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八旗铁骑(大清入主中原,八旗铁骑虽重要,但爱新觉罗家族的凝聚力才是关键)

导读: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十月,清军入主中原并定都北京。这个时候,满洲贵族高层内部的意见十分不统一,大部分宗室贵族都赞成掠夺洗劫后,便撤兵退回关外。但摄政王多尔衮

  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十月,清军入主中原并定都北京。这个时候,满洲贵族高层内部的意见十分不统一,大部分宗室贵族都赞成掠夺洗劫后,便撤兵退回关外。但摄政王多尔衮乾纲独断,决心用武力统一中原。但同时摆在他眼前的难题也很多。

  ​想要统一中原,就必然要和农民军、南明官兵以及各地抗清武装交战,如果以军队数量而言,清兵确实太少了。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

  入关前夕,满洲八旗有310个佐领,蒙古八旗有118个佐领,汉军八旗有164个佐领。按每佐领200丁计,满洲、蒙古共85600丁,汉军32000余丁,加上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及沈志祥四部有兵20000余,再加上八旗包衣佐领人丁,也不过十余万士兵。

  这个数字若是与大顺政权李自成部百万农民军相比,仅为八分之一,和张献忠的大西军五六十万相比,仅为四分之一。如果农民军和南明部队及地方抗清义兵加上一起,为数可达二三百万,二十倍于清军,两相比较,人数的差距实在是太悬殊了。

  面对这种情况,是偃旗息鼓退回关外,还是知难而进冒险深入?这是摆在满族贵族集团面前必须迅速解决的关键问题。最终多尔衮果断作出决定,集中全力、拼死进攻,以建立和巩固清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为了取得胜利和确保战果,必须尽力扩大满族贵族集团,充分调动集团成员的积极性,以便同心同德,一致对外,成为建立和巩固爱新觉罗江山的主要领导力量。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扩大宗室王公贵族的权力,保持努尔哈赤家族的团结,最大限度地发挥宗室贵族的权力。因此,清廷制定了“笃厚宗亲”的基本国策,主要采取了五项措施。

  第一,打江山,成大业。

  顺治元年四月,清帝多次指出,夺取明国是八旗王公贵族的根本利益。摄政王多尔衮反复强调,此次用兵和往年不同,这次大举出兵,不仅仅是为了掠夺财物人畜,更重要是为了建功立业,确立大清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使努尔哈赤家族能够长期称帝为王,永享荣华富贵。出兵之前,多尔衮就谕告诸王大臣:“今此之行,非同昔日,蒙天眷顾,要当定国安民,以成大业。”

  顺治元年八月,顺治帝赐多尔衮“奉命大将军”敕印,再次明确提出入主中原,敕书中写道:

  “我皇祖肇造丕基,我皇考底定弘业,重大之任付于眇躬。今蒙古、朝鲜俱已归服,汉人城郭土地虽渐攻克,犹多抗拒。念当此创业垂统之时,征讨之举,所关甚重,朕年冲幼,未能亲履戎行,特命尔摄政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代统大军,往定中原……其诸王、贝勒、贝子、公、大臣等,事大将军,当如事朕,同心协力,以图进取,庶祖、考英灵之欣慰矣。”

  ​同月二十二日,清军与李自成部队决战之前,多尔衮召集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以及八旗大臣,再次强调,一定要拼死厮杀,以成大业。他训示王公大臣说:“尔等毋得越伍躁进,此兵不可轻击,须各努力,破此则大业成矣。”

  打江山、坐江山,这就是八旗王公贵族的最大心愿,这就是推动他们统兵辖将长年征战的根本动力。

  第二,优遇原有的宗室贵族。

  清帝所说的共成大业,同享富贵并非是空谈,而是列为基本国策,严格贯彻执行。顺治元年十月,顺治帝从盛京迁都北京,建立起清朝中央王朝并颁诏天下。这个恩诏的第一条,就是优待宗室王公。恩诏规定:“亲王佐命开国,济世安民,有大勋劳者,宜家殊礼,以笃亲贤。”

