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如果朱高炽死在朱棣前面,那是朱瞻基继位还是朱高洵?

导读:明朝虽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但明朝的“嫡长子继承制”与历朝历代又有所不同,大多数朝代实行的“嫡长子继承制”都是一个儿子一个儿子地轮,先嫡后庶、先长后幼,充其量也

  网友提问:

  如果朱高炽死在朱棣前面,那是朱瞻基继位还是朱高洵?

  优质回答:

  如果朱高炽死在朱棣前面,那是朱瞻基继位还是朱高洵?

  明朝虽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但明朝的“嫡长子继承制”与历朝历代又有所不同,大多数朝代实行的“嫡长子继承制”都是一个儿子一个儿子地轮,先嫡后庶、先长后幼,充其量也就是嫡长孙有时候能稍微占点儿便宜、盖过叔叔们一头。但明朝却是一房一房的轮,什么意思呢?只有等嫡长房绝嗣了,才能轮到嫡次房、嫡三房或者庶长房!因此,与其说明朝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倒不如说它实行的是“嫡长房继承制”。为什么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之后继承皇位的是明世宗朱厚熜?因为明孝宗朱祐樘一脉绝嗣了,明睿宗、兴献王朱祐杬一脉是排庶出三房(朱祐樘为明宪宗朱见深庶出第三子)之后最长的一房!

皇太孙和亲王世孙、世曾孙的设置

  历朝历代通常都只设置皇太子、亲王世子等等,有的朝代甚至连亲王世子之类都不设置。比如初唐武德年间,皇太子李建成的儿子与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的儿子一样,都只被封为了郡王,连亲王都不是!就更别说什么“皇太孙”了……

  ▲唐高祖李渊画像

  但明朝不同,明朝自第一位皇太孙朱允炆出现之后,皇太孙基本都是明立的!不仅有皇太孙,明朝还设置有亲王世孙、甚至世曾孙以及郡王长孙等等。如果不是一房一房地轮,明太祖朱元璋为何要专门设置这些?皇太孙,多么扎眼的名头!如果皇太子死了由他弟弟来当新皇太子,那皇太子的儿子算什么?二皇太孙吗?原来的皇太孙何去何从?除了增加祸起萧墙的几率,设置皇太孙没有任何意义,不是吗?除非是一房一房地轮,皇太孙的设置才有意义,他就是法理上储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皇位的第二顺位继承人!

  ▲明兴宗、懿文太子朱标画像

建文帝即位坐实了“嫡长房继承制”

  如果说洪武年间,“嫡长房继承制”还只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设想,洪武三十一年建文帝朱允炆正式继承皇位便坐实了明朝的“嫡长房继承制”。原因很简单,朱元璋有二十几个儿子,虽然朱允炆即位时前三个已经去世了,但老四朱棣、也就是后来的明成祖还活着!如果是儿子之间轮,继承皇位的应该是朱棣而不是朱允炆,不是吗?不管朱棣后来抢来了皇位如何如何,至少在朱元璋的构想中,皇位是嫡长房优先,嫡长房之后是嫡次房、嫡三房,等他们都成了“绝户”,才能轮到朱棣。所以,朱棣篡位的罪名是无论如何也洗不脱的,就算如他所标榜的那样、他也是嫡出,也依然逃不脱篡位的罪名……

  ▲建文帝朱允炆画像

朱瞻基是明成祖朱棣明立的皇太孙

  明成祖朱棣虽然是通过篡位抢来的皇位,但是在成为皇帝之后,他显然没有打算否定他老爹明太祖朱元璋搞出来的“嫡长房继承制”。永乐九年,朱瞻基被朱棣正式册立为皇太孙!自此,朱瞻基的“第二顺位继承人”名分正式确立。除非有人学朱棣再上演一出“靖难之役”,否则皇位的继承顺序只能是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没有第二个选择!换句话说,即便朱高炽死在了朱棣前面,只要朱棣还能做得了主,将来继承皇位的依然还是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画像

