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三十六计之金蝉脱壳是什么意思

导读:今天要分享的是三十六计的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金蝉脱壳”原是一种生物现象,指蝉类昆虫在其生命进程中发生的一种蜕变。也就是人们在树林中能经常见到的,秋蝉从本

  今天要分享的是三十六计的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每天学一计——三十六计之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金蝉脱壳”原是一种生物现象,指蝉类昆虫在其生命进程中发生的一种蜕变。也就是人们在树林中能经常见到的,秋蝉从本体脱壳而去,却将蝉衣留在枝头。古人便用这种现象来喻指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事物。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濯然泥而不滓者也。”又《淮南子·精神训》:“蝉蜕蛇解,游于太清。”佛家道家也常用以喻指得道者之死乃弃尸登仙,有如蝉之脱壳。如唐代和尚贯休《经旷禅师院》诗:“再来寻师已蝉退,薝卜株枯醴泉竭。”

  至于从何时开始将“金蝉脱壳”一词用来喻指某种军事计谋,目下尚难确证,但至少在元代以前就有了。如元惠施《幽闺记·文武同盟》中写道:“曾记得兵书上有个金蝉脱壳之计。”后来在各类文章、作品中使用此语的就更多了。如元马致远《三度任风子》:“天也,我几时能够金蝉脱壳,可不道家有老敬老,有小敬小。”关汉卿《谢天香》:“便使尽些伎俩,干愁断我肚肠,觅不的个脱壳金蝉这一个谎。”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回:“这个叫做金蝉脱壳计,他将虎皮盖在此,他却走了。”

  至于在军事实践中使用此计则更早。如三国时,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病死五丈原军中。为避免蜀军撤退时遭司马懿袭击,诸葛亮临终前向杨仪授以密计:在他死后,秘不发丧,对外严密封锁消息;命工匠照着他的模样造木像一座,仍然羽扇纶巾,坐于行军车中;同时,在撤军前,以一部分部队对魏军发动一次佯攻。在蜀军开始撤军后,魏军见蜀军军容整齐,且诸葛亮仍稳坐车中指挥,疑为敌方诱兵之计,遂不敢追。杨仪、姜维因而得以率领蜀军全师而回。诸葛亮命已归天,却留个“壳”(木人)在那吓人,这就是金蝉脱壳计的一次妙用。

  在作战过程中,如果同友军联合对敌作战,要仔细察明敌、我、友三方面的态势。如果另外发现敌人,必须保持原来的阵势而分兵去迎击。“金蝉脱壳”并不是一走了事,它是一种分身的法术。因此,当我方大军转移后,依然要旗帜招展,锣鼓声喧,很逼真地保持原来的阵势,这就可以使敌人不敢妄动,友军也不致生疑。等到我军已摧毁别处的敌人返回来,友军和敌人才发觉,或者还没有发觉。金蝉脱壳就是在对敌作战时,暗中抽走精锐部队去袭击别处敌人的奇谋。

  金蝉脱壳是危急存亡时的脱身之计,施行此计时,形势已万分危急,本身已处于极端不利的地位,拼不得,退不得,不能不行险设谋突出重围,以便寻找机会东山再起。但不论是转移还是撤退,决不是惊慌失措,消极逃跑,而是保持原来的形式,抽走内容,稳住对方,使自己脱离险境,达到己方的战略目的。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42717.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