  因为多尔衮功高,被封为“叔父摄政王”,赐金一万两、银十万两、缎一万匹及册宝。同时,加封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为”信义辅政叔王“,赐册宝及黄金一千两、白银一万两、缎一千匹。此外又晋封阿济格为和硕英亲王、多铎为和硕豫亲王、罗洛浑为郡王、尼堪、博洛为贝勒,封辅国公满达海、吞齐、博和托等人为贝子。

  ​第三,分封皇子王孙。

  清帝及各个王公的统兵征战,不只是为了本人,也是为了努尔哈赤家族子孙和后裔世享荣华富贵。因此,入主中原后,清帝对皇子王孙大加封赏,这样做,既保护了王公的利益,鼓励他们更好地效忠自己,确保爱新觉罗江山万古长存,又扩大了宗室贵族的队伍,增强了同治基础。

  顺治元年十月的“即位恩诏”第二条规定:“亲郡王子孙弟侄,应得封爵,该部通察往例,损益折衷具奏。”顺治六年又规定:“宗室列爵十等。亲王一子封亲王,余子封郡王。郡王一子封郡王,余子封贝勒。贝勒子封贝子,贝子子封镇国公,镇国公子封辅国公,辅国公子授三等镇国将军。”以后又陆续修改。根据这些封赐爵职的规定,清廷先后封了许多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和公爵。

  第四,起用犯罪削爵的王公之子孙。

  入关以前,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的政治斗争,一些宗室王公被幽禁致死,其子孙弟侄连坐削爵,甚至革除宗籍。这样做,实际上导致了领导集团意见分歧,削弱了集团力量,也必然会影响到军事实力。

  ​为了完成入主中原的大业,多尔衮起用犯罪革爵的王公之子孙,委任官职,封授爵位,让他们领兵出征。如因罪被幽禁致死的二贝勒阿敏,其六个儿子皆受牵连,没有一人得封爵位。顺治五年,多尔衮下令,让他们复入宗室,并封固尔玛珲为辅国公,继而又晋固山贝子,又封其子为镇国公。阿敏剩下的几个儿子也被封为镇国公。

  多尔衮起用“罪宗”的子孙,这种做法对缓和宗室王公集团内部的矛盾,调动王公子弟的积极性,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第五,擢用因过削籍的宗室。

  崇德末年,皇太极审理了一批案件,严厉惩办了一批宗室贵族。这些案件中,有的是本人品质恶劣,道德败坏,仗势欺人,行为不轨,是属罪有应得的。但是,更多的案件是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斗争,皇太极凭借权力,任意制造借口,排斥异己。

  ​皇太极如此任意惩治宗室、削其爵职、罢宗为民的做法带来了很坏的影响。多尔衮摄政以后,着手挽回遗留下来的恶劣影响。顺治元年,多尔衮对这些无端受过的宗室贵族采取了“复入宗室”、令其从征、立功受奖的政策。

  在共建大业方针和“笃厚宗亲”政策的鼓动下,顺治年间,清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的子孙弟侄,上自多尔衮、济尔哈朗,下至闲散宗室和黜宗为民之人,纷纷披甲上政,统兵出征,为建立和巩固大清王朝冲锋陷阵。

  后来,乾隆帝在总论清初宗室王公业绩时说:“我朝开国时,宗室懿亲,勤劳佐命,其殊勋茂绩,实为史册罕见。”乾隆四十六年,大学士阿桂奉命修撰《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时,更明确指出:“诸史列传载,从龙征伐,虽不乏懿亲,亦从无多至四五十人,并奋起鹰扬,铭勋竹帛,共震万世之鸿基者。”

  ​清开国之初,清帝对宗室大加封赏。仅顺治年间,先后纷纷、晋升为和硕亲王、郡王的就有十八人,封多罗贝勒、固山贝子的十八人,加上镇国公、辅国公等,则共有九十六人,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入关前王公的数量。可以说,大清能够鼎定中原,其根本原因就是这些爱新觉罗氏家族的王子王孙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56814.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