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孝庄太后的灵柩37年未下葬,遗体是怎么样保存的?

导读:孝庄太后是大家熟知的清朝女政治家,她一生为大清贡献了很多,也赢得了身后美名,在古人寿命都不高的情况下,一直活到了75岁才去世。孝庄太后生前有三个遗嘱,一是不和皇太极合

  网友提问:

  孝庄太后的灵柩37年未下葬,遗体是怎么样保存的?

  优质回答:

  孝庄太后的灵柩37年未下葬,遗体是怎么样保存的?

  孝庄太后是大家熟知的清朝女政治家,她一生为大清贡献了很多,也赢得了身后美名,在古人寿命都不高的情况下,一直活到了75岁才去世。

  孝庄太后生前有三个遗嘱,一是不和皇太极合葬,二是不单独建陵墓,不要劳民伤财,三是陵墓要离自己的孙子儿子近一点,康熙一心想遵从祖母的遗愿,可是却想不出来好的办法安葬祖母,因此迟迟没有将孝庄太后下葬。

  孝庄太后的灵柩一直放在清东陵的暂安奉殿,就这样拖了三十七年,一直到雍正时期才安葬在昭西陵,那这三十七年里,孝庄太后的遗体是怎么样保存的呢?

安放地点:东陵的地下室

  孝庄太后的灵柩确实是37年没有下葬,可是她的遗体并不是在宫殿中,而是在东陵宫殿的地下室,地下室的温度一年四季都是低温,而且康熙帝带着皇族众人去祭拜的时候也都是在冬天,因此遗体得以很好的保存。

金丝楠木棺材防腐防虫

  不仅孝庄太后的遗体存放在东陵的地下室,连她的棺材也是大有讲究,她所使用的是由精美的金丝楠木制作成的棺材,这种木材生长时期长,能散发出特殊的香味,而且木材坚硬不变形,有防腐防虫的效果,密封性好,形成了一个真空状态,细菌无法生存,因此这种木材可以长埋地下,保护遗体不腐烂。

  况且除了外棺以外,通常里面还有一个内棺,双保险的,即使有臭味,外面也闻不出来。

冰块防腐

  在古代的皇帝驾崩后,经常出现用冰块来防止遗体腐烂的情况,孝庄作为太后,自然也会有这个待遇,她的遗体本来就在地下室,如果冰窖里储存了大量的冰块,再加上有防腐作用的金彩楠木,双管齐下,是完全可以防止遗体腐烂的。

玉石陪葬

  古代皇室很多陪葬品都是玉石,孝庄太后作为太后,地位尊贵,陪葬品肯定少不了玉石陪葬,玉不腐身,陪葬的时候放入玉石可以减慢尸体腐烂的进程。

  综上所述,孝庄太后的灵柩之所以停灵这么久,还没有腐烂,说明古人在遗体防腐方面,手段还是很多的,你们说是吗?

  其他网友观点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688年1月27日),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孝庄文皇后在北京紫禁城病逝,终年75岁。

  (孝庄朝服像)

  据《清史稿》记载,孝庄临终前关于自己死后的丧葬事宜,曾对陪侍身边的孙子康熙皇帝有过一段嘱托:“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别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无憾矣。”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太宗文皇帝(孝庄的丈夫,清太宗皇太极)已在昭陵安卧已久,自己身份低微,不便再重开陵寝与他合葬。若再选择陵址则不免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况且我心里还眷恋着你父子俩,不忍心将来离你们太远。就在遵化(清东陵)给我找个地方安葬吧,这样我心里也就没有遗憾了。

  熟悉清史的人都知道,清朝在关外和关内都建有几处皇陵,关外主要埋葬清朝入关前的2位皇帝及其先祖等人。其中孝庄文皇后的丈夫爱新觉罗-皇太极死后就葬在今沈阳北郊的清昭陵。清昭陵除了皇太极,还葬有皇太极的皇后,即孝庄的亲姑姑——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

  按照中国古代帝王的丧葬规仪,辅佐两代帝王的孝庄文皇后生前居功至伟,死后也应该归葬沈阳昭陵,同皇太极、哲哲等人葬在一起。但出人意料的是,孝庄文皇后却并没有选择这样做,关于其原因众说纷纭,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

  [1]、逃避说

  我们从清宫影视剧中经常看到,孝庄文皇后生前与自己的小叔子多尔衮有种特别的暧昧关系。彼时社会上就议论纷纷,流言蜚语铺天盖地。时至今日,亦是如此。

  支持此种说法的人认为,孝庄深感自己有愧于丈夫,故死后提出不与其合葬。

  [2]、恋儿孙说

  清初入关后,百废待兴。顺治皇帝二十几岁去世后留下孝庄和康熙祖孙二人。继儿子顺治后,孝庄又承担起了哺育、教导幼小康熙的重任。在之后的几十年时间内,在孝庄文皇后的鼎力支持下,康熙先后完成了许多壮举,如铲除权臣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等,由此祖孙二人结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

关于这一点,康熙皇帝曾对大臣说到:“忆自弱龄,早失估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极之恩,毕生难报……”

  可见祖孙二人感情之笃深!

