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丁宝桢杀了大太监安德海后,慈禧是怎么报复他的?

导读:同治八年八月,一则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疯传:大太监安德海被杀了。这则消息像一枚重磅炸弹,震动朝野,在大清政坛掀起巨大波澜。安德海是谁?安德海(1844

  网友提问:

  丁宝桢杀了大太监安德海后,慈禧是怎么报复他的?

  优质回答:

  丁宝桢杀了大太监安德海后,慈禧是怎么报复他的?

  同治八年八月,一则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疯传:大太监安德海被杀了。

  这则消息像一枚重磅炸弹,震动朝野,在大清政坛掀起巨大波澜。

安德海是谁?

  安德海(1844-1869),祖籍直隶青县(今天的河北沧州),此人胸怀远大理想,是个有志青年。但是那时候实现理想的渠道太少,成功的捷径只有一条,那就是进宫当太监,于是安德海义无反顾踏上了这条路。

  由于安德海天资聪颖,办事麻利,善于揣摩领导心思,因此深得慈禧欢心,成为她身边备受宠信的大红人。

  在历次权力斗争中,由于他的聪明机智,为慈禧立下汗马功劳。

  比如咸丰驾崩之后,顾命八大臣飞扬跋扈,两宫皇太后孤儿寡母水深火热。安德海临危受命跑到北京,将慈禧、慈安的处境告诉了她们的小叔子、恭亲王奕䜣,制定了政变计划。奕䜣便以奔丧为名,协助两宫发动辛酉政变,一举粉碎了顾命八大臣反清集团,夺取了最高权力。

  可以说,安德海为慈禧夺取权力,巩固权力立下汗马功劳,因此深受慈禧宠爱,被任命为太监总管。

  同治七年冬天,慈禧还特批安德海娶了一个媳妇,老婆是娱乐圈当红明星、名旦马赛花。

  安德海在北京最大的酒楼前门外天福堂大酒楼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当朝权贵纷纷送礼道贺。

  慈禧太后在百忙中发出贺信,还赏赐了白银一千两,绸缎一百匹。

  由于安德海没有儿女,也没有什么野心,整天不离左右,所以慈禧对他的信任无以复加,对他的依赖而已无与伦比,他在朝廷的地位也举足轻重。

  所以满朝文武都要看他的脸色行事,因为大家的荣辱和前途,甚至身家性命都取决于这个奴才的一句话。

  打狗还要看主人,谁如此大胆,杀了慈禧身边的红人?

  谁杀了安德海?

  杀安德海的人,名叫丁宝桢,大清官员,时任山东巡抚。

他为什么杀安德海呢?

  关于丁宝桢杀安德海的过程,《清史稿》里只有寥寥110个字:

  八年秋,乘楼船缘运河南下,旗缯殊异,称有密遣。所过招纳权贿,无敢发者。至泰安,宝桢先已入告,使骑捕而守之。安得海犹大言,谓:“汝辈自速辜耳!”传送济南,宝桢曰:“宦竖私出,非制。且大臣未闻有命,必诈无疑。”奏上,遂正法。

  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安德海作为太监私自出宫,违背了清朝祖训;不仅如此还非常高调,一路乘船南下,浩浩荡荡,张灯结彩、前呼后拥,收受沿途官员贿赂,败坏了朝纪朝分,影响恶劣,有损朝廷形象。

杀了安德海,慈禧如何处置他?

  安德海是慈禧的左膀右臂,杀了安德海是太岁头上动土,慈禧一定勃然大怒,即使不杀了丁宝桢,也会借题发挥给他小鞋穿,找个理由将他免去朝廷一切职务。

  但是出人意料,丁宝桢的政治前途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光绪二年,代吴棠署四川总督”、“十一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文诚,予山东、四川、贵州建祠。”(《清史稿·丁宝桢传》)

  也就是说,丁宝桢反而一路坦途,死后也享尽无比荣耀,朝廷还在他工作过的地方,为他建起了祠堂。

  为什么慈禧会放过丁宝桢?

