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老子四章(用逻辑的建构和质疑来理解老子辩证思想——《老子》四章课堂实录 | 课堂内外)

导读:师  同学们,我们已经把老子这四章的基本意思梳理明白了,同学们疑问最大的是在最后一段,虽然我们已经翻译完了,但到底老子想说什么,这段话到底有几个意思呢?我们先将每

  

  同学们,我们已经把老子这四章的基本意思梳理明白了,同学们疑问最大的是在最后一段,虽然我们已经翻译完了,但到底老子想说什么,这段话到底有几个意思呢?我们先将每句话的意思弄明白,然后再理理句与句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不想让不利的事发生,就要关注事物“未有”“未乱”的时候,洞察先机,及早补救。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完成大的目标,就要明确“大”是由“小”发展而来。所以想实现大的目标,必须要重视细微处小处。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这句话的意思是,肆意妄为就容易失败,把持权柄不放易失去,强调“无为”“无执”。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成功,不仅重视开始,还要重视快结束的时候,要“善始善终”。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这句话是说,圣人之所以称为圣人,是因为圣人重视“无” ,圣人学了大家不学的认为无用的东西,圣人也不妄动。

  

  

  同学们总结的都非常好,但是这么几句话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呢?这个问题昨天我们在作业上已经让大家讨论了,在这里我给大家展示下同学们的作业,大家看看我们同学们努力建构的这个逻辑关系是不是合适呢?

  PPT呈现:

  文本

  句意

  逻辑关系

  1.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想不乱的结果,就要重视“乱”的开始

  比喻论证

  证明在国家治理中需要关注细节,关注开端。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想做大事,要关注小处

  3.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想有为,就要无为

  想有执,就要无执

  得出结论

  国家治理中要思辨看待,不要肆意妄动,强调“无为”“无执”

  4.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慎终如始,可无败

  寻找方法

  国家治理中要慎终如始

  5.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圣人“无为”典范

  用圣人佐证观点

  圣人便是重视“无为”的典范。

  这个逻辑看上去很严密,但是这是建立在承认老子这段文字是在讨论治理国家方法,可是老子是强调无为而治的观点,这样建构逻辑是否有违老子的初衷?我觉得可能这段文字是在强调为人处事的方法吧。

  

  老子强调无为而治,最终的目的还是在治上,所以用治理国家来建构这个逻辑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几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还是有些问题的,如第四句,第三句得出的结论是治理国家需要强调“无为”“无执”,那么最后顺着这个思路,下一句如果要寻找方法论的话,应该也是围绕着如何才能“无为”“无执”,可是很显然,第四句强调的是“善始善终”,这似乎和“无为”没什么关系,所以我觉得这个逻辑是有问题的。

  

  最后一句圣人的行为一定是对“无为”“无执”的佐证吗?如果是的话,如何理解“是以”呢?“是以”前面接着的是“慎终如始”,按照这两句之间的逻辑,那“是以”后面所举的例证应该是围绕“慎终如始”才对啊?所以我感觉第四句、第五句的逻辑关系不对。

  

  

  刚才大家对这个同学们辛苦建构起来的逻辑关系进行了质疑,首先肯定同学们所建构的这个逻辑关系非常好,其次要肯定表扬其他三位同学对这个逻辑关系的质疑,我们看看同学们的质疑点主要集中在哪几句?

  第四句、第五句。

  

  

  对,前三句的逻辑关系大家没有太多争吵,四五句很明显和上面的内容不太一致。

  我觉得四五两句也都是说我们想要成功,就要把“终”当作“始”一样看待,想要成为圣人,就要学习那些大家都不学不看重的东西,这样就能辅助自然,不妄为。

  

  

  对,这四句五句的内容都是强调不要只看“开始”,不考虑“结尾”,不要只看别人都想要的,而忽略别人都不要的不看重的,很明显,老子开始强调事物的另一面,如果事物分为“阴阳”两面,老子就是强调我们要关注事物的另一面,同学们再结合这段来看一看。

  PPT呈现:

  文本

  句意

  1.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想要“不乱”的结果,就要重视“乱”的开始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想做大事,要关注小处

  3.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想有为,就要无为

  想有执,就要无执

  4.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想无败,慎

  5.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圣人“无为”,欲不欲,学不学

  

  同学们关注下标红的字,这段五句话出现的词语都是相对出现的,都是事物的两个方面,我们可以将其认为是事物的阴阳两面,在众人眼中,只看到了“有”“阳”的一面,却忽略了“阴”“无”的一面,老子强调的是“无”“阴”的一面,所以老子认为你想要得到这些,就不应该只关注你想要的,而忽略那些你不想要的,在众人眼中不能只将阴阳两面当作非此即彼的对立事物,而应该看到它们的统一性。我们再结合第一章的内容来看,老子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强调阴阳的对立统一,这就是老子所谓的辩证法。它可以用在治理国家上,也可以用在为人处事上,它是指导我们一切行为的方法论,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个逻辑结构建立上你对任何事物的解读上。好,同学们,我们留一个作业,从你的生活或你所读的书中寻找一些例证来说明辩证法对我们的重要性。

  

  欢迎读者朋友转发分享

  本文已经发表于《语文学习》2021年第4期

  媒体转载请联系授权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我们

  《课堂内外》主创团队

  主持人徐德琳

  责编黄悠

  美编李煜

  投稿、转载等请后台留言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56475.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