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中国古代的守陵的宫女是如何伺候死去的皇帝的?

导读:中国古代的守陵的宫女是如何伺候死去的皇帝的?某种意义上讲,守陵比殉葬还残忍,所以很多宫女宁愿选择殉葬,也不愿去守陵,因为那些守陵宫女,需要把死人当作活人一样伺候,

  中国古代的守陵的宫女是如何伺候死去的皇帝的?某种意义上讲,守陵比殉葬还残忍,所以很多宫女宁愿选择殉葬,也不愿去守陵,因为那些守陵宫女,需要把死人当作活人一样伺候,这个难度系数实在太大了。

守陵宫女剧照

  并且,不但皇帝活着的时候,需要做的事情,宫女们一样都不能落下,甚至还额外增加了很多事项。同时,一旦前去守陵了,也就永远失去了自由身。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这里说的守陵宫女,泛指后宫中的一切女人,不只包括那些地位低下的宫女,也包括皇帝生前,伺候过他的嫔妃甚至皇后。

  而那些嫔妃,不管之前地位多么尊崇,一旦被派去为死去皇帝守陵,也就基本预示着她们将孤独终老在陵园之中,之前的身份地位也尽皆消失,所以才统称她们为“宫女”。

皇帝陵墓

  一提到守陵,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那些赤胆忠心、威风凛凛的守陵大军。其实,那些守陵将士,就跟皇帝生前的大内侍卫一样,只是负责保卫皇陵安全的,并不干具体服侍皇帝的活。

  所以真正服侍死去皇帝的,还得是那些守陵宫女,而她们往往是由在宫斗中失势,或者没有子嗣、娘家没有背景的嫔妃组成。

  并且,当她们来到陵园之后,过得非常清苦,绝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没人约束了,每天就可以吹吹牛、唠唠嗑,打打麻将、唱唱歌。

嫔妃痛哭剧照

  因为在古代,守陵是非常严肃的事情,每一步都不能错,更不能落下,否则就会被治一个大不敬的罪,轻则赐死,重则满门抄斩。

  那皇帝已经死了,她们到底怎么伺候死去的皇帝呢?唐代诗人韩愈曾在《丰陵行》中,写过这样的诗句:

  “设官置卫锁嫔妓,供养朝夕象平居。”

  就是会安排专门的主事官员,看着那些宫女伺候死去的皇帝,具体来讲,要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首先,基础的工作必须干扎实了,要保持陵园内的卫生一尘不染,没有杂草,并且死去皇帝的所有用品,都要按时清洗更换。

皇帝陵园

  其次,还要每天照顾好死去皇帝的饮食起居,要按时准备洗漱用品,为死去皇帝整理被褥,准备吃喝,也就是早中晚都要更换祭品,确保死去皇帝每餐都能“吃到”新鲜的食物。

  再次,还要按照皇帝生前的喜好,准备歌舞表演等娱乐活动,并且不能重样,还要定期编排新的歌舞,以保证死去皇帝丰富的娱乐生活。

  最后,除了上面每日照做的事项外,还要按照礼制规定,定期为死去的皇帝,举行哭灵、祈福、祭祀等大型活动。

古代嫔妃剧照

  当然了,宫女们做这些,并不是对着死去皇帝的遗体折腾,她们平日里都居住在陵墓地面上的宫殿之中,所以基本上是对着死去皇帝的“牌牌”和皇帝居住的地面寝殿“表演”。

  而很多皇帝在临死前都是有特别要求的,所以宫女们还要满足皇帝临死前的特殊要求,比如曹操虽然没有当过皇帝,但他也按照皇帝的标准来安排自己的后事。

  曹操在临死之前,吩咐在他死后,他生前喜欢的那些小老婆和歌妓们,要定期到他的陵墓前唱歌跳舞助兴,他还要继续享用这种奢靡生活。

曹操剧照

  而皇帝的陵园,就是缩小版的皇宫,里面还被松柏等树木覆盖,宫女们不但每天都要干着最累的活,还要面对人烟稀少、阴森恐怖的环境,时间长了,想不崩溃都难,所以里面的精神病也特别多。

  著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诗作《陵园妾》中,描述过那些可怜的守陵宫女:

  “山宫一闭无开日,未死此身不令出。”

  所以很多嫔妃一听说自己要被派去守陵,立马吓得昏了过去,更有甚者会选择自杀,比如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当听说自己要被安排给汉成帝守陵时,吓得直接自杀了。