安德海违纪

  汉人建立的明朝政权,曾经出现宦官干政,毁掉了大明江山。

  清朝建立后,总结教训,严禁宦官从政,更不许恣意妄为。

  顺治帝早就颁布法规:宫廷工作人员“非经差遣,不许擅出皇城”如果违背,定斩不赦。

  因此,安德海出宫没有经过皇上同意,没有皇帝圣旨,违法了大清祖制,要被严惩。

丁宝桢是奉命行事

  丁宝桢一不是钦差,二没有尚方宝剑,安德海是四品官员,不是他辖区的平民百姓,(即使是罪犯也要朝廷核准死刑),即使安德违纪,也轮不到丁宝桢执法。

  如果允许开这个先例,大清乱套了,离灭亡就不远了。

  丁宝桢作为一个称职官员,这个道理他还是懂的,不会自作主张杀人。

  所谓的自作主张,都是后人的艺术加工,带有演义性质。

  给他一百个胆,都不能杀安德海,除非他不想活了。

  《清史稿·丁宝桢传》有两个字非常关键:“奏上”。就是说,丁宝桢杀皇上并非自作主张,而是得到了最高指示。

  这个“上”肯定不是皇上,因为载淳只有13岁,还是个小屁孩,没有独立民事行为能力,军国大事都是慈禧是做主的,大臣的奏折,肯定要先经过慈禧,这是雷打不动的法定程序。

  杀朝廷命官的事,慈禧无论如何事先都不可能不知道,不然的话就翻天了。

  文学家为了戏剧性,硬是把安德海的死说成是政治阴谋,说是慈禧的一次失败,这是没有依据也不合情理的。

  什么得罪奕䜣和慈安,什么载淳下旨“就地正法”、什么“六百里加急”,都是后人杜撰。

  安德海是慈禧的红人,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秘密,他的船队被扣,是爆炸性新闻,山东地方官员如果有一个人想讨好慈禧,肯定会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将这一消息通报给慈禧。

  再说慈禧是一国最高统治者,她的情报系统肯定非常完善,各地官员都是慈禧一手提拔的,她的亲信也遍布全国,不至于连安德海庞大船队被扣这样的大事都不知道。

  丁宝桢不是袁崇焕那样的狂傲的官员,犯不上拿自己的政治前途去杀一个太监。换句话说,他当山东按察使的时候,同治皇帝才七岁,重用他的是慈禧,他的老板是慈禧,他是在为慈禧打工,他不会连这个也搞不清楚。

  有人说,那是因为丁宝桢工作能力突出,其实不然。

  丁宝桢再优秀,慈禧如果对他有成见,也不会对他网开一面,离开谁地球都会转圈。

  普京大帝说过,没有忠诚的才华一文不值。如果丁宝桢杀安德海不是慈禧心愿,那他的下场会非常凄惨。

  慈禧是一个格局大的统治者,如若不然,她也不会统治中国那么多年。

  在慈禧眼里所有的官员都是奴才,他们的命不如一条狗,安德海更是如此。

  慈禧让安德海出去的时候,也可能没有想那么多,疏忽大意,没有办手续,没有得到皇上圣旨,成为一次非法旅行。

  丁宝桢是个直性子,性格耿直,不懂政治,用我们的话说是非常死板,就像机器人一样,只知道按照程序办事。他把安德海的事按照程序向上禀报。

  安德海一向恃宠而骄,为非作歹,慈禧也不可能一无所知。安德海违纪的事闹得沸沸扬扬,慈禧想袒护也说不过去,心虚理亏,只能服从大局,不然她如何服众,如何依法治国?

