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举鼎而死(秦武王在洛阳举鼎被砸死,他为何要这样做?并非简单的意气用事)

导读:历史看官,茶楼说书人以及许多文史学者,每每提到秦武王都会笑出声来。都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个秦武王不就是典型的例子?年纪轻轻的非要卖弄勇武,最后落得个双目出血

  历史看官,茶楼说书人以及许多文史学者,每每提到秦武王都会笑出声来。都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个秦武王不就是典型的例子?年纪轻轻的非要卖弄勇武,最后落得个双目出血、绝胫而死的下场。

  不过,你要说武王的举鼎行为幼稚透顶,或者是意气用事,那就冤枉他了。他之所以这么做其实有着很强的目的性,一旦成功举鼎,那么功成名就也就近在眼前。

放手一搏

  武王作为一个有抱负的君主,想要功成名就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攻打韩国,东进灭掉周王室,然后取走代表天子身份的九鼎,成为天下霸主。

  不过消灭周王室取走九鼎谈何容易,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出,秦国位于西部,而东部则上有赵魏两国,下有楚国,中间夹着韩国和周国。

  如果直接攻打韩国,上下的三个国家都可能偷袭自己,尤其是赵魏两国。

  即便没有其他国家的干扰,秦国进入韩国的要冲之地宜阳,就很困难。因为宜阳不仅兵多将广,城池坚固,而且粮草充足,短时间内很难攻破

  所以在举棋不定之时,武王便咨询了手下的左右丞相。

  要说这一左一右两位丞相还真是对口,一个反对,一个赞同。而结果自然是非常明了,武王本来就想打,自然采用了赞同者的建议。

  于是武王派遣赞同攻打的左丞相甘茂前去攻打韩国。甘茂不愧为左丞相,他一出手就用外交手段解决了魏国,还让其出兵帮助秦国一起进攻。如此一来,上面的赵国无法南下支援,武王再派兵盯紧下面的楚国即可。

  可即便如此,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宜阳非常坚固,且守城士兵视死如归拼命抵抗,秦军连续5个多月的连续猛攻也未能突破。

  此时此刻,但凡有点理智的国君都应该收手,毕竟夜长梦多,万一出现差错搞得秦国大伤元气,那么后果可就不好说了。

  然而武王权衡利弊之后,却觉得应该放手一搏,又派出了5万大军协助甘茂。

  这一次武王的押宝成功了,甘茂大获全胜成功拿下了至关重要的宜阳。

  著名纵横家张仪曾指出,宜阳是秦国下兵三川的咽喉要道,想要“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诸侯”,宜阳就是一个必须拔掉的据点。

  所以武王力排众议,孤注一掷,放手一搏,终于使得秦国打通了进入中原的道路,为日后秦国的大一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仅此一项就让武王足以名垂青史。

举鼎示威

  虽然秦国打通了通道,让六国震惊,可武王并不满足,他要做的是征服四方,雄霸天下。

  正所谓“杀人要诛心”,如今通道已经打开,也就不必着急用武力去征服四方,只要将华夏至宝九鼎控制住,也就等于控制了人心,控制了舆论,控制了天下。

  不过直接抢夺未免过于匪气,显得秦国野蛮无理,也不会让人心服口服。既然如此,那么不如来一次“举鼎大赛”,谁能将九鼎举起,谁才有资格拥有代表天子身份的九鼎。

  于是武王于大臣孟说故意来了一次举重比赛,当然所举的重物,就是位于洛阳的九鼎,他要当着天下人的面举起大鼎。

  说到这里,武王选择举鼎的答案就和之前的解答有所不同了。武王举鼎的目的性非常明确,他知道自己天生神力,手下还有一帮大力士,只要能将九鼎举起,这就对以后实现大一统的理想,有着巨大的帮助。

  而并非是许多人所想的他头脑简单,喜欢炫耀自己的力量,是一个十足的傻帽。相反,举鼎的行为则体现出了他的大智慧。

  只可惜,如果不是因为武王有些轻敌,他选择了九鼎中最重的“龙文赤鼎”,最终因为力竭鼎落,砸断了胫骨而亡,那么秦朝的大一统步伐肯定会提前。

  参考资料:《史记》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56740.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