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关于黄金的一个猜想,以及帝王术的那些小把戏

导读:龙凤纹韘形玉佩  文 / 王仁湘  一、关于黄金的一个猜想  刘贺墓出土了大量黄金,这在中国考古史中前所未有。不算那些明确的器形或作镶嵌用的金器、金箔、金丝,墓中还大

  龙凤纹韘形玉佩

王仁湘:关于黄金的一个猜想,以及帝王术的那些小把戏

  文 / 王仁湘

  一、关于黄金的一个猜想

  刘贺墓出土了大量黄金,这在中国考古史中前所未有。不算那些明确的器形或作镶嵌用的金器、金箔、金丝,墓中还大量出现饼金、板金、马蹄金和麟趾金。让人百思不解的是,马蹄金和麟趾金的底部,很多都浇注有单个文字,分别是上、中、下三字,它们的含义何在?

  马蹄金上见到这上、中、下三字,让一些研究者想到汉代金属的分等说法。《汉书·食货志》说:“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白金是银,赤金是铜,都与黄金无关,这里所说的上中下三等金,与刘贺墓中的黄金之上中下,显然不是一回事。

  其实,汉代三等金之说,有时又专指白银,即所谓“白金三品”。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发行过一种银锡合金货币,分铸为圆形龙币重八两值三千,方形马币重六两值五百,椭形龟币重四两值三百。《汉书·食货志》解释这次造银锡为白金的造型用意,说“以为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如马,人用莫如龟,故白金三品”。

  刘贺墓出土黄金也有大小形状的不同,分作蹄金、趾金、板金和饼金,可是与白金分三等并不相类,这不是区分上中下等级的依据,因为蹄金和趾金上都分别见到上中下三字,也就是说,如果这上中下有分等的意义,那蹄金和趾金本身都是分级的。

  这个级别是怎样区分的,标准又会是怎样的?有报道说,蹄金重量一般在是250 克上下,趾金则是在40克左右,不同重量的黄金上都有上、中、下的文字,显然重量并不是分级的关键所在。

  剩下的就是质量标准了,这才应当是分级的关键。质量应当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外表,二是内质,都与炼铸技术有关。从外表来说,似乎也可以排除这个标准,因为事先就在范中标示了上中下,并不能预知浇注结果。现在所见的蹄金与趾金,外表都非常光滑平整,并不能区别带上字的质量是否更好。再说,如果外观不理想,还可以重新熔铸,所以不能由外表判定出等级。

  真正定级的标准,肯定是在黄金本身的质量,是黄金的成色。如何预先知道成品的品质?这里面一定有规律可循。我们了解到古法炼金主要有手选矿、碾矿、筛矿、搅拌、拉流、化火等工序,虽然每道工序都很重要,但更关键的是后面的工序。古法炼金拉流是将金子从矿石中分离出来,变成毛金,毛金纯度可达五到六成。然后用酸料除去杂质,就可以进行火炼,一般都可得到九成金。

  古代又有混汞黄金提纯法,可以提到很高的纯度。将矿料加汞加琉加热反复焙烧,再加硼砂熔成金锭。贱金属氧化物与硼砂反应生成低熔点物质,浮在上层,纯金在坩锅底部。

  还有资料说,烧注时的温度、速率、先后次序,都会影响黄金纯度指标。这样看来,一个坩锅一次应当不只是铸出一趾或一蹄,也许至少可注三次,这样就按坩锅的容量区分出上中下三个层次来。设想一下,最纯的金液是在锅底,如果要将它标示为上品,那就要最后注成,先注出的就是带下字的下品。

  如果这样由技术层面来解释,金品的上中下是不是更好理解一些呢?媒体报道说,刘贺墓出土的黄金经测定,纯度已经达到99%。相信这只是个别或少部分测试结果,如果以后按照上面的思路,分别测一测上金、中金和下金的纯度,考察它们的区别,也许可能获得这个问题的最终答案。

  二、随葬黄金值几何?

  在2000 年前,有个人拿到一笔用黄金支付的稿酬,一篇《相思赋》,得百金,一百斤金。这些黄金换算为今天的重量单位,应当有25 千克左右。多不多,真的是多,按照当今市价折算,合人民币700 万元还多,在北京可以购置一套不大不小的宅子。

  《相思赋》的原题名为《长门赋》,作者是汉代大名鼎鼎的爱情专家司马相如。当年他在邛城,用几诗几曲就将当垆卖酒的富二代卓文君拿下,二人不管不顾为爱私奔,留下情界佳传。这会儿司马相如又受汉武帝失宠皇后陈阿娇的百金重托,写了一篇骚体赋,后来也入了传世名作之列。

  这《长门赋》以一个受冷遇的嫔妃角色写成,文句委婉凄切。君王许诺朝往而暮来,可是天色将晚,还不见幸临。妾身独自徘徊,对爱的期盼与失落充满心中。登上兰台遥望君王行踪,唯见浮云四塞,天日窈冥。雷声震响,妾以为是君王车辇,却只见风卷帷幄,不见马驰车行。词赋以景写情,情景交合,写尽陈皇后被遗弃后的苦闷和抑郁,细腻而真切。