赵飞燕剧照

  那守陵这种制度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在最初并没有这种宫女守陵制度,开创这种制度先河的,是西汉初期,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千年毒妇吕雉。

  而吕雉安排宫女给刘邦守陵,并不是为了刘邦好,只是出于嫉妒心理,把刘邦生前的那些宠妃都关在了陵园之中,让她们自生自灭。

  要说这个吕雉绝对是狠,但她的做法也让后世的皇帝们眼前一亮,因为他们觉得吕雉这个办法好,毕竟皇帝不但怕死,更怕孤独。

吕雉剧照

  于是后世的皇帝们,不但没有替那些无辜的嫔妃们翻案,反而把吕雉的这个行为,作为制度规定了下来。比如,根据《汉书》记载:

  “谓宫人无子,守陵园者也。”

  再比如,根据《资治通鉴·唐纪·宣宗大中十二年》中,记载的唐制:

  “凡诸帝升遐,宫人无子者悉遣诣山陵供奉朝夕,具盥栉,治寝枕,事死如事生。”

  可以说,从吕雉以后,历朝历代都有关于宫女守陵的制度要求,并且规矩越来越多,礼节也越来越繁琐,总之一句话,就是拼命折腾这些守陵宫女,让死去的皇帝“享清福”。

  而按照制度规定,只有没有子嗣以及未被死去皇帝宠幸的妃嫔,才会被派去守陵,可实际操作起来,是有很大变通的。

古代嫔妃剧照

  如果有一定背景,或者有当时的掌权者保着,自然不用去守陵;而那些在宫斗中失败,或者得罪过掌权者的,就算有子嗣,也很容易被派去守陵,毕竟制度是死的,执行起来还是有很多地方可以变通的。

  综上所述,所谓的守陵制度,其实就是殉葬制度的变通,虽然没有立即杀了那些宫女陪葬,可那些宫女却在陵园中生不如死,实乃一种惨无人道的丧葬制度。

  来自优质历史领域网友“灵枫历史阁”对中国古代的守陵的宫女是如何伺候死去的皇帝的?的观点:

  守陵宫女很惨,很多人宁愿自杀、殉葬,也不愿意守陵,因为要做的事,实在难以启齿。守陵还有很多奇怪的规矩,稍不注意,可能就被满门抄斩。

  先明确一下,守陵宫女和“宫女”可一点都不相同。

  在古代,宫女主要指皇宫里伺候人的婢女,但守陵宫女不是。

  守陵宫女的范围更广,既包括了嫔妃、宫中女官,也包括干杂活的侍婢等等。

  简而言之,只要是宫里的女人,被送去守陵,都被称之为守陵宫女。

  守陵制度的演变

  最早制定守陵制度的人,是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始皇陵里,除了美女殉葬、兵马俑外,还有更大规模的守陵宫女。

  秦始皇之后,吕雉也采用了守陵制度。

  如果说秦始皇让宫女守陵,是为了显示威严,那么吕雉的目的,就是打发后宫妃嫔。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雉除了对自己痛恨的个别妃嫔除以极刑(比如戚夫人)外,还把其他没有子嗣的妃嫔,都打发去陵园居住。这也就是守陵制度的雏形。

  到汉武帝时期,在霍光的干预下,宫女守陵正式成为一种制度。

  《汉书·贡禹传》记载,汉武帝死后:“昭帝幼弱,霍光专事,不知礼正”,“皆以后宫女置于园陵”。

  此后,历朝历代都基本沿袭了这项制度。

  哪些人会成为守陵宫女呢?

  前文提到,守陵宫女和宫女的概念不同,那么具体而言,哪些人会成为守陵宫女呢?

  具体而言,守陵宫女可以被分为三类。

第一,没有孕育子嗣的妃嫔。

  按照规矩,没有给皇帝生下一儿半女的,在皇帝驾崩后,不管生前多受宠,地位多高,都要被送去守陵。

  《汉书·外戚传·孝成班倢伃》记载:“孝成班倢伃,帝初即位选入后宫,始为少使,蛾而大幸,为倢伃”,“至成帝崩,倢伃充奉园陵,薨,因葬园中。”

