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妾本嫡出(清宫戏里的嫡庶之分,真的有那么大差距吗?)

导读:时下的一些清宫剧,总喜欢以嫡庶之分来做文章,同样是姐妹,嫡出的女子便可以给别人做福晋、做皇后、做夫人,庶出的女子则只能给人做妾,甚至做丫鬟,虽说她们的父亲有着很高

  

  

  时下的一些清宫剧,总喜欢以嫡庶之分来做文章,同样是姐妹,嫡出的女子便可以给别人做福晋、做皇后、做夫人,庶出的女子则只能给人做妾,甚至做丫鬟,虽说她们的父亲有着很高的地位,但只因为母亲的身份不同,女儿就会有着这样天上地下的差别,这真的是真的吗?

  

  首先来看一下什么是嫡庶之分,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社会秩序。总有人说旧时的中国实行的是三妻四妾的制度,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其实应该说是一妻多妾,妻只能有一位,而妾可以无限续。妻代表的就是嫡,妾代表的就是庶,妻所生的子女,便是嫡出,妾所生的子女便是庶出,这是周代开始实行的一种宗法制度,它的目的是为了周天子分封自己的子孙而划分出来的尊卑秩序,嫡长子继承天子位,其余的嫡子都属于大宗的身份,在分封时会被安排的特别好,而庶出子则属于小宗,在分封的时候便不那么受待见,但也会享受一定的待遇,这种秩序也一直流传后世。

  

  (刘小萌《爱新觉罗家族史》宗室贵族封爵表)

  到了清代,嫡庶之分的宗法制依然存在,在爵位的承袭上显现的也很明显。皇族宗室的爵位,完全依照嫡长子继承的宗法制来安排,好事先紧着嫡子来,没有嫡子再由长子、次子的顺序进行递补。比如贝勒的嫡长子,降袭贝子的爵位,其余嫡子降袭二等镇国将军,侧福晋的儿子,即庶出子则降袭一等辅国将军(比嫡子所袭爵位低两等),别室所居妾子,也就是低级侍妾的儿子,则降袭奉恩将军,这是宗室爵位中最低的一级了。上图是刘小萌师在《爱新觉罗家族史》中的列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极为明确地说明了爵位承袭中的嫡庶之分。

  

  但是!这种宗法制其实基本上只保留在了爵位的承袭中,也就是说嫡庶之分是为了解决继承权的次序问题,在没有继承问题的时候,嫡庶之分就不那么明显了,甚至完全不重要。

  

  我这有个经典案例,大家看了就明晰了,案例的主角就是著名的东太后慈安,孝贞显皇后,她就是个庶出的女子。咸丰二年,文宗的第一次选秀,有四位宫女同时入宫,其它三位被封了贵人(慈禧便是这三位当中的兰贵人),而慈安被封为“嫔”位,之后,一个月封贵妃,两个月晋皇后,明显这就是皇上怕娶媳妇花钱多,通过选秀这种“便宜”的方式进行重点培养。皇帝择后,这绝对是当时的天下大事,一个庶女,选为皇后,没有任何非议,可见当时完全没有考虑所谓嫡庶的问题。

  

  之所以选慈安做皇后的备选人,考察的重点在于她的家世。首先她们钮祜禄家族是清初重臣弘毅公额亦都之后,雍正的孝圣宪皇后(也就是甄嬛的原型)就是她的本家,这个家族出过好几位皇后;其次,钮祜禄氏自己的家庭已经是三代与宗室联姻,她的亲姑父便是郑亲王端华,在当时人眼中算得上是非常优质的婚姻圈了。因此,她迅速地成为皇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当然,也会有人反驳,说慈安的入选,是因为他们家没有嫡女。可他们家即便没有嫡女,如果真的重视嫡庶之分的话,皇上完全可以选身份既高又是嫡女的人,即便是这届没有满意的,三年以后的下一届还可以再选啊,又不是相亲,只能挑一个,嫌人家是庶女的身份,可以放在宫里,或嫔或妃,不耽误长相厮守。

  

  (乾隆汉服画像)

  还有人会说,清朝是少数民族政权,对于中原宗法制度的重视程度不足。此言差矣,首先,上文已经说过了,关于袭爵,甚至皇位的继承,都有非常严明的嫡庶继承法,很多皇帝也都有嫡子情节,像乾隆自己就曾感慨说自己“无嫡子之福”。其实历史上,但凡少数民族政权入主,都比汉族王朝更加重视中原的道统文化,在很多问题上往往比汉族王朝表现的更过分,这也是一种文化不自信的表示。

  

  所以说,嫡庶之分在中国历史上的确存在,总是嫡流更强势一些,庶流更弱势一些,但并没有那些影视剧里表现的那么夸张,真正像文艺作品里显示出的那种夸张的情况,在历史上并非没有,但那是在李氏朝鲜的历史中,这又是一个新的问题了,咱们以后有机会再说。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53057.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