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西汉的都城在哪里(大汉天下:刘邦为何建都关中?深谋远虑,政治地理双重考虑)

导读:对于都城的选择往往十分讲究,既要注重都城的地理位置是否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又要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多重角度去衡量和考虑,在前几年由于北京雾霾较大,不少人提出了迁都的讨

  对于都城的选择往往十分讲究,既要注重都城的地理位置是否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又要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多重角度去衡量和考虑,在前几年由于北京雾霾较大,不少人提出了迁都的讨论热,其中被网友们笑谈将会成为未来都城的城市都有着较强的经济和发达的交通,能够起到一定辐射全国的作用,一般现代的都城都是经济中心,政治中心甚至是军事中心,同样在我国的古代社会的定都更是十分的讲究,

  众所周知,洛阳是我国的七朝古都,不少朝代都将都城选择洛阳,是因为其本身在几代的发展和开发之中已经有着较多的人口,城防措施和经济文化都十分的繁荣。但是为什么西汉帝国却舍弃了这个七朝古都呢?将洛阳迁都到关中呢?其实这主要还是从关中的地理位置,以及政治角度出发,要知道当时虽然刘氏取得了天下,但是还有着不少的诸侯存在,那么一起来看看具体表现如何吧!

一、汉代迁都关中的背景

  常言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在打江山的时候大家都有着共同的利益和目标,所以这个时候大家往往会拧成一股绳子向同一个目标奋进,所以这个时候的汉王能够凭借自己知人善用的本身拿到天下,即使他自己并没有什么才能。

  但是在刘邦取得了天下之后,那就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了,那就是天下该怎么去管理和维护,和那些拥护自己的兄弟该怎么样去分割共同打下的江山。因此在汉代刚刚建立的时候,那就是刘邦兑现自己的承诺的时候,毕竟自己当年对于那些支持自己的重要文官武将都许下了承诺,可谓是没有这些人,刘邦根本不可能夺取天下。

  刘邦之所以能够夺取天下和韩信、彭越、英布等人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汉代的史书典籍的记载,就有记载之所以刘邦能够打败项羽的战斗场面,也算得上楚汉之争的关键之战。在史书典籍之中是这样描写的,当时的汉王刘邦还在追打项羽,一直将项羽追到了阳夏的南部这才停止了前进,随后是联和韩信,彭越等人采取包围的战术将项羽围困,最终将项羽逼到了乌江,产生了历史上著名的乌江自刎事件。

  单凭一个刘邦很难将项羽逼到这个境地,其中少不了韩信和彭越等人的帮助。所以在刘邦逼死了项羽之后,这个时候刘邦就开始忧心这些诸侯了。在一个夜晚就召见了张良,询问张良这个时候该怎么样去解决这些诸侯。张良就告诉了刘邦暂时安抚的计策,而这个安抚的计策就是暂且和这些诸侯们一起平分天下。

  因此在楚汉之争结束之后,刘邦也兑现了自己当初的诺言,分别封了韩信,英布,彭越等人为王,而这些异性的诸侯王也需要尊其为皇帝,这就恰恰和当初的商周时期很像,在夏商西周时期也是这样。

  比如众所周知的商纣王在位的时候,其就是有各个诸侯国存在的局面,这些诸侯国每年也需要向其缴纳一定的赋税和宝贝,而当时的西周则是商纣王众多诸侯王之一的一个,我们也知道其是西伯侯姬昌,所以还有东南西北等各个诸侯国,而在大诸侯国之下,又有小的诸侯国存在。

  所以在汉代刚刚建立朝廷的时候,其一共有着燕、韩、齐等七个异姓的王国,而这些诸侯国的存在基本上把整个大汉的东部分割了一大半部分,因此野心勃勃的刘邦为了能够收复这些失去的地方不得不重新去布局,所以这个时候定都就十分的关键。都城该如何选,往往也成为了一个国家发展以及对于整个国家局势把握的关键,那么为什么刘邦会选择关中呢?除了大的背景和形式之外,其实是有对于政治和地理的双重考虑的。