  更何况,明仁宗朱高炽远不止朱瞻基一个儿子,而且除了朱瞻基之外还有嫡子!如老三朱瞻墉、老五朱瞻墡,都与朱瞻基一母同胞。就算朱瞻基也死了(彼时朱瞻基尚无子嗣),皇太孙还可以是朱瞻墉、朱瞻墡,甚至是朱高炽庶出的儿子!怎么轮也轮不上朱高煦和朱高燧……除非朱棣自己改变想法,打算让儿子来接班,这是有可能的。不过,从后来朱棣对朱高煦、朱高燧的态度来看,恐怕也未必!

  ▲明仁宗朱高炽画像

  最后顺带说一说,明成祖朱棣总共就四个儿子,三嫡一庶,嫡出的老大明仁宗朱高炽、老二汉王朱高煦、老三赵王朱高燧和庶出的老四朱高爔,从来也没有一个叫朱高洵的儿子!更何况,根据明太祖朱元璋留下的规矩,朱高炽这辈除了靖江藩之外,无论亲兄弟、还是叔伯兄弟都是火旁,比如朱允炆的炆、朱高炽的炽都是火旁,怎么会冒出一个水旁的朱高洵呢?即便是朱高煦,煦字下面那四个点依然是火旁!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其他网友观点

  首先纠正一点,题中所说的“朱高洵”应为朱高煦。其次呢这确实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朱棣,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四子,依靠所谓的“靖难战争”推翻了原本的合法皇帝、自己的亲侄子朱允炆。朱高炽是朱棣长子,靖难后册为皇太子,长年监国。朱瞻基是朱高炽长子,册为皇太孙。朱高煦是朱棣次子,封汉王。

  如果按照题主的先决条件,皇太子朱高炽死在了朱棣前面的话,笔者认为继位的只可能是朱瞻基,而非朱高煦。

  朱瞻基与汉王剧照

身体不好的朱高炽

  实际上朱允炆之所以会失败,就是因为朱元璋只注重儿子而忽视孙子教育的结果。对于朱元璋这个政治强人来说,可能压根就没想过长子朱标会死在自己前面。因此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标突然去世,不但打乱了朱元璋的迁都计划,也影响了整个明王朝历史的发展。

  为了让年纪轻、毫无政治经验的孙子朱允炆顺利继位,朱元璋下狠手清除了以蓝玉、冯胜和傅友德为首的开国武勋集团。这样做虽然消除了武人干政的危险,却也让皇太孙陷入文人集团的包围,最终以文抑武的政策遭到了包括亲王和武勋在内的集体反弹。

  朱棣靖难成功之后登基称帝,当时他的年纪是43岁。长子朱高炽25岁,次子朱高煦23岁,长孙朱瞻基只有4岁。朱棣的老爹朱元璋虽然活了71岁,但他大哥朱标38去世,二哥朱樉和三哥朱棡也只活了40岁和41岁,所以此时朱棣虽然刚做了皇帝,笔者估计他一定会提前考虑接班人的问题。

  朱棣剧照

  就在登基前一个月的浦子口一战中,朱棣被朝廷大将盛庸险些逼入绝境,幸亏次子朱高煦解围。当时大难不死的朱棣拍着儿子来了这么一句:“勉之!世子多疾。”可以说这一句话害了朱高煦一生。

  兵至浦子口,盛庸诸将逆战,败之。燕王欲且议和北还,会高煦引北骑至,王大喜,遽起按甲,仗钺抚煦背曰:“勉之!世子多疾。”—《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

  从朱棣的话可以知道,朱高炽的身子骨确实不太好,大概率是肥胖导致的各种并发症。《明史朱高煦传》就提到:“仁宗(即朱高炽)体肥重,且足疾”。因此朱棣也是犹豫了近两年,才在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四月册朱高炽为皇太子,朱高煦为汉王。而在这段时间内的夺嫡之争,一定是异常的惨烈。

太子活着立太孙

  但是朱高炽虽然身不好,却有一个好儿子朱瞻基。朱瞻基出生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二月,当时朱棣的三个儿子都在南京作为人质。可以说正是朱瞻基的出生,给了朱棣继续拼搏的勇气。不然即使他起兵造反,朝廷把他三个儿子一咔嚓,这皇位传给谁去?

