是绝少参与政治,他更多的是喜欢去茶楼喝茶听书,然后和市井小民侃大山闲扯淡,聊一些新奇的事情,每天把这些事干完,他就开始回家写书。

  昭梿算是清代皇亲宗室中最好文学的宗室成员,他与当时的大文豪纪晓岚结为忘年之交,纪晓岚比昭梿大了40多岁,算是隔辈了,不过两人却以文学相交,成为了忘年之交。

  除了纪晓岚,昭梿还与当时的大文人魏源、龚自珍以及袁枚等私交深厚,可以说昭梿一生就是喜好文学著书,这也是他消遣时间的主要方式。

  即便如此昭梿最终还是因为某些事情丢了铁帽子王的爵位,这件事发生在嘉庆十八年(1813年),当时爆发了天理教林清起义,天理教一度攻占了紫禁城,昭梿与还是皇子的道光旻宁积极组织王公贵族镇压天理教立下大功。

  但是平定天理教之后,嘉庆大大表扬了道光,却严厉斥责了昭梿等王公贵族,认为是这些王公贵族惰性太强才导致了天理教攻占紫禁城的耻辱。

  本以为立下大功能落点赏赐的昭梿反而被嘉庆严厉斥责,这个换作谁都会发点牢骚,昭梿就因为私下里对嘉庆发了牢骚传到了嘉庆耳朵里,所以昭梿就丢了铁帽子王爵位。

  嘉庆知道昭梿发牢骚之后,故意找昭梿的毛病,最终将昭梿革除了礼亲王爵位,礼亲王是世袭罔替的爵位当然不能被废除,但是可以换继承人嘛,于是嘉庆废除了昭梿礼亲王继承人的资格,改由他的族弟麟趾出任礼亲王,这就叫废不了爵位,可以废了你。

  从此之后昭梿更是无心政治,闭门著书,没事就是逛茶楼听书和别人侃大山,然后再回家写书,这就是昭梿的消遣时光,现代人说起昭梿关注的不是他曾经是礼亲王的身份,而是他的《啸亭杂录》作者身份。

  昭梿所著《啸亭杂录》和《啸亭续录》是属于笔记式文学作品,书中保存了大量有关清朝道光初年以前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典章制度、文武官员的遗闻轶事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宝贵史料。昭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见闻著成此书,所记史事多不见于它书记载。

  昭梿治学严谨,凡涉及历史事件多为亲历,如系道听途说则注明来源,因此错误不多,而且昭梿所处角度也非常可观,所以后来的《清史稿》中很多资料都是取自于《啸亭杂录》。

  可以说昭梿利用著书消遣时间,还顺道给后人研究清朝历史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所以这个消遣时间的爱好还是非常不错的。

  昭梿除了著书之外,还有一大爱好,也是嘉庆朝之后这些皇亲王爷们用来消遣时间的一大方式,那就是痴迷于戏曲,昭梿算是清代最早期的票友王爷,他不顾身份愿意与戏子结交,甚至拜师学戏曲,自昭梿之后,清代出了不少票友王爷,通过学戏曲来打发消遣时间。

写在最后

  其实像弘昼和昭梿还都算是比较有才华的王爷了,清朝历史上还有很多不学无术的皇室宗亲,所以他们最后都是以娱乐消遣时间为主,比如包养戏子、遛鸟、斗蛐蛐、玩鹰等等玩法项目。

  其实这些王爷们的消遣方式更多的是为了打消皇帝的猜忌之心,毕竟做皇帝的亲戚甚至是兄弟风险很大的,随时受到皇帝猜忌,爵位没了还好说,一不小心身家性命就可能都没了。

  因此来说清朝王爷们不管是有没有野心的都好,消遣时间的方式不外乎高雅的著书写作钻研书画,低级一些就是各种的玩了,总之一个是自顺治入关以后对这些皇亲贵族的打压,一个就是皇帝本身就猜忌这些近亲,所以皇室宗亲想自保就得换着花样消遣时间。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其他网友观点