二、大汉建都关中的地理与政治的双重考量

  一个王朝的建立以及都城的选址问题的重要性,往往和一个城市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对于地利的考虑往往更容易把握,毕竟人算不如天算,我们往往很难能够去把握上天的意思,但是却可以对于地利的把握,这样选择一个好的位置,则能够利于民,最终达到顺应天命,这样天时地利人和就统统具备了。所以刘邦之所以选择关中地区,其实是因为关中的地理位置较好,有着其自身的优势。

  众所周知,平原道路平坦便于出行,同样也便于耕作,所以在我国的平原之上,往往是最早开发的地方,成为人们居住和劳作的主要活动场所,而关中地区,其实又有着关中平原或者渭河平原的诸多叫法,通过这些叫法,其实我们已经能够知道,在关中地区其地貌是平原,而且这里有着渭河存在。

  河流对于那个不发达的古代社会来说就十分的重要了,古代居民用水和生活用水都没有现代社会这么方便,更别说什么自来水了,古代社会人们用水往往需要去湖泊或者河流这些地方去挑水,或者是在自己家里打井,要知道打井也需要距离水源很近的地方,因此有足够多的河流又成为了人们选择位置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而在关中地区,这些地理因素都被占到。

  关中位于秦岭和黄土高原之间,而这恰恰能够借助这些地势来形成天然的屏障,即使诸侯国有人叛乱,但是依旧能够借助这里的地势形成易守难攻的局势,一时半会是很难以攻陷的。因此由于关中地区四周山水拱卫,又有群山为其保驾护航,所以古时候也将其称之为“四塞之国”,而这四塞也恰恰成为了进退皆可的军事优点,也成为了重要的军事重地。这是其他城市所不能比拟的。

  因此西汉迁都关中能够在地理位置上利用这个优势与其他的诸侯国形成对峙的局面,从地理位置上来讲,这种举动是十分明智的选择,即使洛阳繁华,但是并没有关中这么稳固的城防和各种关隘,而且关中只要得到一定的开发,其经济发展和商业的发展潜力也丝毫不比洛阳差。

  在地理位置衡量之后,通过地理位置的选择我们就能够知道其更多的还是从政治的角度出发的。之所以选择关中,是因为能够凭借这里的地理位置去控制地方,最终实现弱化诸侯的目的,从而达到强化中央集权的效果。

  要知道在古代社会地方权力和中央权力往往是很难统一的,要么中央权力过于集中就导致了对于地方收刮严重,要么就是地方权力集中,最终危害了王权,而作为统治者自然就希望能够将权力集中到自己的手上,所以往往会想尽办法地加强中央集权,刘邦也不例外,在看到各个诸侯国都成立的局面之下,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手段最终一步一步的将各个诸侯王逐渐的击破,实现真正的大汉天下。

  对于韩信的死,或许大家都听说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但是其最终是死在吕雉的手中,吕雉所作的一切自然也在刘邦的许可之中,所以韩信到死才明白,自己并不是哪里做错了,而是自己已经功高盖主了,拥有的权利和声望给自己带来了后患,所以才会惨死在妇人的手里。而这也是刘邦一步一步的计划,如果这些诸侯国能够识时务或许还有一名,但是想要拥兵自重的话,那么迟早会被收拾。

  各个诸侯国的王也开始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韩信死后,已经开始对于刘邦防备了起来,即使百般的防卫,终究还是难免不让人猜忌。所以之后赵匡胤之所以能够杯酒卸兵权,这些大臣们是有看到汉代这些大臣们的惨状,即使是诸侯们又如何?还不如老老实实地告老还乡,能够享受时代的荣华富贵。

  由此可见,汉代对于都城的选择和考量之中,往往是具备了地理和政治的双重标准,所以才会将都城从洛阳迁到关中,这样就能够借助这些地理优势,退可以守,进一步可以逐步的将东部的诸侯国收回,实现大汉的大一统。

  同样在政治角度上来看,迁都也可谓是一箭多雕,既能够强化中央集权又能够弱化诸侯的势力,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汉朝的政治独立以及汉代的千秋伟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总结:

  在漫漫历史之中遨游,我们能够看到汉代迁都其实是经过了十分周祥的考虑的,地理位置,军事布局,以及政治目标的明确,在各个方面之下又与洛阳进行了一番对比,所以才做出的决策。经过历史的证明,的确在关中建立都城有着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此这些诸侯们除了被杀之外,有的则是心甘情愿的臣服,让统治者放下了心中的设防。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58394.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