  “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惕寤觉而无见兮,魂迋迋若有亡。众鸡鸣而愁予兮,起视月之精光。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于东方。”从冷夜想到清明,从月光念到日照,词轻情重。长门之赋,这代笔的情书,分量不是一般的重,那么多的黄金,就是一个明确的衡量了。

  刘贺墓随葬品清理现场

  刘贺墓中出土的黄金,总重量按汉制计算估计已经在200斤上下,真的是很多,因为在考古发掘中前所未见。这些黄金其实也不能算多,因为它只不过是两篇《长门赋》的价值。昌邑王一次赏赐过旧臣一千斤黄金,这已经是数倍于他墓中随葬的黄金。那府中的存量黄金还有多少,不用细数,没有这个数的几千倍也当有几百倍。西汉的度量衡比较小,每斤约有 250 克,刘贺墓中的200斤黄金还不到50 千克。这样一看,对这区区二百金,应当用不着大惊小怪了。

  我们还可由汉代黄金与铜钱的比值来判断黄金的价值。《后汉书·食货志》中记载,汉时黄金一斤兑换五铢钱一万枚(十贯)。《汉书·食货志》的说法相同,“黄金一斤,值万钱”。又说白金值三千,表明同量黄金仅比白银贵三倍。只是从唐朝以后,黄金比价有明显提升,据《靖康纪闻》说北宋末年“金每两三十二千,银每两二千五百”,一两黄金能兑换32000 文,一两白银只能兑2500 文,黄金比白银贵出十几倍了。如今,黄金价值攀升到为白银的四五十倍,与汉代远不能相提并论了。

  如果以实物计价,有研究者根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考定,西汉初年每镒黄金能买八石大米,秦汉一石为20升,装米15公斤,八石大米即120公斤。每镒黄金的重量为280克,280克黄金买120 公斤大米,每克黄金的购买力大概相当于现在人民币两元。黄金在那会儿,还真的没那么值钱。

  这样看来,刘贺用于随葬的200 斤黄金,约当50千克,以当时实物价值折算合人民币10万元而已。

  衣镜背板上的子张言论文字

  再如以铜钱判断,刘贺墓中出土铜钱五铢钱数量壮观,估计有10 余吨,有近200 万枚,约为2000 贯,相当于黄金200 斤,这大体等同于随葬的黄金。这样一看,那些黄金也就算不上有多大的量了。

  如此计算,司马相如挣的那笔稿酬也不算多了。再想一想,司马相如的百金稿酬,以当时实物价值折算也不过合人民币5万元而已,一定买不到一座豪宅,放如今在北京也只能买到一张小饭桌大的面积了。

  汉代最能挣钱的不是作家而是将军,大将卫青攻打匈奴,汉武帝一次就赏他黄金20 万斤。大将军霍去病攻打匈奴,汉武帝一次赏他黄金50 万斤,多出卫青的赏金一倍还多。汉代时兴以黄金作奖励,有人统计过奖励的数目,从几百金到数十万金不等,看看这些数字:

  娄敬建议定都关中,田肯建议封嫡亲子弟为齐王,各自得到五百斤黄金的赏赐;

  叔孙通制定朝廷礼仪,赏赐五百斤黄金;

  吕后临终,遗诏嘱赏赐诸侯王每人一千斤黄金;

  陈平为结交周勃,用五百斤黄金送礼;

  文帝即位论功行赏,周勃五千斤黄金,陈平、灌婴各二千斤黄金,刘章、刘揭各一千斤黄金;

  吴王刘濞造反,斩杀汉大将的赏五千斤黄金,斩杀列将的赏三千斤黄金,斩杀裨将的赏二千斤黄金,斩杀二千石官员的赏一千斤黄金;

  梁孝王薨,金库里有四十万斤黄金;

  武帝赏赐平阳公主一千斤黄金,赏赐卜式四百斤黄金;

  卫青与匈奴作战,得到二十余万斤黄金;

  宣帝即位,赏赐霍光七千斤黄金,广陵王五千斤黄金,其他十五位诸侯王每人一百斤黄金,孔霸二百斤黄金,黄霸一百斤黄金;

  元帝赏赐段会宗、甘延寿、陈汤各一百斤黄金;

  成帝赏赐王根五百斤黄金……

  不是黄金不值钱,而是汉代国库黄金储备太充裕,又经常有贡金上供朝廷,所以赏金的数量非常壮观,它成为政权稳定的一个重要基石。

  三、煮酒论酎金

  刘贺墓中出土许多黄金,这些黄金的用处是什么,一开始就让人有些迷惑。不过,由于一枚写着“南藩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酎金一斤”字样墨书金饼的出现,问题似乎有了较为确定的答案。至少,一部分黄金应当是酎金,酎金是什么呢?要明白何谓酎金,得先明白何谓酎酒,因为酎金是因酎酒而得名。

