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应州大捷(10万人对砍5天只死67人,真相来了,打仗确实是请客吃饭 应州大捷)

导读:两军作战,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场景,从古至今屡见不鲜,战国七雄的时代,武安君白起一人便是直接屠戮了赵国四十万人。  到了隋朝末年的各种武装冲突之前全国一共五千万人,

  两军作战,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场景,从古至今屡见不鲜,战国七雄的时代,武安君白起一人便是直接屠戮了赵国四十万人。

  到了隋朝末年的各种武装冲突之前全国一共五千万人,到了唐朝刚开始的时候,人口不过剩下区区的一千万人。

  战争对人口的消耗可谓是惊人的,不论是战胜也好,战败也罢,每次冲突都有大量无辜的人民被迫卷入战火,搭上性命。

  而在历史当中却有这么一场战役,参战人数上万,战斗过程极为惨烈,一战直接将蒙古人最后崛起的希望泯灭,而根据战后统计双方一共加起来居然不过损失了六十七人。

  究竟是记录史书的人随意乱写,还是这场战斗根本就是子虚乌有杜撰出来的?应州大捷,究竟是怎么回事?

应州大捷

  应州之战,蒙古王子率领五万余人到达明朝边境进攻,准备抢劫一番再回到蒙古。带领军队的蒙古王子达延汗根据史书当中记载,16岁亲政之后,他带着军队东征西讨,一度征服了诸多个蒙古部落,最终,统一了漠南蒙古。

  他一共在位38年,蒙古一度在他手上再度兴起,按照他的战绩来说,最后取得的成就极有可能不逊于当年的蒙古先辈们,然而,一世英名就毁在应州一战。

  同一时刻,明王朝的掌舵人,明武宗朱厚照,正好就在明军的阵营当中,两大集团的首脑进行直接对抗,这一战的结局将直接决定两国之后的运势如何。

  蒙古大军六万扣关,而明朝的守军,不过是区区两万,在古代冷兵器对抗的战场上,虽说有了火炮协助,但最终是决定正常结局的,还是己方人数的多少,此时明军如果选择正面对抗肯定不是最优选项。

  于是,明军一方面选择调集军队,另一方面,以自身为饵牵制敌军主力。后期随着明朝援军源源不断地到达,态势逐渐变得平衡起来。

  主力决战的态势已经成熟,等到大军集结完毕之后,明武宗朱厚照亲自上阵,穿上铠甲,指挥大军作战。

  想当年明英宗朱祁镇土木堡之变的遭遇,导致明朝朝堂对于皇帝御驾亲征本就极为忌惮,但是此时的明武宗朱厚照根本听不进去周围人的谏言,此人的习惯本就如此,这也是他后来得罪文官的原因吧。

  打开城门,明武宗上去就对着敌人就是一顿猛冲猛砍,两位各自国家的中兴之主在战场上就这么相遇了。

  朱厚照如此神勇,明军由此也是军心大振,首战便将敌军击退。之后几天蒙古军队又来进攻,双方军队大战从上午到下午,蒙古军队逐渐溃退朝着西面奔走。

  明军见状,赶忙向前追击,却不曾想赶上大风黑雾,天色逐渐黯淡下来,于是才放弃了追击。

  经此一战,蒙古大军主力被击溃,应州之战,以明军的胜利而结束,在之后的时间里,蒙古军队虽然还是会前来侵扰劫掠,但是始终都不敢太过深入。

  应州之战对于蒙古的意义极其深远,达延汗,这位蒙古历史上的中兴之主,在这场战争之后,很快便去世,统一的漠南蒙古,也随之一同分裂。

  经此一战,阻止了明朝北方出现强大的敌人,使之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虽有边患,但不至于伤筋动骨。这一战的影响极其深远。

历史记载的阵亡人数

  史书记载中的故事,虽然只有寥寥数笔带过,但是依旧可以看出其中的惊心动魄。但十分奇怪的是,这虽无饮马瀚海封狼居胥的历史成就,但是它取得的意义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次战争,又有皇帝亲自御驾亲征,为何只会是寥寥数笔带过?

  双方经过几番苦战,为何会在史书上仅仅留下了67人的死亡人数,究竟是史书记载有误,还是说这些史官根本就是个不通军务,只想黑皇帝的人?

  翻看历史书,书中对于此次大捷的记载显得很奇怪,就是不那么严谨,整个战斗过程一笔带过。即便是稍微详细的记录,话语之间也是充满着戏谑,最让人忍无可忍的是伤亡人数,这种记载简直就是对明朝阵亡将士的侮辱。

  双方一共十万人的混战,怎么可能对方只死了十几个人,我知道皇帝可都还亲手,干掉几个敌人,这种战斗的规模,双方军队只要一个对冲,伤亡就至少得有几千人。

  后来有人提出了一个论断,明军实际伤亡五分之二,蒙古人实际伤亡应该是十中之六,换算成人数,刚好是歼敌1000,自伤800的比例,总之,不论结果是哪一种,一战下来,两军死亡50几个人,实在是有点不知事了。

原因

  首先,出在史官对于朱厚照的定义上,他和万历皇帝一样,都是前期励精图治,一片中兴之象,而到了后期,却是二三十年的不上朝,文字话语之间自然会体现出对这位皇帝的轻视。

  还有一般皇帝出征之时,身边都会携带大量的文官,而唯独偏偏这一次朱厚照没有带任何文官,只有战后朱厚照的一家之言,由此,文官不愿相信,所以这个荒唐的数据可能是这么来的。

  最后,在满清入中原之后,曾经销毁了大量的明朝典籍,妄图从文化上绝了汉族人的根,而同时,自己编纂明朝历史,为了贬低明朝自然会对其进行羞辱,就连朱元璋的相貌明清都是两个版本,更何况,这一部简简单单的史书。

  由此,本身明朝记录就已经无知到了极点,更何况是添油加醋之后的清朝版本的明史。

  朱厚照虽然后期长期不上朝,但是不可否认,当时的大明王朝在他手中紧紧地控制着,而他本人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前期的大明朝在他手中一度崛起,即便后期,国家在他的掌控之下也没有发生大的动乱,作为皇帝,他做的还算不错。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50223.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