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三河镇大捷(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三河大捷全景纪实)

导读:三河大捷是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整个军事生涯中最为辉煌的胜利,也是太平军对湘军取得的最为痛快淋漓的一场大捷。1858年11月,陈玉成和李秀成联手,在安徽庐州三河镇,全歼湘军名

  三河大捷是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整个军事生涯中最为辉煌的胜利,也是太平军对湘军取得的最为痛快淋漓的一场大捷。1858年11月,陈玉成和李秀成联手,在安徽庐州三河镇,全歼湘军名将李续宾指挥的六千湘军主力,从而一举扭转了整个安徽战场的形势。

  关于这场战役,很多网友都是很熟悉的了,不过,对于此战的背景以及具体的过程恐怕很多人就不了解了。比如,李续宾为什么要轻敌冒进?陈玉成为什么能够将湘军包围团灭?此战对于湘军和西部战场具有怎样的影响等等。

  下面,本文就从全景的角度,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场大战的来龙去脉。

  (一)

  很多人都知道曾国藩打仗的要诀是:结硬寨,打呆仗,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平生从不用险。那么曾国藩为什么要眼睁睁地看着李续宾轻敌冒进呢?他怎么不制止李续宾呢?

  原来,在李续宾进攻安徽的时候,曾国藩根本就没有在指挥的位置上。当时他并不是湘军的总司令。

  1857年2月,曾国藩的父亲去世了。按照封建社会的传统,曾国藩必须辞去官职,回到老家闭门不出,给父亲守孝三年。这叫做“守制”,封建社会的官员要是父母死了敢于不守制,那就属于大逆不道,官就别想当了,而且将身败名裂。用今天的话来讲,他会“社死”的。

  但是,如果死了爹妈的官员恰好承担着国家重任,特别是在战争期间,那么皇帝可以下诏“夺情”,要官员打破惯例,继续为国效劳。

  曾国藩此时担任着重要的职务,承担着指挥战争的责任,按常理来说,咸丰皇帝是完全应该下诏“夺情”,要曾国藩墨绖从戎,继续指挥作战的。

  然而,在曾国藩按照惯常的程序,向咸丰帝上表请求回家守制的时候,咸丰帝却大笔一挥,批准了!

  咸丰帝肖像

  为什么咸丰帝要这样做呢?显然,咸丰帝另有打算。

  曾国藩的湘军刚刚建立不久的时候,朝中的军机大臣祁寯藻就在咸丰帝的耳朵边递小话儿:“曾国藩以侍郎在籍,犹匹夫耳。匹夫居闾里一呼,蹶起从之者万余人,恐非国家之福也。”

  其实用不着祁寯藻进谗,咸丰帝也会对曾国藩留一手的。对于湘军,咸丰帝是不得不用,但是又怕湘军势力坐大,变成一方诸侯,威胁到朝廷的统治。

  现在是1857年,太平天国由于发生了内乱,转攻为守,实力大减,清廷可以大大地松一口气了。偏偏在这个时候,曾国藩的老爹不早不晚地咽气了,对于咸丰帝来说,这可是一个大好良机。于是,他顺水推舟地批准了曾国藩的请假要求。很显然,咸丰是想先让这个实力人物离开政治军事舞台,然后再想办法把他的湘军慢慢化解掉。

  (二)

  曾国藩回家守孝之后,湘军的总司令变成了湖广总督官文。官文是满人,为人昏聩平庸,根本就不是领兵打仗那块料,真正指挥湘军的,是湖北巡抚、湘军大佬胡林翼。而曾国藩这个人很实在,说回家守孝就真的守孝,没有说搞个什么幕后操纵之类的,对于前线的军务是一言不发,从不过问。

  在胡林翼的指挥下,湘军接连取得了攻克武昌、九江的胜利,可谓战果辉煌。胡林翼自然居功至伟,但是在前敌领兵打仗的首功之臣则是李续宾。

  然而,在1858年的8月,胡林翼的老妈也跳出来凑热闹,她老人家也蹬腿儿归西了。

  胡林翼只好也向咸丰帝上表请求回家守制,好在这一次咸丰帝没有批准他守孝三年,只是给了他一百天的长假,让他回家办丧事。

  一百天的时间对于一场战争来说也是够长的。胡林翼回他的湖南益阳老家去了,于是,在这一百天的时间里,李续宾这样的前敌猛将就没人管了。

  此时,咸丰帝已经于1858年7月下旨,起复曾国藩,再次任用他领兵,但是却把他派到了浙江。曾国藩还是没法对湖北、安徽的事情插手。

  现在,李续宾隐隐然已经变成了湘军的实际老大,军中的将领们几乎没人能够和他比资历了。

  李续宾是何来历?为什么在湘军中辈分如此之高呢?

