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功勋剧情(《功勋》郭涛孙茜上线,党员张富清的事迹,吃苦在前,角色深刻)

导读:10月2日晚间,电视剧《功勋》在四大卫视播出至张富清单元。这个单元,由演员郭涛、孙茜等人主演,讲的则是党员张富清的事迹。首集内容,采用了倒叙的方式,以老人张富清的回忆

  10月2日晚间,电视剧《功勋》在四大卫视播出至张富清单元。这个单元,由演员郭涛、孙茜等人主演,讲的则是党员张富清的事迹。首集内容,采用了倒叙的方式,以老人张富清的回忆为主,通过这些回忆,迅速串联起了老人吃苦在前、甘于奉献的一生。演员郭涛、孙茜在这个单元剧的首集当中,便也以老年人形象出现,可谓是“演什么像什么”,令人赞叹。

  对于这个单元剧而言,选择的内容其实并不好展示,尤其是作为电视剧艺术本身的看点展现。张富清同志在西北野战军的时候,已经获得了大量的战功,荣获“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和团一等功一次”等等荣誉。对于电视剧作品而言,当然可以选择这些战功的内容,显然可以自带不少的看点。但是,《功勋》当中,没有展现张富清同志在战斗当中的英勇,而是换了一个角度,讲地方工作之后,这位同志如何甘于奉献的。

  几十年地方工作的内容,虽然时间漫长,但是从电视剧创作的角度讲,则可能会略显平淡。因为人生的终极特点便是平淡。人生的时间线越长,越会显示出日常生活的平淡来。所以,如何在一个看似平淡的工作内容当中,把张富清同志的事迹内容找出来,形成剧本,并且进行拍摄,是一个难点。所以,《功勋》当中采用老人自己回忆的方式,显然更为贴切,不仅可以带来很多事情的有效叙事,而且可以带来很好的情感表达。

  比如,首集内容,便已经把张富清同志如何在部队的时候便服从组织安排,如何来到恩施的粮食站,如何发动群众给战斗人员供应粮食,如何回老家探亲,如何来到三胡区工作,如何开凿水渠,如何面对母亲病重,如何没有赶上母亲葬礼等等。这种回忆式的叙事,能够迅速把张富清同志的事迹串联起来。

  与此同时,这种讲故事的方式,也容易塑造人物精神。比如,开局的剧情当中,张富清老人面对下肢病痛,可能需要截肢。这位老人和自己的这双老腿进行了对话。这种对话,表面上看,是老人对于自己腿的感慨,对不起等等。而对于观众而言,获得的情感讯息,则是这双老腿,带领张富清同志做出了太多的贡献。

  首集当中,最好的点睛之笔,其实是张富清同志对于“我是共产党员”的解读。张富清和妻子回家探亲,父母看到的是孩子们的清贫。母亲希望儿子能够离开穷困的地区,回到自己老家的县里边工作。而张富清同志则表示,自己是共产党员,组织上需要自己在哪里,自己就在哪里。稍后,更是表达了自己吃苦在前的决心。面对儿子的回答,母亲转身掩泪。这个桥段,是对张富清同志的最好解读。

  而这些桥段以张富清同志回忆的方式呈现出来,叙事者的态度,则是愧疚的。张富清同志显然有对母亲的愧疚。而当他们来到贫困山区,屋顶都漏雨的时候,张富清也有对妻子的愧疚。人物角色越有自身对于家人的愧疚感,则人物角色身上的吃苦在前的精神,就越伟岸。这也是回忆式叙事的好处所在。

  与此同时,张富清同志身上这种吃苦在前的精神,也具备非常好的感召力,且具备说服力。党员的先进性,恰好体现于吃苦在前上。群众真正看到的,也是这些日常的吃苦在前的事情。这些事情,虽然日常,但只要长久坚持,必然会赢得群众们的好评。《功勋》当中,演的都是张富清同志的日常工作,但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则十分感人。这正是我们的时代精神所在。

  所以,在《功勋》张富清这个单元当中,叙事情感上,是非常朴素的。故事的平淡,和叙事的朴素相互结合,却于“吃苦在前”上集结,最终形成了很好的说服力。我想,张富清同志真正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正在于这种吃苦在前的精神。(文/马庆云)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50027.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