  鉴于此,孝庄离世前才嘱咐康熙将自己也葬在东陵,以期将来能够永远同自己的子孙在一起。

  事实上,第2种说法更接近于历史真相。

  (清东陵各陵分布图)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一带,该陵址是由当年顺治皇帝亲自选定。顺治皇帝去世后,康熙皇帝就将其葬在了那里。

  康熙皇帝对祖母非常孝顺,故在其死后,按照孝庄生前的愿望没有将其葬入沈阳昭陵。虽有心,但这也给康熙出了个难题。

  因为按照中国古代皇帝丧葬礼制,皇后无论是死于皇帝前或后,都要与皇帝合葬,同陵同穴。

  此时康熙皇帝既不想悖逆礼制,又不想违背祖母遗愿,故只能在清东陵建立了暂安奉殿。

  暂安奉殿位于清东陵陵园风水墙外,未建地宫。只所以不建地宫,就是希望将来在找到合适的地方建陵时方便重新下葬,所以叫“暂安”。

  孝庄文皇后死后,康熙为其在宫中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待葬礼结束后便将盛放孝庄的棺椁由京城运往河北遵化。然后将棺椁安葬在暂安奉殿内的宝座上,以土掩埋后关闭殿门。

  此时的暂安奉殿虽为地上建筑,但已经起到了地宫的作用。

  而之所以在殿内用土掩埋,则是因为遵从人死后“入土为安”的习俗。

  孝庄葬入暂安奉殿后,康熙皇帝每年都亲往致祭,直到本人去世那年,数十年未曾中断!可见康熙对祖母的感情之深。

  终康熙一朝,未能解决孝庄文皇后的陵寝问题。

  康熙皇帝死后,其儿子雍正皇帝继位。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这一年是皇太极与孝庄成亲100周年。

  雍正皇帝认为自孝庄暂安清东陵以来,清王朝国家强盛,父亲在位长达61年,子孙兴旺为由,认为暂安奉殿“风水”极佳,遂下令将孝庄棺椁移出,另择它地暂放。然后将暂安奉殿拆除,就地建陵。

  陵寝自当年二月动工,是年十二月初十将孝庄文皇后的棺椁葬入地宫,然后永闭宫门。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昭西陵。

  (现今遵化昭西陵)

  只所以叫昭西陵,则是因为陵寝虽然建在距离沈阳几百公里外的河北省遵化,但因孝庄陵寝是建在清东陵风水墙外,按照古代礼制,它不属于清东陵的一部分,而是归属与远在沈阳的昭陵为一体系。因在沈阳看孝庄陵在其西边,故称昭西陵。

  回到题干上来。

  清朝入关后亦实行汉人的土葬方式埋葬祖先。不同于普通老百姓,帝王及其王后死后所用的棺材为内外两层,里面叫棺,外面叫椁。这些棺椁往往是用珍贵的金丝楠木制成,这种木料的最大特性就是不易腐烂。而之所以帝王棺材要套两层,一则是为了保护内棺,二则是为了进一步隔绝空气,延缓尸体过早腐烂。

  从暂安奉殿到入葬昭西陵地宫,一共历时37年。关于在入葬孝庄地宫的过程中是否继续使用原来的棺椁还是重新打造,正史并没有明确记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因为也实行土葬,故可不能采取对尸体进行大规模的防腐处理。这一点可以参考同为清朝著名太后的慈禧太后入殓时的样子。

  据记载,慈禧太后在下葬时,先在棺材底部铺满一层珍珠,然后上面再盖一条锦褥,后将慈禧尸体放入棺中,再用一条价值连城的陀罗尼经被将其盖住,再将陪葬品放入棺中,最后盖上棺盖。

  据传,为防止空气进入,工匠要在棺材外面前后刷49道漆!

  至于题干所问的:“遗体是怎样保存?”

  由于孝庄也是土葬,所以不会对孝庄遗体进行特殊防腐处理,更不会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制成所谓的干尸。

  孝庄文皇后一生亲历明末战乱到清朝初年,跨越后金,清初两朝。她青年丧夫,中年丧子,经历了一个女人的种种不幸。她相助丈夫皇太极,教导辅佐两代幼帝,实属不易!

  孝庄文皇后被清朝后世赞誉为“清朝兴国太后”,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蒙古族一位杰出的女性政治家!