  曾国藩刚刚创建湘军的时候,军队规模很小,手下只有两位重要将领,一个是罗泽南,一个是塔齐布。

  后来,湘军慢慢扩大,曾国藩手下的大将也从哼哈二将变成了四大金刚。除了罗泽南、塔齐布之外,又多了胡林翼、彭玉麟两位大神(左宗棠要到1860年才开始自己带兵的)。

  由此可见,罗泽南在湘军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如果我们把曾国藩比做蒋介石,那么罗泽南的地位就大体上相当于何应钦,绝对的重量级。

  而李续宾一直都是罗泽南的副手。

  李续宾原本是罗泽南的学生。罗泽南带兵后,李续宾就给他当副手,跟着他一路征战。他的地位显然是仅次于那四大金刚的。

  现在到了1858年,罗泽南、塔齐布都先后阵亡,胡林翼回家办丧事,彭玉麟则专门负责水师工作。这样一来,李续宾在湘军中的位置基本上就排到头一号了。多隆阿、鲍超在当时都算是后起之秀,论资排辈和李续宾没法比的。

  此时,在李续宾的头上虽然还有湖广总督官文、江宁将军都兴阿这些满人官员做领导,但是他们都不过是摆设罢了。李续宾实际上可以自行其是,充分地放飞自我了。因此,他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地想要大干一场。

  (三)

  1858年9月,陈玉成和李秀成二人联手,首先攻克了安徽庐州,消灭了安徽巡抚李孟群的主力部队。随即,陈玉成和李秀成又挥师东进,在浦口消灭了清军的江北大营,打破了清军对南京的围困。

  在这种情况下,在安徽参与作战的清军将领胜保向咸丰帝建议:派湘军进入安徽作战,改变安徽清军的全面被动局面。

  咸丰帝接受了胜保的建议,下旨给湖广总督官文,要他派湘军进入安徽境内作战。

  这样,在1858年的9月,总兵力大约两万人的湘军开始向着安徽发起了进攻。

  湘军名义上的统帅是江宁将军都兴阿,但是实际担负指挥职责的却是李续宾。

  李续宾首先进攻的目标是太湖县和潜山县。在这里,湘军击溃了太平军将领叶芸来指挥的守军,连克二城。

  胜利使得李续宾被冲昏了头脑,他做出了一个作死的决定:分兵两路,同时进攻安庆和庐州!

  10月初,湘军开始分头向着安庆和庐州发起了进攻。一路湘军由都兴阿指挥多隆阿、鲍超所部由清河、集贤关一线进攻安庆,同时还有湘军的水师配合。另一路则由李续宾亲自指挥,沿着桐城、舒城一线进逼庐州。

  此时,李续宾手里的兵力就只有不到一万人了。他首先对桐城发起进攻。10月13日,湘军经过激战,攻克了桐城。接着,李续宾留下少数部队留守桐城,他自己率领七千人马向着舒城发起了进攻。

  10月25日,湘军经过激战,攻克了舒城。这样一来,庐州前面的屏障就只剩下一个三河镇了。

  李续宾连战连捷,志骄意满,简直就像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国军王牌部队的将领一样,根本不把对手放在眼里了。

  不过,在家办丧事的胡林翼并不像曾国藩那样古板,他还是一直惦记着前线的战况的。当他得知李续宾孤军深入之时,赶紧写信,劝说他立即停止进攻,积蓄力量,最好是合兵攻打安庆,免得兵力分散。

  然而,李续宾已经完全陶醉于自己“进兵三十二日,深四五百里,寇城垒望风溃破”的烜赫战功之中了,根本听不进胡林翼的忠告。11月3日,五千湘军杀到了三河镇的城下。

  (四)

  三河镇距离庐州约80里路,靠近巢湖,乃水陆交通要冲,位置重要。陈玉成对于这里的防御十分重视,留下了猛将吴定规在此防御。太平军在此筑城一座,建堡垒九座,储备了丰富的粮草弹药,湘军想要攻克这里,难度是非常之大的。

  11月7日,湘军开始对三河镇外的九座堡垒发起了进攻。

  太平军凭借工事,用火铳、火炮等猛烈回击,湘军伤亡甚大。但是湘军的战斗力也就在这时候体现了出来,越是残酷激烈的血战,湘军就越是能打能拼。

  在李续宾和各级湘军军官的指挥下,湘军不畏生死,迎着太平军的炮火,拼命地冲杀,硬生生地夺下了一座又一座的堡垒。

  吴定规见势不妙,只好下令部队撤离堡垒,全部退回城中防御。就这样,湘军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拿下了太平军设在城外的九座堡垒,逼近到了三河镇的城墙面前。

