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木牛流马(连专家都解释不了的“木牛流马”,现今竟然已经有人仿制出来了)

导读:都知道,为了“兴复汉室”,诸葛亮亲率蜀军,六出祁山,连续发起了六次对魏国的战事。  但最终也因魏蜀两军长期僵持,造成了长途作战的蜀军粮草接济异常困难的问题。尽管,

  都知道,为了“兴复汉室”,诸葛亮亲率蜀军,六出祁山,连续发起了六次对魏国的战事。

  但最终也因魏蜀两军长期僵持,造成了长途作战的蜀军粮草接济异常困难的问题。尽管,这期间诸葛亮曾想尽办法数次引诱司马懿出战,怎奈何,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屯兵渭水,就是拒不出战。无奈之下,诸葛亮发明了一种新式的运输工具“木牛流马”,终于解决了十万大军的粮草运输问题。

  据史料记载,这种“木牛流马”,可载重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人不大劳,牛不饮食”,“可以昼夜转运不绝也”。

  如此神奇的运输工具,可谓是巧思绝作,甚至,有诗赞曰:

  剑关险峻驱流马,斜谷崎岖驾木牛。

  后世若能行此法,输将安得使人愁?

  之后,司马懿听闻此事,立即派兵从蜀军那里抢来了数匹木牛流马,命营中工匠拆卸、描图,速速仿造,短短数日,竟也造出上千匹,用来搬运粮草,竟也活灵活现,奔走进退自如,与蜀军所造效果毫无差别,自以为得计,“往来不绝”。

  但谁成想,他却中了诸葛亮的计。

  原来,这些牛马的口舌之内设有诀窍机关,诸葛亮看到魏军络绎不绝的木牛流马,心中暗喜,派1000名士兵打扮成魏军模样混入魏军的运输队,暗中扭转木牛流马的口中舌头,使之不能行动。

  之后,正当魏军疑惑之际,诸葛亮又派500名士兵扮成鬼神模样,再将木牛流马之舌扭转过来,且一边放烟火一边驱牛马而行。最后,魏军见状都惊得目瞪口呆,以为诸葛亮真有鬼神相助,便不敢追赶。就这样,魏军所运粮草,都成了蜀军囊中之物。

  后来,司马懿得知中计,不由大怒,速率兵追赶。但不料,途中却遭到了蜀军埋伏,险些丢了性命。在仓皇间,司马懿心生一计,将头盔弃于东林,自己向西林逃窜,这才得以生还。根据记载中的描述,木牛流马类似永动机,不吃不喝还能走。

  这显然不符合力学原理,因为,不需要能量的全自动机械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很多人都怀疑木牛流马存在的真实性。

  然而,史书记载,诸葛亮确实制造过木牛流马。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

  “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由此可见,诸葛亮确有以木牛流马运粮的事实。

  此外,在《诸葛亮集》中,还有木牛样貌的详细记载:

  “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人领中,舌著于腹。”

  “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秋轴。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

  而且,关于流马尺寸也有相关描述,记载如此之详细,可见,木牛流马存在的真实性。

  但遗憾的是,没有任何木牛流马的实物或图形存留下来,使其具体的原貌成了谜。因此,千百年来,人们围绕着木牛流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第一种说法认为,木牛流马其实是诸葛亮改进后的独轮推车;

  汉代时,木制独轮小车称为鹿车,北宋时,才有了独轮车的名称。而且,改进前和改进后的两种独轮车形态构造略有不同,但都具有独特的运输功能。

  第二种说法认为,木牛流马是四轮车和独轮车;

  高承《事物纪原》说:“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民间谓之江州车子。”而范文澜的观点却恰恰相反,认为木牛是一种人力独轮车,有一脚四足;流马则是改良的木牛,前后四脚,是人力四轮车。究竟哪种正确,我们无从评判。

  第三种说法认为,木牛流马是用连杆、齿轮等组成的自动机械。

  三国时期,利用齿轮原理制造机械已是屡见不鲜,比如:利用齿轮转动起来汲水的翻车,利用水力驱动水轮来灌水的水排等等。南北朝时期,祖冲之受木牛流马启发,制造出了比木牛流马更胜一筹的自动机械,但可惜,无实物留于后世。

  此外,关于木牛流马还有一种争论,那就是:木牛和流马到底是一物还是两物。

  有人认为,木牛和流马同属一物,是一种新的人力木制四轮车,造有牛形马态;但是,有人却认为,木牛和流马是两种东西,木牛有前辕,前有人或畜拉,后有人推。流马没有前辕,不用人拉,仅靠推力行进。至于究竟哪种说法最符合木牛流马的原型,至今没有定论。

  不过,四川文物修复专家李刚曾复原了一件陶器三轮马车殉葬品,高1.15米,车厢高1米,全长2.56米,尺寸规格只有实物的三分之一大,但却制作先进。所以,李刚认为:“这就是传说中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因为,比起两轮马车来,这种三轮马车更具有稳定性牵引力更大,可以运送更多更重的货物。”

  另外,此车还装有转向器,很适合在崎岖狭窄的山路上行进。

  然而,古代没有留下木牛流马的实物和图解,后人也始终无法复制出它的原貌。再加上,《三国演义》赋予了它更多神奇的色彩,所以,人们渐渐开始怀疑木牛流马的存在。可是,我们不能因为解不开谜团就否认它的存在,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参考资料: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志·诸葛亮传》、《魏氏春秋》】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45640.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