  其他网友观点

  我是楚风说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回首自己的过去,年少嫁给皇太极,后来皇太极死后,孤儿寡母受尽多尔衮的欺负,孝庄极力斡旋,才保住儿子的皇位,再后来顺治亲政,可是和自己关系并不好,最后又尽心尽力的辅佐孙子康熙,这一生算是对得起爱新觉罗家族了,死而无憾。

  孝庄死后,按说应该和自己的老公皇太极葬在一起,历来皇后都是要和皇帝葬在一起的,但是孝庄直到雍正时期才正式安葬,并且也没有和老公皇太极葬一起,而是葬在儿子顺治的孝陵旁边。但是又不在清东陵之内,像是一个母亲看着自己的儿孙,寓意深刻,又因为孝庄的陵墓在皇太极昭陵西边,称为昭西陵。那么为什么孝庄会死后三十七年才下葬呢?

  是因为康熙不孝吗?

  肯定不是,孝庄太后和康熙这对祖孙感情很深,所以康熙是很尊重自己的奶奶的。孝庄生病期间,康熙皇帝昼夜不离左右,亲奉汤药,并亲自率领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坛,祈告上苍,请求折损自己生命,增延祖母寿数。孝庄太后生前节俭,把省下的钱都用来支持孙子的事业。可以说祖孙两个人的关系已经亲似母子了,所以肯定不是因为康熙不孝的原因。

  是因为孝庄生前的遗愿

  孝庄太后在生前告诉过康熙,自己死后不要和皇太极合葬在一起了,理由也说了好几条,无非就是不能打扰去世的皇太极,因为太宗皇帝尊贵,本着卑不动尊的原则,还是不要去打扰他了。还有就是太劳民伤财了,再有就是觉得跟自己的孙子儿子关系好,愿意和子孙葬一起。康熙皇帝在祖母死后,决定遵守孝庄的意愿,灵枢没有运往盛京与皇太极合葬,而是暂安在京东清东陵,并将孝庄生前居住的慈宁宫东王殿五间拆建于昌瑞山下,称“暂安奉殿”,停灵其中。直至雍正三年(1725),才在暂安奉殿原处就地起建陵园,葬入地宫。

  其实关于孝庄死后多年不下葬,有人说是因为多尔衮的原因。

  孝庄和多尔衮有没有结婚,现在历史上并没有定论。所以我觉得孝庄不与皇太极合葬,应该不是因为嫁给多尔衮无颜面对丈夫,而是因为自己不想与皇太极合葬。

  毕竟皇太极生前并不怎么宠爱孝庄,孝庄在皇太极身边的女人才排名第五。前面有皇后,还有自己的姐姐海兰珠,所以孝庄不愿意和皇太极葬一起也可以理解,毕竟如果和皇太极葬一起,自己有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庄妃,地位一落千丈,还不如和自己的儿孙在一起,显得尊贵。

那么孝庄的死后三十七年下葬,遗体怎么保存的呢?

  其实关于古代人死后的防腐无非就以下几种。

  第一,使用汞对尸体进行消毒。古代人处理尸体,很多都是运用汞和砷对尸体进行浸泡,这样可以杀死尸体上面的微生物,有利于防止腐烂。而且人死后,都会沐浴,用酒精消毒,用酒精可以消耗棺木中的氧气,有利于防止微生物生存,使尸体不会腐烂。

  第二,就是使用多层纺织品包裹。古代对尸体的处理,可谓里三层、外三层,严严实实的将尸体包裹起来,最大限度的避免尸体暴露于充满细菌的空气之中。就像马王堆的女尸,裹了二十多层,这样确实可以防止腐烂。

  第三,就是对棺木进行处理。皇室的棺木都是选用的上好的金丝楠木,封棺后,都会刷油漆。而且会刷上很多遍,基本上密封很好,所以也会防腐。

  第四,就是在棺木旁边放冰块降温。使用冰块降温的道理很简单,就和冰箱一样,也可以防止尸体腐烂。

  第五,孝庄的棺木虽然没有下葬,肯定也要放入地下,阴凉处,要不然,夏天肯定也无法保证尸体不腐烂。康熙选择祭奠的时间都是选择冬天,夏天放置在地下,再有很多冰块,和冰窖一样,肯定没问题。

  其实不管孝庄的遗体怎么保存的,肯定都保存的很好,康熙这么尊敬自己的祖母,怎么样也不会让祖母的尸体腐烂的。

孝庄是一个伟大的女性,无论是在电视上,还是在历史典籍里,她都是伟大的。从嫁给皇太极为妃,劝降洪承畴,后来辅佐顺治和康熙皇帝,为大清一统天下和大清的稳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看过《康熙王朝》都知道,在顺治死后,幼子康熙继位,一直是孝庄在为康熙掌舵。后来康熙亲政,孝庄从来不去过问朝廷事务,只有在康熙治不了的时候,再去指导康熙一下。这样的皇祖母确实很好,比慈禧不知道强多少倍。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3472.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