  但是,湘军为此战也付出了重大代价,有上千人伤亡。湘军的兵力本来就不算多,现在伤亡这样大,后面的仗就更难打了。

  接下来,湘军向着三河镇发起了进攻。但是吴定规指挥着太平军,凭借着坚固的城墙挡住了湘军的进攻,一连几天,湘军都毫无进展。

  而此时,陈玉成的大军已经围拢了过来。李续宾攻克舒城的那一天,陈玉成刚好打下六合县,拔掉了有“小曾国藩”之称的江宁知府温绍原这根硬钉子。得知湘军逼近了庐州,“陈玉成无心再下,当即撤兵上救(引自《李秀成自述》)。”

  太平军当时的计划是把江南大营也连锅端了。李续宾的进攻让江南大营多活了两年。

  陈玉成在回援庐州的时候,还带上了李秀成,另外,他手下的猛将吴如孝以及捻军的张洛行都带兵来参战。一时间,太平天国的大部分主力部队几乎都云集到了三河镇附近。集结起来的兵力已经超过了十万人。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李续宾轻敌冒进,以孤军进犯庐州,实在是愚蠢到了极点。庐州是陈玉成的大本营,四面到处都是太平军的人马,陈玉成轻而易举地就可以调集大批部队参战,正是因为如此,胜保、李孟群等清军将领才逡巡畏缩,迟迟不敢对庐州发起进攻。而李续宾竟然胆大包天,单枪匹马独闯狼窝虎穴,陈玉成不灭了他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五)

  陈玉成一边回兵救援三河,一边就做出了正确的作战部署。他没有直接回师三河城下,而是“领军由巢县到白石山、金牛而进,包三河之后,断李续宾之后路,塞舒城之不通三河李营之救(引自《李秀成自述》)。”

  11月14日,太平军的主力出现在了李续宾身后的白石山、金牛镇一带,连营数十里。李续宾这时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已经身陷重围了。

  然而,李续宾的凶悍也在此时体现了出来,他面对着绝对优势的敌军,竟然决定主动出击,向太平军发起进攻。十四日夜晚,李续宾下令各营抽出六成人马,令手下的猛将金国琛指挥,向着太平军发起反扑。

  李续宾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当然,他和他手下的官兵基本都战死了,我们无从知道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不过,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测一下:李续宾与太平军交战多年,完全了解太平军的特点。太平军人数众多但是精兵有限,这次围攻上来的十万大军里面肯定大多都是凑数的。李续宾对于太平军最精锐的部队也不放在眼里,陈玉成也曾经是他的手下败将。因此,趁着太平军还没有围攻上来,主动出击反而有利。以湘军之精锐,如果正好碰上战斗力不强的软柿子,那湘军完全有可能把对方打垮,从而动摇整个太平军的阵势,甚至可能使得整个作战形势发生变化。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李续宾在临阵对敌方面确实具有丰富的经验,做出的判断也是正确的。他确实是一个长于战术搏杀而拙于战略部署的瘸腿将军,由于战术方面的发挥往往都要受到总体战略的限制,所以他最终死在陈玉成手下一点也不冤。

  十五日凌晨时分,金国琛指挥着湘军向着太平军在金牛镇方向的阵地杀去。天色放亮的时分,他们与陈玉成的太平军正面相遇了。陈玉成立即使出了他拿手的“三十点检回马枪”战术,一边命令部队从两翼包抄,一边派出少数部队正面诱敌。

  在太平军的引诱下,湘军一路向前,杀到了金牛镇太平军营垒附近的烟墩岗。这时,“忽大雾弥漫,咫尺难辨。”湘军一时失去了作战的方向。

  这时,陈玉成乘机指挥包抄的部队发起进攻。胡林翼在奏章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战况:“(陈玉成)由左路抄出数大股,直前冲突。时我军之在左路者,后仁营先溃,义中、义左、义右等营相继而走,致中右两路各营均为贼抄袭。返戈冲杀,而前后皆贼。参将彭友胜、游击胡廷槐、饶万福等力战身亡。其余员弁勇丁伤亡过半,队伍星散……”

  太平军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攻势。这一次,陈玉成是倾尽了所有的主力来作战的。陈玉成的部队在太平军中是最精锐的,战斗力也是最强的。而陈家军中的佼佼者则是“小儿队五旗营”。童子军出身的陈玉成对于青少年的狂热精神想必是深有体会,所以他组建了五旗营,都是由中学生年龄的半大小子组成,分为红、黄、黑、白、青五个营。其中红旗营战斗力最强,被称为“红猿”,由陈玉成最亲信的将领刘玱琳指挥。最难啃的骨头、最艰巨的任务都会交给“红猿”来完成。

  在这次三河会战中,虽然史料没有明确记载,但是“红猿”和其他几个旗营肯定是投入了战斗。

  在五旗营和其他太平军的猛烈打击下,精锐的湘军终于崩溃了,官兵们都开始四散逃命,再也没有抵抗的能力了。

  李续宾闻听派出去的部队大败,急忙亲自率领人马出去接应。然而,这时李秀成率领着他的人马赶到了,同时,三河镇内的吴定规也杀了出来,直扑湘军兵营。

  李续宾抵挡不住,只好逃回自己的营垒。陈玉成李秀成率军乘势进攻,接连攻破湘军七座营垒,李续宾和残兵被牢牢地包围在了残余的几个营垒之中。

  (六)

  一向狂傲自大的李续宾这一回终于彻底泄气了,他发出了绝望的叹息:“今败矣!”