  在我们的印象中,清朝的王爷都是提笼架鸟,胳膊架鹰,三五随从,吆五喝六,家里有吃喝不完的金山银山,没钱了就卖套老宅子。其实不然,在清朝,王爷也分三六九等。有人富得流油,有人穷的要死。

  而且,他们这种花天酒地,无聊到穷讲究的生活,也是被逼无奈,因为他们就是皇帝豢养在皇城内的高级宠物。

  首先来说说王爷的等级。

  我们所说的王爷,其实是一个笼统的称呼,他对应的其实是清朝的“爵位”,只要是有爵位的人,统称为王爷。

  清朝的爵位分为三种,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主要是授予汉人大臣的,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比如曾国藩就是“一等毅勇侯”。蒙古爵位是授予蒙古人的,等级和宗室爵位是一样的。

  我们今天重点讨论宗室爵位,因为在清朝,也只有有爵位的满人,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王爷。

  清朝的宗室爵位分为十二个级别,从高到低分别是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每个级别对应所享受到的俸禄和待遇是不一样的。亲王最高,年薪是10000两银子,另外给禄米10000斛,奉恩将军最低,年薪只有135两银子,给禄米135斛,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但是,这都不耽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王爷!别管人家内部的级别大小,外人见到了,都得客客气气的喊一声“王爷,您来了,里面请”。

  在普通老百姓的眼里,这些个王爷,天天花天酒地的,不务正业,就知道玩儿,简直就是个败家子儿。但是,只有王爷们才知道:“宝宝心里苦啊,宝宝这也是被逼着玩儿呀”。

  想当初,明朝灭亡了,大清的八旗兵马浩浩荡荡的打进了北京城,接管了大明朝的江山。大清朝的皇帝也是读过历史的,明朝藩王作乱的教训他们看的是一清二楚。于是,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清朝规定:凡宗室王爷,没有奉旨,不得出京。

  所以,这大大小小的皇子皇孙们,都待在了北京皇城内。这下更热闹了,这么多人,总得找点事干吧,干脆,争夺皇位吧!于是上演了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

  雍正继位后,大肆清洗了一批和他争夺皇位的人,包括众多的皇子以及他们的同党。这下,其他王爷们傻眼了,这个工作风险太高了,要玩命啊,得咧,我还是回去玩我的鸟吧,反正大爷我也不差钱。

  所以,雍正以后,在朝廷高层当官的王爷非常少,大部分王爷都是顶着名号的社会闲散人员,社会地位高,身份高,工资待遇高,但是,就是没有任何实质的权力。

  有钱有闲,那就得搞点事情来打发时间,于是,这些个王爷们就把毕生的经历都花在了“吃喝玩乐”的研究上,而且,还玩出了花儿,玩出了讲究,玩出了文化,玩出了名堂。

  他们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实在是太闲,不用做任何工作,朝廷发银子养着,而且比朝廷一品大员的待遇还要高百倍,别说是王爷了,就是普通的在旗旗人,每个月也能从朝廷里领一份钱粮。另一方面,他们也是在向皇帝表态:“皇上,您看见了吗,我就是一傻缺,不会跟您争皇位的,您放一百个心”。

下面就来说说清朝王爷们的“吃喝”与“玩乐”。

  旗人的规矩多,干什么事儿都得有“讲究”,这叫“份儿”,是一种身份与态度的象征,与有钱没钱没有任何关系,所以你看电视剧里,老北京的顽主们,把“拔份儿”就看成是一种特别严重的挑衅行为,让我花钱可以,让我栽了面子不行。

  以“吃”为例,《宫女谈往录》里有一段记载,说旗人买大饽饽饼吃,小伙计包好以后,必须留两块,让大爷拿着,一脚门里,一脚门外仰着头吃掉,吃完小伙计还得赶快给端碗水喝,喝完大爷一翻手,你就必须得接着,晚一点手一松就掉地上摔碎了,还得怪你没伺候好。

  走出大门,把嗽口水使劲的喷到台阶上,然后迈着八字往前走。右手挂点心,左手拿鼻烟壶,左手大拇指还得高高的翘起来,表示是用来捻鼻烟用的,鼻子底下还得有两片黄蝴蝶,表示是长期嗅鼻烟壶留下的痕迹。在大街上大摇大摆的走,这叫“亮份儿”。