  因此朱棣在南京登基后,第一件事想得不是让留守北平的长子朱高炽来南京,而是派人把长孙朱瞻基给接了过来。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四月,9岁的朱瞻基正式出阁就学,而他的老师就是大名鼎鼎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到了永乐六年年底,朱棣将蹇义、金忠这两位朝廷重臣,以及胡广、黄淮、杨荣、杨士奇和金幼孜等太子东宫班底全部派去辅导皇长孙。事实上已经确立了朱瞻基作为第三代领导人的地位。

  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朱棣巡视北京,特意将朱瞻基带在身边一同历练。次年朱棣第一次北征漠北,12岁的朱瞻基奉命留守北京。

  庚子,户部尚书夏原吉等进所议留守北京事宜:一每日,皇长孙于奉天门左视事,侍卫如常仪。诸司有事,具启施行。若军机及王府要务,一启皇太子处分,一奏行在所。—《明太宗实录卷一百一》

  朱瞻基剧照

  那么作为北京留守的朱瞻基权力有多大呢?当时文官六品以下及考满起复例应升降复职等常规官员任命,朱瞻基不需通知朱棣和朱高炽,即可自行决定。同样武官之中“例应袭替优给升降者”,也可由皇长孙决定。这一次的留守任务,朱瞻基完成地非常出色,于是朱棣在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11月10日正式册其为皇太孙,而且皇太孙冕服和皇太子相同。

  礼部又请冕服、玉圭之制。上曰:“冕服如皇太子,玉圭如亲王。”—《明太宗实录卷一百二十一》

  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朱棣第二次北伐,皇太孙朱瞻基扈从。这一次明军三月出征,直到七月底才返回北京。祖孙俩这一次朝夕相处长达五个月之久,朱棣也一定将自己毕生的军事经验对孙子倾囊相授。随即又在次年设立府军前卫亲军指挥使司,作为皇太孙亲军。这支部队拥有五名指挥使、十名指挥同知、二十名指挥佥事,是普通卫所的五倍。不但如此,这些随侍皇太孙的“幼军”,都是各地卫所的幼官,将来都要回去掌管各自卫所的。换句话说,朱棣已经为朱瞻基在军中铺下了一层纵横交错的关系网。

  结语:汉王朱高煦在永乐十五年的时候便已彻底失去朱棣的信任,并被打发到山东乐安州就藩,身边更是只有一护卫官兵。从正规途径,即使朱高炽死在朱棣之前,朱瞻基仍然是皇太孙。朱棣死后,朱瞻基以皇太孙是身份登基,名正言顺。如果出现极端情况,朱高炽先死,随即朱棣也突然去世,那么在军中根基深厚的朱瞻基也丝毫不惧他那早已不再典兵的二叔朱高煦。事实上汉王在宣德元年的那次失败的造反,已经证明了朱瞻基的手腕远比他二叔厉害得多。

  其他网友观点

  在皇位继承这样的国家大事上,明成祖朱棣可谓一点都不糊涂。虽然因为次子汉王朱高煦很像自己而曾经动了易储的念头,但朱高煦夺嫡心切,多次挑拨是非,陷害太子已是令成组失望,他的蛮夫行径已经注定了自己与皇位无缘。因此即便朱高炽死在朱棣前面,皇太孙朱瞻基依然是不二的储君人选。

  (皇太子朱标早逝,太祖朱元璋权衡再三,最后立皇孙朱允炆为储君,是为建文帝)

