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九江王英布(楚汉诸侯第十九篇·勇冠天下·九江王英布)

导读:九江者,故秦九江郡也。  霸王项羽之所以用九江为诸侯国名,自然是与常山国、衡山国和河南国一样,单纯就是以郡名作为国名。  当阳君黥布为楚将,常冠军,故立布为九江王

  九江者,故秦九江郡也。

  霸王项羽之所以用九江为诸侯国名,自然是与常山国、衡山国和河南国一样,单纯就是以郡名作为国名。

  当阳君黥布为楚将,常冠军,故立布为九江王,都六。《史记·项羽本纪》

  汉元年二月,因楚将当阳君英布勇冠三军,立功无数,遂被霸王项羽封赐为九江王,立都六城。

  按照这里的记录,英布能够被封王,自然是应该的,毕竟“常冠军”嘛。但所谓的应该,却又有点特殊,毕竟英布是唯一一个项羽麾下嫡系将领中得以封王者,固然因为功劳很大,但试问范增功劳不大吗?蒲将军功劳不大吗?又或者其他项氏子弟功劳不大吗?所以仅仅以英布功劳大就封英布为王,着实有点说不通。

  当然,英布功劳确实很大,这一点在史书中也是有很明确的记载:

  楚兵常胜,功冠诸侯。诸侯兵皆以服属楚者,以布数以少败众也。《史记·黥布列传》

  如上,太史公亲笔记录,楚军破秦功劳之大,超过所有诸侯军,这自然指的是巨鹿之战中楚军做出的突出贡献。但是接下来史书中又用了另外一句,诸侯联军之所以服楚军,则是因为英布所部以少胜多的缘故。

  说实话,要不是人人都知道巨鹿之战中项羽才是楚军最高统帅,那么凭借这样的记载,是不是就可以认为巨鹿之战中楚军之所以能够破秦主要还是靠的英布?

  这一点我们无法解释,也无从判断,虽然史书中也的确记载了巨鹿之战中英布军是先锋,但却并未详细记载之后的战况,所以我们无法弄清楚太史公这样记载的依据所在。不过至少可以确定一点,那就是英布军在楚军中的地位,确实是无与伦比的。

  不过还是那句话,论有功,谁没功?项氏从江左起兵时就率领的八千子弟,以及之后团结的楚地各路英豪,他们历经数年血战才得以灭秦,所以这难道都是靠的英布一个人吗?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还需要找到其他的证据来佐证英布的特殊性。

  下面再看之后项羽对已经封王的英布的态度:

  项王方北忧齐、赵,西患汉,所与者独九江王,又多布材,欲亲用之,以故未击。《史记·黥布列传》

  这里应该是汉二年,当时项羽因为英布拒绝率兵出征,所以已经对英布产生了怨恨之情。但尽管如此,项羽也并未对英布做出实际惩罚,反而是想通过安抚的手段让其为己所用。并且这里记载的一句“又多布材”,更进一步说明了项羽对于英布的看重。

  当然,不只是项羽,再看刘邦对待之后孤身逃亡汉军中的英布的态度:

  淮南王至,上方踞床洗,召布入见,布大怒,悔来,欲自杀。出就舍,帐御饮食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史记·黥布列传》

  虽然在英布刚刚抵达汉营时,刘邦表现的比较敷衍,甚至还让英布感到了羞辱,但是再看刘邦之后的表现。一句“帐御饮食从官如汉王居”,便说明了刘邦对于英布的看重,因为刘邦是在让汉营中的人用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英布,这是对英布何等的尊敬啊?

  同时再看刘邦之后又是怎么用英布的:

  布使者颇得故人幸臣,将众数千人归汉。汉益分布兵而与俱北。《史记·黥布列传》

  当时英布麾下也就只有刚刚召回的数千人,相比当时楚汉双方数十万大军的会战而言,这点兵力其实只能说是杯水车薪。但问题就在于,刘邦居然主动分兵给英布,试问刘邦麾下那么多骁勇悍将,为何偏偏要分兵给英布呢?

  而且按说在汉军分兵给英布后,英布就已经算是汉军中的将领了,毕竟他带领的一部分军队就是汉军,而且史书中在之后除了记载英布于收复九江时有功外,并未记载其他功绩。

  但是再看看刘邦对于英布的最终封赏:

  布遂剖符为淮南王,都六,九江、庐江、衡山、豫章郡皆属布。《史记·黥布列传》

  之前项羽能封英布为九江王已经算是很大的赏赐了,而这一次刘邦干脆一连就是封了四个郡给予英布,试问这又是为什么?

  汉初七大异姓诸侯王中,燕王臧荼控制燕地,赵王张耳控制赵地,韩王韩信控制韩地,齐王韩信控制齐地,衡山王吴芮控制南方诸郡,此五者在刘邦封王前就已经是诸侯王了,而且都拥有自己的国家和政府,所以无论封不封,他们都是事实上存在的诸侯国。而彭越又因为当时实力异常强大,并且还是刘邦亲口答应要裂土封王,所以彭越被封王也是应该的。那么英布呢?他又是为什么呢?明明已经失去了国家,却莫名其妙又获得了比之前更大的国家,这不是一件怪事吗?