  吃饱喝足了就该“玩儿”了,玩,也有很多种,有人玩的“高雅”,有人玩的“通俗”。

高雅的,玩字画、文学、音乐。

  比如雍正十二子和亲王弘昼,在乾隆面前装疯卖傻了多年,彻底打消了乾隆对他的猜忌,然后醉心于书画研究,而且还把他毕生的研究精髓都传承了下去,书画大家启功先生就是弘昼的后人。

  比如铁帽子王礼亲王昭梿,正红旗主代善的后人,是嘉庆年间的礼亲王。很少过问政治,最大的爱好就是吃完饭找人聊天,小伙计,修鞋匠,卖大碗茶的,聊完回去把这些事给记录下来。

  也该着他倒霉,嘉庆年间发生了一次天理教攻打紫禁城事件,昭梿和还没有登基的道光皇帝永绵一起积极备战,打退了天理教的进攻,结果永绵受到了嘉庆的表扬,昭梿却被训斥了一顿,成为了替罪羊。

  礼亲王这个顶帽子是铁帽子,嘉庆也不能废,但是可以换人,于是,嘉庆就免去了昭梿礼亲王的头衔,改由昭梿的弟弟世袭。

  从此以后,昭梿更加的醉心于文学,每天就是出门找人聊天,然后回去奋笔疾书,终于写成了《啸亭杂录》。这本书,如果不是研究历史的人,估计没有听说过,但是研究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本书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

  《啸亭杂录》里面真实的记录了道光初年,清朝的政治经济、典章制度、奇闻异事。很多事情,史书上都没有记载,但是在《啸亭杂录》里都能找到。后来修订《清史稿》,很多资料都是从《啸亭杂录》里抄来的。

  难能可贵的是,昭梿绝不瞎写,自己亲身经历的写,听别人讲的一定会注明来源。成为后人非常珍贵的史料。

  还有晚清时期的溥桐,亲自为大清国的国歌作曲《巩金瓯》,不过,这首歌没唱几天大清就亡了。

通俗的,玩个鸟,打个猎,捧个戏子,抽点大烟。

  满清大爷玩鸟也是有讲究的,不是什么鸟都养的,最雅的是养画眉。另外,这个鸟笼子也是有讲究的,你的是紫檀的,还是黄花梨的,是玉石的还是象牙的,是“南笼”还是“北笼”,这都是王爷们攀比的标准。

  打猎是王爷们消遣的唯一一项体育运动。清朝是马背上的民族,是靠着骑马打下的天下,所以王爷们对骑马打猎还是很有兴趣的。每年朝廷都会在热河组织木兰秋弥,这些王爷们尤其热衷打鹿,光绪的爸爸醇亲王奕寰还要一张和鹿站在一起的合影。

  戏曲,是古代唯一的一个视听类娱乐项目,也是王爷们最大的消费场所之一。这些王爷们不差钱,差的是心情。心情好了,大把的银子打赏给名角,只图一乐。甚至有的王爷从资深的票友变成了自己登台唱戏。

  晚清时期,鸦片流入中国,抽鸦片成了当时的一种“时尚”,这些王爷们自然也不甘落后,纷纷加入抽鸦片大军。由于这些王爷们有的是钱,所以对抽鸦片的器具要求的也很高,襄金的,襄银的,甚至还发展出了一套鸦片文化。

  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正是这些清朝王爷们的日子过的太舒服了,当历史的车轮无情的碾压在他们身上的时候,他们连一点反抗的力量都没有,消失在了历史的滚滚浓烟之中。

  其他网友观点

  清朝当王爷可比当皇帝舒服多了,以清朝醇亲王为例,一年俸禄20000两白银,禄米10000石,这在清朝王爷中是什么规格呢?