  此时,李续宾已经无计可施。除了防守舒城的湘军副将谢永祜之外,已经没有任何援军能够到来了。安庆的湘军距离太远,根本来不了。六安一带的清军胜保、李孟群所部早就被陈玉成吓破了胆,根本不可能来援的。而赶来增援的谢永祜只有一千人马,陈玉成派出了打援的部队,不仅基本消灭了谢永祜的援军,而且顺手还把舒城给拿下了。

  绝望的李续宾下令十五日夜间突围。但是到了晚上,他又犹豫了,觉得这样打败仗太丢人,所以还想固守。但是部下已经不听他的命令,大家争相向外逃。李续宾见部队已经失去了控制,不由得万念俱灰,于是他单枪匹马向着太平军冲了过去,曾国藩的弟弟曾国华还有何忠骏等人跟着他一起冲了过去。结果这些人都被太平军所杀,陷阵而死。

  李续宾死后,还有少数残余湘军在丁锐义、孙守信等人的指挥下退回营垒负隅顽抗。太平军随即发起猛攻,经过三天的战斗,湘军的营垒全部被攻克,丁锐义、孙守信等人都被杀,除了很少的一些人逃走之外,其余部队都遭到了全歼。

  于是,三河大捷就这样胜利结束了。

  接下来,陈玉成指挥太平军向着桐城发起进攻。防守桐城的湘军总兵赵克彰手下虽然还有数千人马,但是兵无斗志,已成惊弓之鸟。

  11月24日,太平军杀到桐城城下。赵克彰率湘军抵抗。经过一番激战,湘军的阵地多处被太平军突破,而且太平军开始迂回包抄湘军。赵克彰见此情景,不敢再战,拼命夺路逃走,湘军大败。赵克彰手下的副将李存汉、李长林等人都被击毙,只有少数残兵逃走。

  桐城被攻克后,正在进攻安庆的湘军都兴阿、鲍超所部只好放弃进攻,匆忙撤退。陈玉成一路进攻,收复了太湖、潜山等地,湘军一直退到了鄂皖交界的宿松才勉强站稳了脚跟。

  这样一来,湘军就相当于彻底被赶出了安徽。湘军不仅丢掉了从进攻安徽开始获得的所有利益,而且还赔上了包括李续宾在内损兵折将的老本。

  (七)

  三河之战,湘军元气大伤。曾国藩闻知败报,“悲恸填膺,减食数日。”胡林翼则是“发书大恸,仆地呕血不能起,……良久始醒。”

  李续宾的部队是湘军中最早创立的,属于老底子,种子部队。他们被歼灭后,使得湘军的战斗力出现了衰退。正如曾国藩所说,此后的湘军,虽经“多方抚慰,而较之昔日之锋锐,究为减色。”

  而这一仗失利的责任当然应该由前敌统帅李续宾来负。如果不是他轻敌冒进,自蹈死地,湘军怎么会吃这么大的亏?

  对于湘军来说,要打安徽,当然应该像后来曾国藩的布置那样,集中兵力打安庆。不过,这种打法属于慢工出细活,一时半会儿看不到什么效益。而李续宾追求的是轰动效应,是头版头条,恨不得一下子就抱个大金娃娃,于是他就采用了那种作死的打法。

  很显然,李续宾心里的算盘是想趁着曾国藩、胡林翼等大佬都不在位的时候,自己立下一桩盖世奇功,从而一步跨入一品大员的行列,封侯拜相,名标青史。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李续宾这个人的功名利禄之心太重,在个人修养方面和曾国藩比,实在是差得太远太远了。如此疯狂地追求名利,是他失败覆亡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而从陈玉成一方来讲,这一战则充分地体现了这位年仅二十一岁的青年将领的军事天才。实际上,陈玉成和李续宾一样,都是擅长战术搏杀而拙于战略部署的。

  陈玉成在这一战役中能够敏锐地把握战机,及时地做出正确的部署,从一开始就确立了迂回包抄,全歼来敌的策略。这是他取得此战完胜的关键之处。

  陈玉成从1858年8月攻破庐州开始,在一百多天的时间里,接连取得浦口、三河作战的胜利,歼灭数万清军,一举扭转了太平天国因天京事变而造成的被动局面。这一段时间可以说是陈玉成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也使得他由此进入了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的行列。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51468.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