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最早的扇子用什么做的(折扇真是日本发明的,在中国生根发芽,传入西方成名贵工艺品)

导读:文 |周冉  近日,广东省博物馆推出了一场名为《风·尚——18世纪至20世纪中国外销扇》的展览,现身其中的163件(套)华美精致的外销扇,出品时间跨越了两个多世纪,材质名贵

  文 |周冉

  近日,广东省博物馆推出了一场名为《风·尚——18世纪至20世纪中国外销扇》的展览,现身其中的163件(套)华美精致的外销扇,出品时间跨越了两个多世纪,材质名贵、工艺奇巧、纹饰华美、色彩绚丽,这些扇子完美诠释了这段独特的国际贸易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

折扇学自日本传至欧洲

  玳瑁骨牙片贴面人物花鸟扇

  这里说的外销扇,绝大部分是折扇。折扇并非中国首创,北宋端拱元年(988)由日本传入中国,落地生根。宋熙宁末年,著有《事实类苑》的江少虞游汴京著名的大相国寺时,看到有日本折扇售卖,扇面用鸦青纸,上用淡粉画秋日山水,渔人披蓑泛舟垂钓,但这件进口商品要价极高,他无力购买,多年后回想还十分惋惜。宋代苏辙有一首诗:扇从日本来,风非日本风。……但执日本扇,风来自无穷。(《杨主簿日本扇》)据明人推测,日本折扇的灵感大约来自蝙蝠,因而最初也叫蝙蝠扇。

  日本折扇应该是很有名气的工艺品,有明人将日本的扇与刀相提并论,说“日本惟一刀一扇耳”。明永乐时期后,中国开始仿制折扇,但工艺不及日本,正德时曾派工匠到日本学习装饰工艺。15世纪,折扇成为中国上层贵族、文人雅士的日常用品。明宣德四年(1429),皇帝在端午节为文武百官赐扇,并形成惯例。

  明代嘉靖时,全国不少地区都在生产折扇。虽然学艺日本,但中国工匠青出于蓝,是个天赋异禀的好学生。中国生产的折扇不仅由单面装饰变为双面,还将扇骨由原来的五根,扩充到几十根,紧固耐用,视觉上也更加开阔。市井出现一批制作折扇的高手。一把做工精良、不惜用料的折扇,最高可值三四两银子。

  明代折扇依产地分为川制和吴制,贡扇皆为川造,吴中折扇是仿制川扇的重要成果。明代中晚期,苏州杭州一带的大规模仿制行为使折扇进入大众视野。一位生活在明代的外国传教士撰文描绘中国人日常生活时,提及16世纪90年代(明神宗时期)的男男女女都喜欢带着折扇纳凉。生产工艺的成熟和普及,使外销有了底气。

  到了明代晚期,吴中折扇的扇面已不局限于书画装饰,而以扇骨的材质来区分雅俗,紫檀、象牙、乌木都被归为俗列,只有棕竹、毛竹才被称为“怀袖雅物”。扇面装饰上花费再高也不叫高级,时人更追求扇骨的用料。明代墓葬中出土过以紫檀做扇骨的折扇,扇面雕刻花鸟并用螺钿镶嵌其中。

  象牙骨双面绣花鸟扇

  清代的宫廷成品扇常作为赏赐流传出来。清宫档案中记载,雍正三年(1725)十月,总管太监张起麟着首领太监周士福交来各种扇子一百把,用以馈赠“西洋国教王”。雍正四年,又对西洋国教王大嘉赏赐,除了瓷器缎子之外,还有“米家山水宫扇一把,绣花宫扇一把,透绣百吉宫扇一把、透绣云龙宫扇一把……乾隆五十八年(1793),皇帝回赠英使马戛尔尼的礼物中,就包含240把折扇和26把宫扇,这些东方扇子到达英国后,作为名贵工艺品在宫廷展出。

  欧洲制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希腊人、伊特鲁亚人和罗马人都使用扇子作为纳凉工具和工艺品,不过这些扇子都是团扇。当中国或日本生产的折扇通过丝路贸易大规模传到欧洲,欧洲人才仿制了第一把折扇。

  17世纪成为欧洲折扇制造的重要时期,17世纪末,折扇已完全取代了团扇。此时的欧洲本土折扇,扇骨多种多样,有象牙、玳瑁、贝壳等,装饰材料包含金银宝石,广泛应用雕刻、镂空多种技艺,工匠群体不断壮大,形成行会。

  黑漆描金柄绣绘戏曲人物图(一对),典型的中国风宫扇深受欧洲贵族喜爱

  欧洲本土生产的折扇和中国制造外销到此地的折扇同样受到贵族女性的追捧,是相互馈赠的贵重礼物。曾经被贵族青睐的羽毛团扇,到了此时只有普通中产和不那么富有的贵族才会使用。曾担任法国皇后卧室第一佣人的瑟内塞曾写诗赞美,“中国的扇子和同一国家的晨衣”在夏天可以驱赶使人疲倦的苍蝇,为炎热的空气带来凉风,是“手工艺品中的一件宝物”。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45435.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