  

  一个正常的王爷俸禄,一年是10000白银,禄米5000石,也就是说当时的醇亲王享受的是双亲王待。

  清朝中晚期一两白银,大约相当于今天的100~220块左右,也就是说王爷每年的薪水,按照今天的物价水平来算,大约在100万到400万之间。

  清朝乾隆年间,一个北京的普通百姓,每个月的收入大约是2~3两银子,其实这样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那么清朝一个王爷每年上百万的收入,究竟都花在了哪些地方?我们根据这些钱的开支方向,其实就能够明白清朝王爷是究竟如何消遣时间的。

  

  不要以为当时王爷的俸禄很高,就可以为所欲为,其实仔细算一算,这笔钱真的不算多,最后一代醇亲王,后期的生活也相当拮据,一度到了典当家产的地步,但是我们可以从一个小故事,一个小细节,来看看当时清朝贵族对于钱财的态度。

  大家知道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还有一个弟弟名叫溥杰吗?

  尽管兄弟两人都是皇族后代,但是就因为一字之差,两个人的命运也是天差地别,溥仪享受的帝王待遇咱们暂且不谈,先看看当时身为王爷的后代溥杰,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

  到了溥杰那一代,尽管当时的醇王府已经逐渐走上没落之路,但是我们也知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为了能够真实的了解那段时间的历史,溥杰的话还是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的,毕竟小时候的溥杰还算是过过一段时间的风光日子的。

  

  溥杰曾亲口说:曾经问过母亲一件家中珍宝的价格,母亲只是嫌弃的告诉他,你应该有更加远大的志向,怎么能够花心思打听钱的事儿呢?

  其实在当时的清朝王府中,尽管各种事物都离不开钱,但是身居高位的清朝王府贵族,内心里是抵触钱的,他们自己本身不直接接触钱财,认为直接拿钱或者是接触钱有碍于自己的身份和面子,专门有管钱的大管家,或者是有专门管钱的机构。

  其实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理解,为什么古代的阶层划分要有士、农、工、商这一说?自古以来贱商的说法,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个问题,贵族在心底里就不愿意做钱的奴隶。

  清朝末期摄政王载沣女儿韫铄:就曾经这样说过,他的二哥,也就是溥杰,小时候他们想要什么东西?基本都是直接告诉仆人,让仆人买回来就是了,从来没摸过钱,也没有见过钱长什么样子,相信这个时候,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初溥杰问母亲物品的价格之时,母亲会有那样过激的反应。

  清朝末年,整个国家都处于危急动荡之中,所以王爷的生活也出现了天与地的差距,作为当时比较有排场,比较有威望的王爷,摄政王载沣对于这一切感受最真切。

  醇亲王王府中的金钱耗尽之时,就是变卖家产之日,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王爷,随着国家的衰败,再也享受不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没有了稳定的俸禄收入,但还是要养活全王府一大家子人,那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绝望?

  

  当然这形容的只不过是落难后的王爷,如果是巅峰时期的王爷,生活究竟又该有多精彩呢?单单就从衣食住行来说就足够令人羡慕。

  清朝的王爷是怎么来的?

  实际上这个问题也很好理解,皇子们在没有成年之时,都住在皇宫里,一旦皇子在成年之后,就需要搬到外面居住了,不在皇宫,但是清朝王爷都在北京城。

  清朝王爷根据地位高低分为亲王、郡王,再下来就是普通的王爷了,王爷的身份比较高贵,作为仅次于皇帝的存在,因为与皇帝沾亲带故,血统比较高贵,享受的待遇自然也非同寻常,一般王爷的物质生活是非常丰富的,除了自由活动能力没有特别强之外,其他方面比起皇帝也差不了多少,甚至要比皇帝好很多。

  首先王爷不用上朝,也没有皇帝那么多的政务需要处理,国家治理的好不好?王爷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会关心的,王爷们更多关心的是自己项上人头保不保,每个月的俸禄能不能及时发放到位?接下来的一切事情都好办。

  尽管当时清朝的王爷只能待在京城,但是他们还是有各种消遣时间的办法。

正常的吃喝拉撒

  一个人有正常的七情六欲,也免不了吃喝拉撒,王爷也不例外,清朝的王爷对于生活需求规格要求还是挺多的,月薪几十万的清朝王爷,每天吃饭的时间花的还是挺多的,像寻常百姓家,因为吃的东西很少,所以也就没必要摆太大的阵仗,但是王爷则不同。

  

