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京杭运河开凿年代(隋唐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又一项人工奇迹)

导读:本文概要  1、大纲:了解历代开凿大运河的情况,以及历史上的人造工程  2、时间跨度:中国历史全时段  3、重要名词:大运河、长城、都江堰、郑国渠、灵渠、秦始皇陵兵马

  本文概要

  1、大纲:了解历代开凿大运河的情况,以及历史上的人造工程

  2、时间跨度:中国历史全时段

  3、重要名词:大运河、长城、都江堰、郑国渠、灵渠、秦始皇陵兵马俑

  4、重要人物:吴王夫差、秦始皇、曹氏父子、隋炀帝

  人造奇迹

  中国文明史上有很多人造工程的丰碑,他们的物质遗迹和文化精神一直影响到今天。如长城、都江堰、郑国渠、灵渠、兵马俑、大运河,这些人工建造的奇迹都是历代人民智慧的成果,是留给现代人的丰厚遗产。本文重点说说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古代为什么要开凿运河

  在古代,物资运输有陆地和水路两种方式。陆地运输在平坦的地方较为容易,但是遇到山地丘陵,则受到地形限制,古人常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表达了交通不便的含义。

  天然河流给人类带来了水路交通运输的方便,省力而经济,一叶小舟,两支划桨,再借助风帆,就能沿着河流到达沿岸各地。

  从运输量上讲,车辆和船舶的差距很大,同等的运输量,靠人力畜力的陆地运输显然更加费力费时,河道运输优点突显。

  河道的运输的缺点是需要根据河流的流向和流程设定运输方案,那些没有河流和距离河流远的地区依然只能靠陆地运输。

  这样,人们想出了人工开凿运河的办法,把河流连接起来形成水路网络,只要解决了流向和高程等问题,就能补充天然河道的不足。

  运河的开拓者

  春秋末期,地处江南的吴国为了北上中原称霸,必须解决部队后勤运输的问题。而江南一带水网纵横,物资要在水路和陆地之间频繁转运,给后勤带来极大的困难。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利用长江三角洲的天然河道,开凿了一条邗沟,开通了江淮之间的水道。他是人工运河的先行者、开创者。开凿时,沿线人工上万,“举锸如云”,声势浩大。

  汉朝和魏晋南北朝

  汉朝开凿了槽渠,东汉开凿了阳渠;东汉末年,曹操组织先后开凿了白沟、平虏渠、泉州渠、新河等。

  曹丕代汉建魏以后,对于运河等水利设施,主要是修通汴渠、开凿贾侯渠、讨虏渠和广槽渠等区域性河道工程。

  三国时孙权在江南开凿的运河,西连淮水,东接云阳,号破冈渎,这条运河沟通了今南京以东的水运网;东晋桓温时开凿了桓公渎,又称桓公沟。

  雄厚的基础

  综上所述,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开凿了大量运河,其分布地区遍及大半个中国。西到关中,南达岭南,东到沿海,北到华北,都有人工运河,这些人工运河与天然河流连接起来可以由河道通达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这四通八达的水道为后世隋唐大运河的开通起了积极作用。可以说隋唐大运河的开通是建立在地方性运河基础上的,没有早先的地方性运河,没有上千年人民积累的水利工程经验,要想开凿隋唐大运河是不可能的。

  隋唐大运河

  始建于公元前486年的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从规模上来说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运河。

  大运河从北往南依次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开凿完成后成为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从古到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唐朝建立后对大运河继续进行了坚持不懈的疏浚、修整和开凿。

  隋炀帝修建大运河的原因

  隋炀帝即位后,组织大规模开凿运河,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有着特殊的原因。

  1、政治原因:隋朝继承的是北魏-西魏-北周的政治系统,建国后又经过南征陈朝才统一全国。公元590年、600年,江南世族和当地人民不断爆发起义斗争,隋朝统治者为了平定叛乱和加强对南方的统治而通河,这是最重要最迫切的原因。

  2、经济原因:晋朝衣冠南渡带来的结果是经济中心的南移。近三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经济凋敝,而南方经济稳定发展,已然成为天下最重要的粮食产地,所谓“苏湖熟天下足”。江南的大米可以通过运河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洛阳和北方。

  3、文化原因:虽然隋炀帝的历史形象不佳,但是不得不说他还是很有眼光的。北方文化需要与南方文化交流,以消除民族歧视与文化偏见,维护大一统的政治格局。正是在大运河完工之后,隋炀帝三次下扬州巡视南方,实施天子安抚天下的策略。

  元朝京杭大运河

  从元朝开始,国都定都到北京,国家政治中心向北转移。为了绕开较远的洛阳,元朝皇帝忽必烈组织开凿了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建成了元朝京杭大运河,直通南北的运河从此由江苏直上,路过山东抵达北京,航程比隋唐大运河缩短了约900公里。至此,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京杭大运河。

  明清两朝

  明清两朝中央政府继续重视大运河的漕运,对元朝大运河进行了疏通和扩建。在官制上设置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分别掌管运河漕运管理和运河水利管理。

  运河沿线的城市也因漕运而繁荣起来,北方的天津、德州、沧州、临清等城市称运河沿线“四大都市”;东南地区的淮安、扬州、苏州、杭州被称为“东南四都”。

  现代大运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古老的大运河进行了恢复和扩建工作。结合南水北调工程,扩大了沿岸灌溉面积和排涝面积,取得了多方面的效益。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大运河时强调,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中央也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提倡坚持科学规划、生态保护、强化传承、优化布局、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打造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

  丰厚遗产

  朝代

  名称

  概况及意义

  战国、秦、明

  长城

  起源于烽火台的军事防御体系,战国时燕赵秦等诸侯国始建,秦朝连接和修缮,号称万里,明朝再次大规模完善。起到一定的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作用。

  秦

  都江堰

  秦昭王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秦

  郑国渠

  秦王嬴政即位后接受韩国工程师郑国的建议,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渭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使关中成为沃野千里的良田。

  秦

  灵渠

  灵渠是古代一项伟大水利工程。位于广西兴安县境内,于秦朝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将湘江源头和漓江源头相连,相当于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政治和军事上的意义,使秦朝可以加强对南越的控制。

  秦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修建大约持续了三十多年。秦兵马俑反映了三代到秦朝时期,以俑代人殉葬的变化。从皇陵到俑坑的规模和布局,以及数以千计的陶俑、陶马都经过精心彩绘,反映了秦王朝坚强的国家意志。

  隋

  大运河

  隋唐大运河从北往南依次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开凿完成后成为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更多历史文章,请持续关注公众号“云竹文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59375.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