  这段话的,讲的是班倢伃的故事。

  她在汉成帝刚刚即位就被选入后宫,开始为少使,被皇帝临幸以后,被封为倢伃,是历史上有名号的宠妃。然而,皇帝驾崩后,她就被安排去守陵,并在陵园里去世。

  在汉朝,倢伃在皇后之下,地位仅次于昭仪,和上卿相同。

  班倢伃能到这个位置,算得上非常受宠了,可就连她,也没能逃脱守陵的命运。

  除了班倢伃外,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也被王莽贬去守陵。

  当时,赵飞燕受不了这样的羞辱,直接选择了自杀。

  由此可见,在守陵制度的早期,守陵宫女一般是宫中没有子嗣的妃嫔,甚至可能是皇后。

第二,后宫中的女官和干杂活的宫女。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帝登基,后宫自然也要大换水。

  因此,后宫女官和干杂活的宫女,也会被送去陵墓。

  当然了,后宫女官和宫女数千人,不可能全部放到陵墓去,因此,新皇一般会着重挑选先帝妃嫔们的心腹女官、宫女。

第三,因获罪被发配去守陵的宫女。

  一般来说,守陵宫女,都是在皇帝驾崩后,被大规模大批量送过去的。

  但是在平时,个别宫女因为触犯宫规,也可能会被送去守陵。此时的守陵,相当于一种刑罚。

  那么,守陵宫女日常都做点什么呢?

  记载守陵宫女日常工作的史料很多。

  《资治通鉴》里有一句话,非常贴切地形容了她们的日常工作。

  “凡诸帝升遐,宫人无子者悉遣诣山陵供奉朝夕,具盥栉,治寝枕,事死如事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便皇帝已死,也要把他当作活着的人,生前怎么伺候,如今就怎么伺候,也就是“事死如事生”。

  那到底什么叫“事死如事生”呢?具体来说,大概也就四件事。

第一件事情,打扫。

  皇陵里除了有地宫,还有供奉的地上宫殿。

  凡是没有被关闭的地方,都必须每天打扫。

  守陵的妃嫔、宫女虽然总量多,但是人数远并不上皇宫。可古人对陵墓非常看重,皇陵的面积和建筑大且辉煌,打扫任务非常艰巨。

  而在皇陵里,也没有太监的帮忙,可想而知,干活有多么辛苦。

  第二件事情,伺候皇帝的日常起居。

  古人相信,人虽死,但灵魂犹在,他们只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依旧需要每日饮食。

  《后汉书》就专门记载了守陵宫女,到底是怎么伺候“先帝”的日常起居的。

  “庙日上饭,太官送用物,园令、食监典省,其亲陵所宫人随鼓漏理被枕,具盥水,陈严具。”

  即每天早晚,守陵宫女们要为皇帝整理好被褥、洗漱用品。

  每天到了吃饭的点,她们要将皇帝御用的食物摆在排位前上供奉。

  每日四次,丝毫不能耽误时辰。

  除此之外,四次饭点之间的空挡,她们还要保证牌位前一直摆放有新鲜的水果、点心,绝不能饿着皇帝。

第三件事情,表演各类歌舞等娱乐活动。

  皇帝生前要享受,死后依旧要听美女唱歌、看美女跳舞。

  《魏武遗令》记载,曹操生前立下遗嘱,要求在他死后,小老婆和宫中的歌舞伎,必须定其对着自己的坟墓歌舞:

  “妾与伎人,皆著铜雀台,于台堂上施八尺床繐帐,朝晡上酒脯粻糒之属。每月朝十五,辄向帐前作妓。汝等时登台,望吾西陵墓田。”

  你看,光是对着陵墓跳舞还不够,还要求跳舞的宫女打扮得漂漂亮亮,声音带着欢乐、面容带着欣喜,开开心心地跳舞。

  如果皇帝生前对艺术要求就很高,那么守他的陵墓,跳个舞还得经常编制、排练新舞蹈。

  欧阳詹的《相和歌辞·铜雀妓》中,就对跳舞宫女强颜欢笑的场面进行了描写,说她们的声音笑得和哭一样。

  “妆容徒自丽,舞态阅谁目……歌声苦于哭。”

  直至今日,陕西一带还留少数人会跳这样的舞,而这些内容,都被记载在了《陕西省优秀民间文化名录》中。

第四件事情,按时祭祀。

  在帝陵,祭祀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

  在陵墓里的祭祀,分为每日祭祀、每月祭祀、每年祭祀。

  不同的祭祀时间点,祭祀的地点、规模都不一样。

  为了表示祭祀的虔诚,宫女们还得将皇帝的衣冠,定期送到城里的寺庙中,祭奠熏香一番再拿回来,放在皇帝的排位边上。

  这个行为,被称为“游衣冠”。

  《汉书》中记载:“日祭於寢,月祭於庙,時祭於便殿。……庙,歲二十五祠;便殿,歲四祠。又月一游衣冠。”

  以上4件事,几乎是各个朝代的守陵宫女需要做的事。

  乍一看,这些工作似乎都很清闲,和皇宫的勾心斗角相比,也没什么生命危险。

  那么为什么守陵二字,能让后宫女人闻风丧胆呢?

