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守护家族(武城赵庄三代百年大杨树“接力”守护祝氏家族)

导读:武城县老城镇东北3华里,318省道路东1华里处的赵庄村北,有棵大杨树,方圆百里独一无二,既古老又高大。它生长在老城镇赵庄村北,是老城镇的一道风景,虽非名胜却一年四季游人不

   武城县老城镇东北3华里,318省道路东1华里处的赵庄村北,有棵大杨树,方圆百里独一无二,既古老又高大。它生长在老城镇赵庄村北,是老城镇的一道风景,虽非名胜却一年四季游人不断。观赏、拍照,欣赏它那耸立旷野直入苍穹的雄伟气势。殊不知,这棵大杨树前后传承了三代,如今年龄最小的也有150多年了。

   据介绍,盛夏酷暑,人们常在它那硕大的树荫下纳凉小栖。树干底部周长5、6米,高30多米,现余下部树干10多米。如今,已经进入严寒的冬季,它依然树形丰满挺拔,树干中空,下有洞,人能钻入,可容纳三个成年人在里面站立。树冠直径达20多米,夏季枝叶茂盛时铺荫达一亩。大杨树南18米处还有一株小白杨,树龄约150年,高26米,树干周长3.4米。

   根据祝氏家谱记载,明初祝氏始祖祝大公由莱阳迁来时,兄弟三人各迁居一方,为以后便于相认,约定各植白杨为志。据考证,此杨树有300多年树龄,它是赵庄祝氏茔地上的第二代白杨,是其家族的一个标志。据村中年长者讲,祝氏茔地首植的那棵杨树(第一代杨树)比此株更高更大,树干中空有洞,能容三四人坐玩。明清时期的一年冬天,有位牧羊老人为避寒冷钻到树洞内烤火,不慎引燃树身,把大树烧尽。今天的大杨树是烧尽大树旁的一株小树长成的。就在老城大杨树南18米处,还有一株较大的杨树,高26米,胸径3.5米,树龄也在150年以上,当是此处大杨树的第三代了。

   第二代白杨也和第一代白杨有过类似的遭遇。1991年冬天12月份,武城县老城镇东的大杨树突然起火,树上端浓烟滚滚,火焰熊熊,参天火炬。有人拨打110报警,老城镇派出所的民警与众村民奋力扑救,终将大火扑灭,树头被烧毁。据说有人发现一骑摩托人把一桶汽油倒入树洞中点燃,疑是信仰封建迷信之人指使他人来破坏这一风水宝地。许多人为此心痛,担忧大杨树被烧死。没想到第二年年春天,大杨树又冒出了新枝。只不过,主干已毁,内部中空。

   如今,经过20多年的风雨,第二代杨树仅剩下一条侧枝顽强的生长,全身70%以上的部位已经干枯。距离二代杨树南18米处的第三代杨树,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主动承担起“守卫”家园的责任。

   祝氏族潽记载:“祝氏大族……本支则登州府莱阳县之旧籍也,明初文皇帝功历下河北数百里,城郭村邑尽行焚烈,至永乐二年(1404年)靖难兵还,我始祖祝讳大公遂迁于武城县邑东赵庄而家焉”。高大茁壮,太阳出时树荫到西边几里外的大运河中。精明的江西商贾发现这一景观,说是神龙到运河中饮水,北方要胜过南方,此地要出大人物,处于嫉妒,遂偷打掉树头,破了这一风水。

   史载:1339年朱元璋的四子燕王朱凯棣打着“靖难”的旗号(平定祸难),起兵北平南下攻打其侄子建文帝所在的应天府—南京。第三年功下南京,建文帝失踪。“靖难之役”朱棣胜利,夺取帝位,即明成祖,年号永乐。相传,燕王朱棣不愿定都南京,他向北射箭,以箭落之处为都。第一箭射落在武城城东大杨树下,他看到神龙已占居武城(龙即是大杨树),想皇帝再大莫过神。不敢在此为都,遂又一箭射出八百里达北京定都。1421年从南京迁都北京。

   美好的传说因大杨树而美丽,也寓意了一个家族的期望。三代大杨树的茁壮成长展示了一个家族几百年的生生不息精神。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47443.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