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万贯是多少钱(在古代“万贯家财”,相当于今天的多少钱?)

导读:我们先分析一下什么叫“万贯家财”。  “贯”本来是铜钱的数量单位,一贯本来是1000枚面值一文或面值五铢的铜钱串到一块儿。但是从唐朝中后期开始,一贯就开始缩水了,在不同

  我们先分析一下什么叫“万贯家财”。

  “贯”本来是铜钱的数量单位,一贯本来是1000枚面值一文或面值五铢的铜钱串到一块儿。但是从唐朝中后期开始,一贯就开始缩水了,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交易中,有950文为一贯、900文为一贯、800文为一贯、770文为一贯等等区别。

  到了宋朝,贯有“足贯”和“省陌”之分,足贯=1000文,省陌=800文或者770文或者700文。

  明清时期也是如此。以清朝中后期北京为例,老百姓喜欢用“吊”来作为铜钱单位,理论上1吊=100文=100枚面值1文的制钱。但实际上,由于大面值铜钱的发行,1吊先是缩水到50枚面值1文的制钱,进而缩水到10枚面值10文的大子儿,最后甚至缩水到5枚面值10文的大子儿。在清末北京及周边地区,1吊=5个大子儿=25个制钱。你看,同样是1吊,因为概念上的变化,购买力严重下降

  另外,古代的“贯”和“吊”不仅仅是铜钱单位,还可能是纸币单位。从南宋开始,到清末结束,官府和钱庄隔三差五会发行纸币,面值1贯的南宋会子、元朝宝钞、明朝宝钞、清朝钱票,都曾经流通过。这些纸币在理论上能跟铜钱等值兑换,实际购买力远不如铜钱。明朝中叶纸币破产的前夕,面值1贯的宝钞相当于擦屁股纸,连1枚铜钱都换不到。

  我们可以尽可能地粗略一点儿,不考虑这1贯到底是纸币还是铜钱,到底是制钱还是大子儿,到底是足贯还是省陌,只看某一个时代的某一份文献中用“贯”来计价的资料,从购买力上跟人民币做一个最简单最粗略的对比。

  我们不妨拿苏东坡做例子。

  公元1084年,苏东坡在常州宜兴农村买二手房,花了500贯。

  也是在这一年,他委托老乡范镇卖掉父亲苏洵早年在京城开封买下的一所住宅,卖了1800贯。

  同样是在这一年,苏东坡将堂姐的女儿嫁给自己同学的儿子,他一手包办嫁妆,总共花了450贯。

  还是在这一年,开封近郊的大米卖到2贯一石。宋朝一石是60公升,可装米50公斤,2贯买一石大米,说明1贯可买25公斤。

  宋朝高薪养廉,中高级官员的俸禄和福利非常优厚,苏东坡买房和嫁女都不成问题。但平民收入就很可怜了。查《宋会要辑稿》中的食货部分,北宋中后期在开封东郊水旱码头当苦力的工人,月收入仅有4贯左右;在开封绫锦院织布的女工,月收入仅有3贯左右包吃包住)。

  跟现在比,宋朝粮食相对昂贵(因为亩产量比今天差得太多),房屋相对便宜,平民收入相对微薄。硬要折算的话,苏东坡活着时,1贯铜钱大概相当于现在人民币200元,如果一个人有万贯家产,那就相当于人民币200万元。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58877.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