  慈禧是一国统治者,胸怀全局,不会因为一条狗而坏了朝廷规矩,拆自己的台,孰轻孰重她比谁都懂;所以慈禧才决定杀掉安德海,没有为难丁宝桢。

  这也是向文武百官释放一个信号:只要效忠大清,依法办事,绝对没有亏吃。

  其他网友观点

  安德海被杀,丁宝桢并没有因此受到报复,更没有获罪,相反,性情刚烈的丁宝桢,因为斩杀了安德海,一下子得到了朝野上下的热烈赞许,声望一度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立下军功的重臣并驾齐驱。

  杀了慈禧身边大红人,丁宝桢怎么会反而安然无恙呢,这里面有两个原因:慈禧的容人之量和安德海的咎由自取,这还要从安德海出京前说起。

  安德海发迹自辛酉政变,因为冒死充当慈禧和奕䜣的信使,政变成功后受到重用,成为天字第一号大太监。

  安德海毕竟年轻,得势时只有16岁,年纪轻轻难免恃宠而骄,他本人性格又狡诈多变,好搬弄是非,很快得罪了包括恭亲王奕䜣在内的诸多大臣,加上当初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是开了清朝先例,大费了一番周折。

  在垂帘之初,就在诏书中约定,等六岁的爱新觉罗·载淳年长大婚之后,就还政于皇帝,所以,在程序上来说,天下终究是载淳的,这点大家都看得很清楚。

  偏偏载淳从小就看不惯安德海,起因是安德海是慈禧身边的人,在咸丰皇帝在世时,慈禧还不叫慈禧,只是个懿贵妃,也并不算得宠,咸丰最敬爱的是皇后钮祜禄氏,也就是日后的慈安太后,其次是丽贵人他他拉氏,只是她们肚子不争气,皇后没有子嗣,丽贵人仅生一女,只有懿嫔为咸丰生下了唯一的儿子载淳,母以子贵,连升几级晋封懿贵妃。

  懿贵妃虽然生下了儿子,儿子却并不由他养,宫中自有人抚育,平时也多是由皇后照顾,相比之下,懿贵妃反而像个后妈,她对载淳自小严厉,比不得皇后性子温婉柔和,所以载淳更亲近的是皇后,对这个亲妈反倒是非常害怕,有机会就想躲着她,以免被责骂。

  懿贵妃在教子上算不得成功,对权术却格外热衷与敏感,儿子是帝位唯一继承人,却老往皇后那边跑,她不由得暗生戒心,怎么办呢,手下最亲近的太监安德海就成了她暗中监视载淳的工具。

  安德海虽然人品不怎么样,为懿贵妃办事,却是尽忠职守,一天要打数个小报告,皇子今天跟谁玩了,玩的什么,甚至皇后跟载淳独处所说的话,他都能通过皇后身边的宫女太监打听得来,报告给懿贵人,甚至还根据个人喜好,添油加醋,如果载淳做了不合慈禧心意的事,难免受到责备,时间久了,载淳知道是安德海在里面捣鬼,就此深恨安德海,在他五六岁的孩提时代,就经常对身边太监说,要砍安德海的头,仇恨的种子,就这样在小小的心里萌芽。

  载淳,是安德海最不该得罪的人。安德海却自认为有慈禧保护,皇帝也不敢拿他怎么样,这种幼稚的想法,让他付出了人头落地的代价。

  时间很快到了同治八年,皇帝已十四岁,再过两年,到了十六岁,就可以册立皇后,两宫到时候也要还政于皇帝,让他自己亲政。这个时间,正好是太平天国和捻军都被剿灭,持续十几年的激烈战争终于告一段落,对清廷来说,算得上是承平之世,所以皇帝大婚,格外隆重,提前几年就要开始置办物品,修葺宫殿,各项准备都要开始进行。

  慈禧身边的大红人安德海,早就想出京看看外面的花花世界,还可以大捞好处,奈何清朝有祖制,太监不得出京,出京就要掉脑袋,但以安德海此时的身份,诸多王公大臣都要让他三分,这点祖制,在他眼里也算不得什么。