  明成祖朱棣是通过推翻侄儿建文帝的政权而当上皇帝的。太祖在位时,皇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晚年的朱元璋不得不面对储君问题。皇孙朱允炆还不到二十岁,面对他众多已经成年,又手握边关兵马大权的藩王叔叔,年轻的朱允炆能否驾驭的了他们还是个未知数,这也导致晚年朱元璋一直在儿子与孙子之间徘徊,难以决断是立儿子还是立孙子为储君。

  太祖有二十多个儿子,而且不乏像燕王、宁王、蜀王这样能力出色的藩王,因此,在皇太子朱标去世后,他的选择其实是很多的,但是为什么却最后选择了皇孙朱允炆?其实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来世俗的皇位继承观念在他心中根深蒂固,“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皇太子既逝,太孙还在,只有在太子无嗣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其他儿子。二来皇太子朱标一直是他最疼爱的儿子,爱子及孙,故而最后还是把年轻的朱允炆立为皇太孙,作为自己的皇位接班人。为了使皇位能顺利过渡,太祖在晚年又屡兴大狱,蓝玉一案,几乎将仅存的开国功臣屠戮殆尽。

  (明成祖文皇帝系)

  与太祖多子多福不同的是,成祖只有四个儿子,其中四子朱高爔幼殇,而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和三子朱高燧都是仁孝文皇后徐氏(中山王徐达之女)所生,三子都是嫡子,都身份地位尊贵,立谁,似乎都站的住脚,毕竟嫡子的身份已经要大大高于庶子,“废长立幼”在古代时有发生,因此成祖要想立在靖难之役中救过自己命的次子朱高煦为皇太子也无可厚非,是可以理解的。

  皇太子朱高炽,很早就得了肥胖症和足疾,因为行动迟缓,需要两个内侍搀扶,这就注定了他不能和两个弟弟一起随父皇驰骋沙场。靖难之役爆发后,世子朱高炽一直与谋士姚广孝留守后方,曹国公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南军攻打北平(今北京),世子朱高炽沉着冷静,仅凭万余老弱残兵硬是抵挡住了五十万南军的猛烈攻城,并等到了朱棣的援军,最后大溃南军,艰难的保卫了燕藩大本营,从这一点看,朱高炽除了难以马上杀敌,但他的军事才能其实丝毫不亚于他的两个弟弟。

  (在位不到一年的明仁宗朱高炽)

  朱高炽亲近文官,为人低调谦和,与皇伯父,已故懿文太子朱标很像。众多野史都以朱高炽过度肥胖和腿有残疾,有损皇帝形象为由,武断的认为善武的明成祖对皇长子并不满意,而倾向于与自己一样善武,在靖难之役中战功卓绝的次子朱高煦,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身为燕王朱棣嫡长子,朱高炽早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便被立为燕王世子,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更是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妄自废长立幼,很容易动摇国本,因此,成祖生前虽然有几次动了易储的念头,但终究还是没有付诸实现。

  可是,皇太子朱高炽的太子之位坐的并不安稳,他的弟弟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都有夺嫡之念,其中汉王朱高煦更是多次挑拨是非陷害太子。朱高炽几次遭到成祖猜忌,其实都和朱高煦有关,但好歹是有惊无险艰难的保住了太子之位,最后顺利登基,成为大明第四位皇帝,只是可惜,在位不到一年便驾崩。我们现在大胆做个假设,假如皇太子朱高炽先于成祖去世,朱棣会选择汉王朱高煦还是皇孙朱瞻基呢?