  所谓酎酒,是先秦时代已经出现的一种精酿酒。作为酒名,酎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之诸侯“尝酎”,杜预注说,“酒之新熟重者为酎”。所谓“重”,重复酝酿之意,二重三重都有可能。《楚辞·招魂》中“挫糟冻饮,酎清凉些”说到酎,《楚辞·大招》中“四酎并熟,不涩嗌只”也提到酎,四酎可能为四次复酿而成,所以味醇可口,完全没有口涩的感觉。

  《礼记·月令》中有“天子饮酎”一语。注家明言“酎之言醇也”,说那是好酒。《说文》说酎是三重酒,谓重酿之酒也。注《汉书·景帝纪》之“高庙酎”,张晏更明说“正月旦作酒,八月成,名曰酎,酎之言纯也”。不仅是三次两次复酿,而且要经过大半年的时间,才能酿出美味的酎酒来。

  有了美酒美食,一定会想起祖宗。汉文帝时规定每年八月祭高祖庙,要献酎饮酎。诸侯王和列侯都参与饮献,不过这机会不是白给的,这酎酒可不是白饮的,你可得带着上好的黄金来助祭。黄金遇着酎,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新名词——酎金,沾上了酒气的黄金。

  带多少黄金来饮酎呢?规定是很明确的,有一个低限,是按封国人口计数,每千口俸金四两,由少府验收,皇帝亲临受金,酎金之制由此产生。献金规矩非常苛刻,所献黄金如量色不足,王要削县,侯则免国。汉武帝曾借检查献酎金不足为名﹐削弱和打击诸侯王及列侯势力。曾因列侯无人响应号召从军赴南越﹐武帝便借口酎金不如法,夺去一百零六个列侯爵位,丞相赵周也因知情不举下狱而被迫自杀。这就是西汉历史上有名的“酎金失侯”事件,酎金也由此著为法令,称为“酎金律”。

  再说刘贺,他的墓中如何现出酎金来?现在披露了两种解释,一是皇帝赏赐的,一是刘贺备金而未及助酎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对金饼上的文字,可以小作解析。“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酎金一斤”,献金人,时间,酎金名称,重量,全都交待清楚了。

  首先“海昏侯臣贺”,这是刘贺自称,说明这是预备的献金而不是得到的赏金。其次是“元康三年”,这是刘贺被封海昏侯的当年,而封侯之日他就没有了助祭的资格,没有了献金的机会。《汉书》本传记下的封侯诏书曰:“盖闻象有罪,舜封之,骨肉之亲,析而不殊。其封故昌邑王贺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如此,刘贺助祭时准备的酎金,就得以这四千户的人口计数,可是他不用准备了,为什么?因为有个侍中卫尉金安上给他奏了一本,说刘贺被上天所弃,皇帝至仁又复封为列侯,但这是个“嚚顽放废之人,不宜得奉宗庙朝聘之礼”。宣帝同意了,刘贺因之远途“就国豫章”。

  这是什么意思?封侯且不论大小,要命的是再也不被准许参加宗庙的各种仪式,不仅不被认作是刘家人,也等于彻底被排除出政治圈子。这个处理很严重,刘家清理门户了。不能参加宗庙祭祀,也就没有献酎金的机会。

  顺带说说那个上书的金安上,他是何许人也?金安上,其父金伦本为匈奴王子,归汉后早死。安上也算个王孙,忠诚汉室,仕途平顺。少时为侍中,很受宣帝宠爱。他揭发过楚王刘延寿反叛阴谋,获赐爵关内侯。后来霍氏反时他又严卫宫门,因功封都成侯,官至建章卫尉。

  这会儿让人想起刘贺墓中出土的那枚“大刘记印”,好像又觉出了一种特别的含义。我本刘家人,这可是不能改变的!我要准备酎金,还要参加宗庙礼仪!酎金准备了,助祭的资格免了,准备的酎金也就不用上贡了,最后酎金与玉印都成了随葬品。

  这因酒而得名的金子,沾着浓烈的酒气,走进了历史,如今又走进我们的视线,让我们今天也就有机会看到了帝王术的那些小把戏的实证。

  (本文选自王仁湘所著《南藩海昏侯》,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授权发布。)

  华文好书选读

  《南藩海昏侯》

  王仁湘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2年7月

  《南藩海昏侯》是一部公共考古作品。作者持续关注海昏侯墓的发掘与成果发布,其研究将历史文献记载与出土文物相结合,将出土文物与历史文化传统相结合。广大读者在阅读中,既可以了解海昏侯及其所生活的西汉中期的历史,也可以通过出土文物了解中国古代的诸多物质文化传统(玉器、青铜器、货币、饮食)以及古代中国人的信仰世界。刘贺的个人经历贯穿在作者不同的研究单元中,他的种种生活细节也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华文好书

  ID:ihaoshu233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43064.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