  从筹办大婚起,安德海就不断在慈禧耳边吹风,今天说江南采办的东西太寒酸,明天说广东采办的东西不够好,最好是派个信得过、能干的人往江南、广东走一趟,摸摸底,也好把东西落实了,同时把价格里的虚头给砍掉,慈禧被他几次三番一说,也觉得在理,有心派他去,碍于祖制,却不能直接点头,不过在安德海看来,慈禧不反对,等于就是默认了。

  慈禧虽然没有意见,但还有个障碍在于皇帝,载淳此时虽然还没有亲政,但随着年龄渐长,两宫太后也开始逐渐培养他独自处理政务的能力,也就是说,在官员心中,他已不再是个孩子,越来越接近于皇帝,此时的载淳,已经相当于半个皇帝,许多事情,他已能够做主。

  所以,虽然在安德海心里,载淳还依然只是个十几岁的毛孩,不过不能不表示尊敬,而且载淳从小就看自己不顺眼,自己要出京,如果不征得他的同意,万一捅了什么篓子,也要吃不了兜着走。

  但是小皇帝讨厌自己,如果自己直接去跟皇帝说,肯定得碰一鼻子灰,安德海想了个办法,送了点礼给皇帝身边得力的小太监,让他代自己去谈谈皇帝的口风。

  安德海在宫中飞扬跋扈,大多数人都吃过他亏,大家都上下一条心视安德海为公敌,这个小太监也不例外,加上皇帝一再对身边人说要杀安德海,他早就把安德海当成了敌人。于是他反而跟载淳商量,怎么利用这个机会,治安德海于死地。串通完毕,他回复安德海:“万岁爷没那么大工夫,来管你的闲事。”这句话,正符合皇帝的性情,同时在程序上说,皇帝并没有点头答应,只是表示知晓此事。然而在一心出京的安德海听来,跟慈禧的态度一样,皇帝既然没有反对,那就表示同意。

  安德海据此认为,自己出宫的两大障碍,都已扫除,在外面就算有什么差错,也可以抬出太后跟皇帝来抵挡。

  七月初六,安德海准备好两艘太平船,船上挂着龙凤旗,插着两面大旗,一面写着“奉旨钦差”,一面写着“采办龙袍”,还挂了一面小旗,上面绘的是一个太阳和一只三脚乌鸦。跟着安德海出京的,还有他的媳妇马氏,妹妹、侄女、叔叔、族弟、听差、老妈子和好几个想捞取好处的太监,一行有三十多人,为了保证安全,船到通州,安德海还雇了十来个镖局的镖师保护。

  船队一路从北京到了天津,随后直下山东,到了山东巡抚丁宝桢辖区。

  丁宝桢清廉刚正,早就对祸乱宫内的安德海深为不满,甚至放出话来,安德海如果敢擅自出宫,到了山东境内,必定要将他绳之以法。安德海却自持得到了慈禧和同治的允许,根本不把丁宝桢当回事,大模大样进了山东,他那两艘船,极其引人注目,一到德州,早已得到丁宝桢手令的德州知州赵新立即报给了身在济南的丁宝桢。

  丁宝桢一看安德海入网,立即下令:有安姓太监,自称奉旨差遣,招摇煽惑,真伪不辨。用四百里驿递加急送到东昌府知府程绳武处,命令马上抓捕安德海。

  程绳武是个能员,他也不派大队兵马,带着手下一个千总,二十多个亲兵,先行赶到泰安,假传泰安县官员派人迎接钦差上岸休息,安德海不知是计,欣然率众上岸,随即被控制在巡抚衙门。

  丁宝桢亲审安德海,起初,安德海振振有词,口称奉慈禧懿旨,但既拿不出旨意,也没有军机勘合,沿途官员更没有收到京里的上谕。

  既拿不出证据,就是假冒钦差,而太监不准出京,更是人尽皆知的规矩,两条里只要一条,就可以杀安德海。

  不过丁宝桢为了妥当起见,还是暂时留了安德海一命,他派人送出四百里加急奏折到京城请旨。此时载淳早就在留意山东、江苏等地来的奏折,因为按照时间推算,安德海应该进入了山东。此时慈禧已经给了他先行审阅奏折的权力,所以他每天等内奏事处将黄匣子送到,首先就挑这几个衙门的奏折看。

