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脱脱帖木儿(如果脱脱没有遇害,他能够力挽狂澜拯救大元朝吗?)

导读:提起元朝末年的宰相脱脱,很多人都会扼腕叹息,觉得假如脱脱不死,元朝必然不会灭亡那么快,就连脱脱同时代的人也这样认为,“设使脱脱不死,安得天下有今日之乱哉?”  那

  提起元朝末年的宰相脱脱,很多人都会扼腕叹息,觉得假如脱脱不死,元朝必然不会灭亡那么快,就连脱脱同时代的人也这样认为,“设使脱脱不死,安得天下有今日之乱哉?”

  那么,人称贤相的脱脱,真的能够力挽狂澜拯救大元朝于危难之中么?以猴格浅见,未必吧!

  脱脱(1315-1355),字大用,蔑儿乞氏人,伯父就是元朝第二位真正的大权臣伯颜,父亲马札儿台,弟弟也先帖木儿。

  按史书记载,脱脱生而聪慧,是个有思想、有能力、又文武双全的年轻人,十五岁就曾被元文宗夸赞“此子后必可大用”,又在伯父的加持下仕途亨通,顺帝元统二年(1334),脱脱才19岁就出任同知枢密院事。

  当伯颜与唐其势家族从文斗变成武斗时,年仅20岁的脱脱带着精锐擒拿唐其势,为伯父问鼎第一权臣的位置立下汗马功劳,之后出任太禧宗禋院使、拜御史中丞、虎符亲军都指挥使、提调左阿速卫;又在至元四年(1338)四月升职为御史大夫。

  脱脱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他忠于皇帝,眼看权倾朝野的伯父要步唐其势家族的后尘,身为忠诚臣子的他既不愿意看着伯父挟持皇帝,又担心整个家族被伯父连累,就帮助年轻的皇帝把伯颜赶下台。

  至元六年(1340)二月十六,大丞相伯颜被罢为河南行省左丞相,伯颜的弟弟、脱脱的父亲马札儿台出任太师、右丞相,而脱脱出任知枢密院事,他弟弟也先帖木儿出任御史大夫,这一年,元顺帝21岁 ,脱脱26岁。

  在之后的岁月里,脱脱两次出任右丞相,第一次是从至正元年(1340)十月,至四年(1344)五月,历时三年半;第二次是从至正十年(1350)四月,至十四年(1354)十二月,历时四年零八个月。脱脱的贤相之名,就是在他第一次出任右丞相,面对伯父制造的烂摊子、进行至正更化时获得的。

  伯颜当政期间,不但停罢科举考试,禁止蒙古人、色目人、汉人相互交流学习;还禁止汉人、南人拥有兵器马匹;甚至想杀光汉人五大姓,大开历史导车,严重的阻碍历史前进的脚步,引起很多人的不满,因而被赶下台。

  如今脱脱当政了,自然要拨乱反正,恢复科举制度、太庙四时祭;开马禁、减盐额为老百姓减轻负担;又置宣文阁、开经筵,选拔儒臣讲学,并亲自领经筵事;主持编写宋、辽、金三史;还昭雪冤狱,为冤死的郯王彻彻秃平反,归还宣让王、威顺王王印让他们返回藩地。

  这都是脱脱第一次出任右丞相时进行的改革,让元朝一团糟的政治有所好转,社会矛盾也得到缓解,俨然一副中兴模样,因此,脱脱被“中外翕然称为贤相”。

  随后脱脱因患病辞职远离朝廷,直到至正八年(1348)出任太傅,综理东宫事务,又在次年兼任左丞相,至正十年(1350)四月复任右丞相,才继续为大元朝这条漏水的大船进行缝缝补补的工作。

  至正十二年(1352)八月,脱脱亲自督军南征徐州芝麻李,九月破徐州屠城,凯旋回朝,让他的声望更进一步。两年后(1354)的九月,脱脱总制诸王、诸省军马讨伐高邮张士诚,十二月,就在即将攻克高邮时,顺帝下令将脱脱罢职流放,让本来胜券在握的战事一败涂地。

  次年(1355)十二月,脱脱被政敌哈麻指使人毒死在贬所,年42岁,十三年后大明兵北伐,元顺帝北狩,大元朝灭亡。

  高邮之战时,张士诚之外的其他稍大点势力的起义军基本被元军摧毁,张士诚也在考虑投降,脱脱本来可以凭借此战之威,席卷义军的残余势力,元顺帝却在这个节骨眼上传达一个错误的指令,帮张士诚瞬间解围。

  元军在高邮的溃败,是元朝和农民义军的命运转折点,他让被平息的起义军重新死灰复燃,也让大元朝廷从此丧失军事与政治的主动权,只能依靠崛起的地主武装去和起义军对抗。

  那么,假如脱脱没有被罢职,他会扭转大元朝灭亡的命运吗?并不能,即便脱脱没有被罢职,高邮之战元军会胜利的,脱脱也扭转不了元朝灭亡的命运。

  为什么呢?

  原因有两点:其一,是脱脱自身能力的局限性;其二,就是他优柔寡断又喜欢偏听偏信等诸多性格缺陷。

  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不一定什么都懂,但最少要具备大局观,能识人用人,脱脱身为帝国首相,却并没有做到这点。

  脱脱不懂经济,但他为了摆脱财政危机、广开财源,拒绝中书左丞吕思诚的正确建议,采纳武祺偰哲笃滥发新钞的错误建议,直接造成物价暴涨的恶劣局面,加剧了经济的崩溃势头。

  他又好大喜功,不顾黄河故道修复耗费巨大的实际情况,拒绝工部尚书成遵的正确建议,在财政贫乏的情况下任命贾鲁去搞大工程,最后果然被成遵料中,河是修好了,却挑动天下反。

  当开河变钞引发遍地烽烟后,身为首相的脱脱不是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反而大搞民族歧视,每次商议军事,都要让汉人、南人官员回避,甚至把蒙古、色目人在河南的全召还京师,这简直是要把河南之地拱手让给红巾军、自动让蒙古色目隔离在汉人之外啊!