  守陵工作看上去简单,实际上非常难。另外,古代对守陵宫女本身,还有更加苛刻的要求。

第一,守陵宫女,终身不得与外界接触。

  在古代,凡是被派去守陵的宫女,就等于终生把自己献给了先帝。

  此后,无论生死,她都不得与外界接触。

  至于见家人?更是想都不要想,这辈子都不可能再见面了。

  哪怕是在皇宫干杂活的婢女,都有出宫的机会。

  她们要么被主子赏识,由主子赐婚或者指派出宫,要么等到25岁后被放出宫。

  无论如何,只要有出宫的机会,总能和家人团聚。

  而这一点,对守陵宫女而言,就是痴心妄想。

第二,皇宫与皇陵,一字之差,待遇天差地别。

  在皇宫,妃嫔们的地位和饮食,她们仰仗皇帝的宠爱,享受程度自然不用说。

  然而,到了皇陵之后,她们再也享受不到众星捧月了。

  大家都是守陵宫女,哪怕你先前是妃嫔,也不再有人来巴结,饮食起居更是一落千丈,甚至还要和其他宫女一起干活。

  对于妃嫔而言,这样的差别几乎难以忍受,也难怪赵飞燕宁可自杀,也绝不去守陵。

  而对于女官们来说,以前是在高层干活,如今被下放到基层,肯定也有心理落差的。

  而对于粗使宫女,落差小没错,可相比以前,守陵的日子每日清汤寡水,过着寺庙般的苦日子,对于性格跳脱的人,也有点难以接受。

  根据部分野史记载,有些有特殊要求的皇帝,甚至还会让守陵宫女剃掉头发,宛如尼姑。

第三,皇陵的工作并不清闲。

  皇陵里虽然不需要伺候活人,但是却充满了各种仪式。

  从打扫到整理、到上供祭祀……基本都要靠宫女完成。

  没有可以干力气活的太监,守在外围的侍卫,没有特殊情况,也是绝对不会进来的。

  一群女人,一切都只能靠自己,从早忙到晚,日复一日,根本没有休息时间。

  这样的生活,简直就是全年无休的终生保姆,伺候的还是一个死人。

第四,精神痛苦太大,难以长期承受。

  守皇陵的精神痛苦是多方面的,有对死人的恐惧、对未来的绝望,更有生理和心理上的寂寞难耐。

  除了妃嫔以外,绝大部分被发配过来的宫女,都是尚未婚配的妙龄女子。

  开始守陵之后,她们一年都见不到一次男人,更不用说想要交谈、结婚生子了。

  明明已经很难受,却还要强颜欢笑给一个死人跳舞。

  这样绝望的日子,一眼望到头,简直了无生趣。

  然而,即便生无可恋,她们也不敢自杀。

  所有的守陵宫女,都被登记在册,是属于皇帝的女人。

  而皇帝的女人,如果敢自杀,等待她们家人的,将是满门抄斩。

  那么,有没有人主动要求守陵?

  在古代,的确有极少数人,是主动请求去守陵的。

  《汉书·东平思王刘宇》记载,汉宣帝时的公孙倢伃,在汉宣帝葬杜陵后,和儿子东平思王刘宇闹了矛盾,就给汉元帝上书,“求守杜陵园”。

  当然,汉元帝没同意她的请求,还认认真真写了一封信安慰公孙倢伃,并且对她儿子东平思王刘宇斥责了一番。

  如今,我们很难猜测,公孙倢伃是真想去守陵,还是以此来逼迫儿子低头。

  但汉元帝的表现来看,守陵肯定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有人说,把妃嫔殉葬改为守陵,是一种进步,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

  可是,一入皇陵,终生老死不得出的日子,摧残了无数妙龄少女,是对人精神的极大迫害。

  这种活下来的方式,真的比殉葬更好么?

  如果是你,你愿意去守陵吗?欢迎留言。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42313.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