  所以,丁宝桢的折子,第一时间就到了载淳手里。

  载淳看明白以后,立即召来恭亲王奕䜣为首的军机大臣,大家的心意其实一样,当即决定,就地正法,奕䜣同时派出歩军统领衙门左翼总兵荣禄带兵看住安德海京里宅第,以防生变。

  宝鋆拟旨,皇帝朱笔御批,以八百里加急送出,第二天晚上就到达济南,这边丁宝桢早就磨刀霍霍,收到谕旨,唯恐有变,连夜提出安德海,半夜里就押赴刑场,一刀斩讫。一代权宦,被抓五天后,就此身首异处,大快人心。

  慈禧这边,当然不能隐瞒,载淳故意拖延到谕旨已发出,才去面见慈禧,禀告此事。这时候木已成舟,就算慈禧想保安德海,在那没有电话,没有视频的年代,全靠快马传信,这时就算再派人去追,也早已来不及。既然安德海性命已经不保,也就无所顾惜,慈禧反而趁此机会,雷厉风行地办一办,反而能落个贤明的名声,所以她干脆指示,其他几名太监,验明正身,由丁宝桢一起绞决,又召见内务府大臣,责备他们对太监约束不严,说要振钫纪纲,明发上谕,申明朝廷的决心,上下官员,自然无不称颂圣母皇太后圣明。

  对于慈禧来说,安德海被杀固然可惜,但与自己的政治名声相比,区区一个安德海实在算不得什么,只当是枚棋子,弃了就弃了。三条腿的母鸡不好找,聪明能办事的太监有得是,没必要为此事与皇帝和大臣闹得不可开交。

  最得意的当然是丁宝桢,诛杀了安德海,得到天下赞誉,流芳百世,仕途没有丝毫影响反而官声日隆,最后升任四川总督,去世后追赠太子太保,入祀贤良祠,并在山东、四川、贵州建祠祭祀。

  其他网友观点

  安德海八岁进宫,他天资聪慧,善于察言观色,更会左右逢源,进宫不久,就成了慈禧的心腹,身边的红人。之后他更加胆大妄为,竟敢 挑拨两宫之间的关系,打压朝中的重臣。因此,他树敌很多。

  同治八年,安德海在宫中呆久了,想出去游玩,借机敛财。借口为同治帝大婚置办龙袍及婚礼所用之物为由,带领二十多名随从出京去江南。此时,他被太后的恩宠冲昏了头脑,置清朝不许太监擅自出宫的祖制于不顾。如此胆大的行为,却把自己推上了断头台。

  安德海出宫南下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同治帝那里。他恨透了安德海,马上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慈安,此时正是除掉他的好机会。于是给山东巡抚丁宝桢,发了密旨,在安德海所经的路线布下了天罗地网。

  安德海自称是钦差,却没携带任何公文。他们一行人到达德州后,马上被抓,被押送到了济南巡抚衙门。由丁宝桢亲自审问,以太监出宫 违犯清朝祖制为由,押至济南斩首示众。

  曾国藩赞叹丁宝桢为豪杰,使满清朝野人心大快!称丁宝桢为”丁清天”。此举传遍了满清各地,百姓拍手叫好!有人认为,丁宝珍是太岁头上动土。杀了慈禧的身边的红人,脑袋保不住了,慈禧老佛爷一定会报复他。

  慈禧接到消息后,不但没有降罪于丁宝桢,反而给他升了职。并亲自提笔写了”国之宝桢”四个字。慈禧太后还真是聪明,知道顺其民心,没有必要为一个太监,去得罪天下人,给自己留下骂名。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4215.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