  话说,脱脱复相后的行为真的恍如伯颜的翻版,曾几何时,脱脱还反感伯父搞民族歧视,不想他却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模样。

  从这几件事也可以看出,脱脱自身的能力,并没有如别人臆想的那么厉害,充其量不过是中才之资罢了,那能力不够,就性格来凑?

  脱脱有很多优点,气度轩昂,犹如鹤立鸡群,不贪财不好色又礼贤下士,忠君爱国又孝顺父母,很有古大臣之风。但是,他有一个致命的性格缺陷——优柔寡断还容易偏听偏信。

  因为感谢哈麻在顺帝面前对他的美言之恩,脱脱就对哈麻非常信任,并在顺帝面前举荐他。他又非常信任僚属汝中柏,在汝中柏的挑拨下疏远哈麻,引起哈麻的愤恨而不自知。

  当汝中柏建议脱脱除去哈麻以绝后患时,他又念及哈麻当初对他的美言之功,犹豫不决,致使他最终命丧哈麻之手,典型的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除了和哈麻从朋友变敌人外,脱脱和本来与他关系良好的太子爱猷识理答腊母子也莫名的疏离,太子可是在他家长到六岁喔!奇皇后也视他为外援,并在他复相时出过力,本来该让联盟关系更加亲密,不想脱脱却反其道而行之。

  有人认为脱脱疏离太子母子,是意识到太子的崛起威胁到他专权,猴格倒觉得不太可能,脱脱的思维里,除了蒙古根深蒂固的主奴观念,还有从小接受的汉儒忠君思想,就是因为忠君思想他才会大义灭亲帮皇帝扳倒伯父,这样的思维引导下,脱脱怎么可能会去和未来皇帝争权?

  也或许真的是脱脱不合时宜的正统思想作祟,认为太子应该是大皇后弘吉剌氏未来的儿子当,而不是二皇后奇氏的儿子当。但如果是这样,你早干嘛去了?还让太子在你家长到六岁?

  不管怎么说,脱脱和太子母子莫名的疏离,最后还是给他自己挖的坑,哈麻对脱脱动手前,就先在太子母子面前说脱脱的坏话,引起心胸狭窄的太子母子的愤恨,然后他们联手对脱脱落井下石,把脱脱扳倒。

  该搞好的人际关系没搞好、还到处树敌以外,脱脱又和他伯父一样,并不是严于律己的人,他不但任人唯亲又护短,还丝毫不懂低调。

  至正十一年(1351),脱脱让弟弟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为知枢密院事,率军去镇压红巾军刘福通,没遇到起义军反倒在沙河夜惊,也先帖木儿就抛弃军队逃回,身为统帅不战自溃,却因为脱脱的袒护,居然没有丝毫惩罚、还官复原职,又为他们兄弟拉一波满满的仇恨值。

  脱脱出征高邮之际,“总制诸王各爱马、诸省各翼军马”、“省台院部诸司,听选官属从行,禀受节制。西域、西番皆发兵来助。旌旗累千里,金鼓震野,出师之盛,未有过之者。”简直带走大半个朝廷,这样的张扬威武,和他伯父下朝后朝廷为之一空有何区别?即便脱脱没有不臣之心,身为帝皇的顺帝会不警觉猜忌吗?

  因此种种,脱脱的自身能力有限也就罢了,还不听好人言,经常性的拒绝正确建议,喜欢先入为主偏听偏信,又四处树敌、张扬高调,被皇帝猜忌、太子记恨、皇后反感、皇帝的亲信憎恶,在这样的局势下,既不会搞阴谋也不会搞阳谋、中才之资的脱脱有啥本事去力挽狂澜、扭转大元朝灭亡的命运?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脱离人文环境的过度解读和阴谋论。有喜欢辽夏金元以及宗庙迁、后宫八卦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

  部分参考资料:

  先是,河决白茅,郓城、济宁皆为巨浸。或言当筑堤以遏水势,或言必疏南河故道以杀水势,而漕运使贾鲁言:“必疏南河,塞北河,使复故道。役不大兴,害不能已。”廷议莫能决。乃命遵偕大司农秃鲁行视河,议其疏塞之方以闻。十一年春,自济宁、曹、濮、汴梁、大名,行数千里,掘井以量地形之高下,测岸以究水势之浅深,遍阅史籍,博采舆论,以谓河之故道,不可得复,其议有八。而丞相脱脱已先入贾鲁之言,及遵与秃鲁至,力陈不可,且曰:“济宁、曹、郓,连岁饥馑,民不聊生,若聚二十万人于此地,恐后日之忧又有重于河患者。”脱脱怒曰:“汝谓民将反耶!”自辰至酉,辨论终不能入。明日,执政者谓遵曰:“修河之役,丞相意已定,且有人任其责矣,公其毋多言,幸为两可之议。”遵曰:“腕可断,议不可易也。”由是遂出为大都河间等处都转运盐使。(元史列传73成遵传)

  脱脱议军事,每回避汉人、南人。时方入内奏事,回头,中书韩伯高、韩大雅随后来,遽令门者勿纳。奏曰:「方今河南汉人反,宜榜示天下,令一槩剿捕。诸蒙古、色目,因迁谪在外者,皆召还京师,勿令诖误。」于是榜出,河北之民亦有变而从红军者矣。(庚申外史)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57479.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