  就像之前项羽为何要封英布一样?当时各诸侯国都已经事实上存在了,所以项羽能做的也就是分解罢了,因此才封了那么多诸侯国。但唯有英布,却好像就是凭空出来的,虽然是有功,可其实不封他又能如何?就像蒲将军一样,论功绩,他差到哪了?基本上英布参与的战斗他都参与了,就算比不上英布,但是也差不了太多,何以英布就能封王呢?

  很多问题限于史书记录的缺失,所以无法找到更合理的理由。但或许就是如太史公说的:“诸侯兵皆以服属楚者,以布数以少败众也”。英布也许就是如太史公评价的这般,他就是那个时代人人都敬仰的战神,因此项羽会不惜用封王来拉拢他,而刘邦则为了用英布,更是不惜把自己的军队分给他,之后为了安抚他,甚至给予了当年项羽都没有给予的四郡之地。

  不过话又说回来,当时吴芮又为何要把自己的宝贝女儿嫁给英布那样的流亡刑徒呢?而且英布此人从某种程度上说,他还是一个残疾人,因为他曾经被官府在脸上刻上了字,虽然他自己不在乎,但从当时人们对英布“共俳笑之”来看,显然这肯定不是一件好事。

  但即使是这样,英布却能在短短数年里,从一个被人嘲讽的脸上刻字的流亡刑徒,到成为百越领袖吴芮的女婿,以及楚军中的头号战将,甚至最终靠着赫赫战功裂土封王,不得不说,这样的人生经历,就算是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极其少见的。

  综上,英布此人即使有再多的缺点,但从无数枭雄对他的尊重来看,他的能力和才华应该也是当时极为罕见的优秀,所以这或许才是他最终得以封王的真正原因。说白了就是一句话,英布是真的强,只可惜因为史料有限,所以没办法说清楚英布到底是有多强大。

  下面再简单说一下当时英布受封的九江国之疆域:

  如上,按照西楚的势力范围及其影响力来判断,九江国的疆域其实完全可以继续向东和向南延升的。但是再依据九江国首都六城的位置来看,恐怕也不现实。毕竟古代交通能力有限,且英布担任九江王的时间相对较短,所以姑且就仅仅以故秦九江郡作为九江国的主要疆域。

  至于九江郡的人口,按照项羽要求英布出兵时,英布随随便便就能派出数千人,则九江国的兵力应该不少,至少差不多也是有五万以上的兵力。则从中判断,九江国人口保守估计应该是在三十万到六十万之间,那么这里就取一个折中数字四十五万。

  虽然看起来不多,但相比其他诸侯而言,已经很不错了。至少对于刘邦来说,这样的一个诸侯国,用当时的辨士随何的话说:“陛下发步卒五万人,骑五千,能以取淮南乎?”而刘邦也很干脆,不能。因此即使是从随何这样的马后炮般言论,也能看出九江国的实力之强。

  再说九江国的区位条件:如果不考虑英布后来叛楚,则九江国不愧是西楚亲生的,西边的衡山王是自己的岳父,而北面的西楚又和自己那般亲近,至于东面和南面的百越,更是唯自己的岳父马首是瞻,试问当时天下还有如九江国这样好的区位条件吗?一言以蔽之,只要九江不作死到公然反叛西楚,则九江必无危机。

  这一点英布其实也是明白的,虽然他并不想真正忠诚西楚,但却也从未敢于公开谋反,无非就是小打小闹罢了,而项羽也不计较这些。但是谁知道刘邦麾下的那群疯子居然真的敢那么做,竟然直接当着英布的面斩杀了楚使,还公开说九江国反了。所以有些事英布也是没办法,最后被灭国其实也挺无奈的。

  只是比较奇怪的一点是,诺大的一个九江,居然被项羽麾下的项声和龙且就给灭了,难道九江的实力真的很弱吗?又或者是英布的能力退化了吗?但是按照后来英布在汉营的表现,显然没有,那么只有可能是西楚那次灭九江确实是动用了绝对的实力,所以英布也只能兵败如山倒,跑路去汉营了。

  下面说九江国的具体构成:

重要人物:

  九江王:

  英布(—前196)

  基本事迹:初为布衣平民,后入狱为刑徒,接着逃亡他乡成为盗贼。陈胜起义后,其得番君吴芮支持起兵反秦,之后成为项氏麾下大将,汉元年以赫赫战功受封九江王。汉三年其反楚,失国,逃亡汉国。接着其又在汉王的支持下重新复国,并被重新封为淮南国,领南方四郡。汉十一年其起兵反汉,次年兵败被杀,死。

  麾下重要人物:

  贲赫

  基本事迹:初为淮南国中大夫,后告淮南王英布反,其全族被英布所杀。其逃出后被刘邦封为将军,参与平定英布叛乱。汉十二年击败英布后,十二月癸卯日,其受封期思侯,食邑两千户,建期思侯国。汉孝文帝十四年,其病逝,汉庭为其谥号,康侯。其人无后,国除。

九江国制度构建:

  为楚制。

九江国占据故秦疆土:

  九江郡(约等于今天江西省大部)

九江国军备情况:

  按实际控制人口四十五万数,外加其自身所属军队,则实际军事动员能力应在五万以上。(此处纯属猜测)

九江国存在时间:

  成立时间:汉元年二月。

  覆灭时间:汉三年十二月。

  (完)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49835.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