  (靖难之役,年轻的建文帝难以对抗掌握兵权的藩王叔叔)

  这样的难题,早在朱棣的父皇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便面对过,皇太子朱标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病逝,太祖白发人送黑发人,为此哀痛不已,但痛归痛,储君还是要立的。太祖有子二十几个,可选择的很多,但自古以来,“兄终弟及”这样的皇位继承方式都不是主流,嫡长子特殊的地位就注定了皇位要在这一脉代代流传。太子虽故,皇孙还在,虽然皇孙朱允炆还很年轻,难以独当一面,但朱元璋最后还是遵循古制,立皇孙朱允炆为皇太孙,作为自己的皇位接班人。果然,朱允炆继位后执意削藩,导致藩王自危,一向颇有野心的燕王朱棣乘机在北平起兵,最后推翻侄儿的统治,自己当起了皇帝。可见,尊古制立皇孙并非是万全之策,明成祖自己就是通过推翻侄儿的统治才当上皇帝的,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成祖似乎在皇长子朱高炽去世后,更倾向于立皇次子汉王朱高煦为嗣君。

  (影视剧中阴谋夺位的汉王朱高煦)

  但事实是,成祖的子嗣实在是太少了,汉王朱高煦是他最喜爱的儿子,但是这个儿子也实在是不争气了,行事放纵,野心勃勃,多次构陷太子,害死名臣解缙。按照惯例,藩王不得久居京师,朱高煦原被封为汉王,成祖命其就藩云南,但他找各种理由推脱,长期逗留京师。永乐十三年(1415年),成祖又将他改封在离京师不远的山东青州,结果他仍不愿意动身,还怏怏不乐的说:“我有何罪,置我瘠土”。成祖这才怀疑他有夺嫡之意。永乐十四年(1416年)北征回京的成祖收到了很多朝臣弹劾汉王的奏章,他不在京之时汉王竟干下几十件不法之事,盛怒之下的成祖甚至准备将朱高煦废为庶人,皇太子朱高炽念及兄弟之情,多次向父皇求情,最后,成祖削去汉王两护卫,一年后,勒令汉王就藩青州,在封地,朱高煦依然心存怨念,更加着急的策划谋反。

  汉王朱高煦恶行累累,与忠厚仁孝的皇太子朱高炽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向精明的明成祖朱棣不可能看不出两个人性格上的差异,倘若让汉王继位,指不定会出现一个足以让大明王朝倾覆的大暴君。汉王朱高煦好武无德,虽然有成国公朱能和驸马梅殷的支持,但见惯了汉王嚣张跋扈的朝臣此时却空前的团结,因此,即便假设皇太子朱高炽早于成祖去世,相信朝臣也会全力拥立皇长孙朱瞻基为储君。

  (被明成祖寄予厚望的皇孙朱瞻基,后来成为大明第五位皇帝)

  更何况,朱瞻基和朱允炆虽然都是皇孙,差距却不是一般大。据说,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的父皇太祖武皇帝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利,在将大圭赐给朱棣的同时,朱元璋还殷切的告诉他“传世之孙,永世其昌”。朱棣醒来后,正在回忆梦中之景时,有内侍报喜说世子妃诞子了,朱棣大喜,梦中之情景正映证在孙子的身上。自此以后,朱棣对这个皇孙格外疼爱,而朱瞻基幼年便聪慧过人,深得皇祖父喜爱,成祖或北征,或巡视北京,朱瞻基大都跟随左右,这些实战经历对于朱瞻基以后登基亲政都起到了关键作用,可以说成祖很早就开始了对皇孙朱瞻基的培养,虽然对皇太子朱高炽并不太满意,但早慧过人的朱瞻基无疑给了朱棣莫大的心理安慰。

  与太祖朱元璋爱子及孙最后选择皇孙朱允炆继承大统不同,成祖完全是因为偏爱皇孙朱瞻基而最后坚定嫡长子作为大明储君。时任内阁学士解缙在与成祖密话之时,一语双关的说了三个字“好圣孙”,让成祖下定决定将皇长子朱高炽立为皇太子,这是永乐二年(1404年)的事,这么做,也是直接确立了长孙朱瞻基未来储君的地位。即便之后汉王朱高煦再怎么折腾,阴谋争夺储位,朱高炽和朱瞻基父子的地位都已经不可改变,因此假设朱高炽早于朱棣去世,汉王也绝对不可能取得储位,在“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宗法观念下,朱瞻基的储君地位稳如泰山。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3257.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