  清朝皇帝每餐的标准,满打满算120道菜,堪称满汉全席,吃遍山珍海味也不过如此,而清朝的王爷呢?比起皇帝吃的上就差远了,但是要比起寻常百姓,那也是丰富多彩,多姿多味,具体王爷就餐规格有多大?咱们可以这么想象:

  

  如果皇帝的用餐标准是我们婚丧嫁娶那样的标准,那么王爷的日常标准,就相当于我们正常的外出聚餐,规格降一降,档次低一低,但也不差,皇帝每天吃饭一顿花两小时,那么王爷至少一小时是有的,身为贵族,狼吞虎咽显然不可能,都是细嚼慢咽。一天两顿饭就是两小时。

  清朝王爷比皇帝幸福的一点,自然就是没有那么多的繁文缛节,这些方面相对自由一点,粗略算一下,王爷每天吃喝拉撒,需要花费的时间在4~5个小时。

多多少少的工作与学习

  身为王爷,身为贵族,还是有必要接受教育,提高自身修养的,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强制性的,自古以来,帝王之家对于教育都很重视,王爷可以不喜欢读书,但是不能不读书,然而现实情况是,当时读书确实是一种消遣时间的好方式,如果读的书少了,也会显得这个王爷没有格局,所以王爷们每天读点书还是有必要的。

  

  如果太久不读书,可能连皇帝给的诏书都看不懂,那这可就不行了,王爷的什么事情都可以找人代劳,但是没有读书与接受教育这事儿,王爷都必须亲力亲为,少少算,每天2~3个小时。

有必要的交际应酬

  古代王爷也有交际应酬,比如说哪个亲王家里,婚丧嫁娶,大摆宴席,也是很正常的事,王爷外出有点应酬也很正常,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

  当然王爷也不是每个应酬都亲力亲为,也要看对方是否与自己的地位所匹配,这种事情自然无需多言,懂的都懂。

  

  每逢佳节送个礼什么的,过年的时候拜个年。

  这也会占据王爷休闲时间的一大部分。

各种祭祀典礼

  尤其是贵族,特别讲究礼仪这一块,古代的各种祭祀典礼,也还是很多的,比如正常的帝王登基大典,这个王爷那个王爷的册封仪式,再加上每年一度还要去拜拜祖先,看看祖坟,这些也是必不可少的,对先祖保持基本的尊重与孝顺。

  这也会花费一部分的时间,每年在这些方面所花费的银两,基本都是按几千两计算。

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干完了,正事儿,才是王爷们的休闲娱乐时间,这里面可就有说道了。

  王爷不说三宫六院,但是三妻四妾还是可以的,所以王爷在忙完了一天的工作,或者是干完了正事儿,也会抽时间陪陪家人,看看妻儿,再与自己的小妾亲热一番。

  

  这些事也完成之后,王爷们都会有点兴趣爱好,比如养个宠物溜个鸟啥的,这样的精神陪伴还是需要的,清朝的王爷尤其对骑马射箭,基本上都有着共同的爱好,而且这种是骨子里天生自带的,自然无需多言。

  王爷们经常也会相约一起去打个猎,完事了约个酒,都是可以的,当然大家还不要忘了,我国还有众多的文化艺术瑰宝,比如戏曲、评书,就跟我们今天的看各种电影,电视剧以及舞台节目一样,这也是王爷们每天晚上只要有空闲时间乐此不疲的项目。

  至于王爷们还干什么事儿?剩下的时间就要凭个人习惯爱好了,以上列举的都是大部分王爷的生活习惯,仅此而已。

  

  

总结:

  然而无论如何,王爷生活的多姿多彩程度,实际上还是要取决于自己手上钱财的多少,为了避免王爷的生活过于奢侈无度,每朝每代,对于王爷的工资水平,也都是做了一定的规定的,既保证了王爷的正常开支需求,但也不至于到那种招兵买马的程度。

  当然以上所描述的仅仅是经济状况比较好,而且相对比较理想的一种王爷状态,虽然也有生活状况比较窘迫的王爷,也有那种喜欢饱读诗书,洁身自好的王爷,咱们有时间再一一探讨。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2937.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