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生活常识 >

节俭的故事(从“一天留下一把面”的故事,看历史上那些人的勤俭事迹)

导读:笔者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位姓张的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这位老当时是我们村里一位民办教师​,但是和其他所有的老师一样,都是一心扑在教学上,非常的淳朴厚道。  张老

  笔者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位姓张的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这位老当时是我们村里一位民办教师​,但是和其他所有的老师一样,都是一心扑在教学上,非常的淳朴厚道。

  张老师讲的那个故事,虽然过去了四十年,但是我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因为这个故事给了幼小的我们很大的启迪。

  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新出嫁的新娘子,嫁给了家里的老大,她非常的心灵手巧,善于持家。刚开始婆婆​不放心,怕年轻人过不好日子,所以凡是做饭的时候,都要亲自下厨,分配每个人的饭量,生怕不够吃。

  这天,新媳妇跟婆婆说:“妈,我既然到咱们家来了,就是您持家的好帮手。你们二老尽管放宽心,您只要把做饭和分配饭量的事交给我做,咱们家以后的日子一定能过好。”​

  婆婆听了,就试着让新媳妇做一家人的饭。于是,这个新娘子​在做每一顿饭时,都要偷偷的留上几粒米,或者一把面。

  旧时候,只要不分家,都是一大家子一起吃饭,而且很讲究规矩。哪怕是普通的家庭,都要先敬老的,然后是小的,最后是青壮年。

  从此,一家姑叔老小的做饭任务就让新娘子承担了。每顿少几粒米或者一把面,根本吃不出来,谁都没觉察出来吃的少了。而新娘子每次都是最后吃,剩多剩少从不埋怨,公公婆婆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儿媳妇,连小姑子小叔子都连夸大嫂子人品好。

  三四年后,​大哥添了两个宝宝,姑叔也先后成家分开另过。又过了几年,这一年天气少有的大旱,到处缺水,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家里的粮食也越来越少。

  这一天,叔叔和小姑家都过不下去了,找到了爹娘和大哥:“哥嫂!实在是没办法了,许多人家都逃荒走了。爹妈岁数都大了,咱们把剩下的一点粮食收集起来,给老人留下来,然后一起去要饭吧!为了孩子,日子总得熬过去呀!”

  公公婆婆听了,就坐在那里发愁,但是除了悄悄的抹眼泪,什么办法也没有。这时大嫂就说话了:“爹妈,他叔和妹妹,你们都不用急,也不用去逃荒要饭。咱们家还存着几大缸粮食呢,一定能过得去。”​

  大家一听,眼睛都直了:“哪有啊!要是有,还至于一直忍饥挨饿吗?”​

  大嫂笑着说:“不要说你们,你大哥都不知道,也不操心!我每顿饭都偷偷留下一点米面,几年下来攒了许多呢!要是让你们提前知道了,这些粮食恐怕就留不到最需要的时候了。”​

  说完,就和家里人一起,把收藏的粮食全部的起出来,慷慨的分给了一家人。​

  这下子,叔叔和小姑都感动的不要不要的,公公婆婆也眉开眼笑,直夸到:“咱们家修了几辈子的福气,才娶了这么好的一个儿媳妇!”

  ​惜福节俭是一种优良的品格,也是人们增进道业和培植福报的最好方式之一。在日常生活中,珍惜所拥有的每一点福报,时时处处都做到惜福节俭。

  历史上,出家的高僧祖师都非常惜福节俭。唐代高僧左溪玄朗法师,经常行头陀苦行。法师常居住一室,一件祖衣,四十余年不曾换新的;一件尼师坛(卧具),终身没有重新更换。若不是查阅经典,不轻易点燃一支蜡烛。

  唐代高僧通慧法师,平时生活十分节俭,多年一衣一被简朴度日,所穿的麻鞋二十年不曾更换,当鞋破旧时,就以布重新缝补一下,继续穿着。

  近代的弘一法师,平时的穿著都是破旧的,1937年他到青岛湛山寺讲律时,只带一破麻袋包,上面用麻绳扎着口,里面一件破海青,破裤褂。然后还有两双鞋,一双是半旧的软帮黄鞋,一双是旧草鞋。再有就是随身带一把破雨伞,上面缠着铁丝,都已用很多年了。弘一大师平时的饮食一般是白开水煮熟菜吃,并且每次用斋不超过两样菜。每次吃过粥之后,他都会用开水倒人碗中,然后将碗晃几晃,再喝下,生怕浪费一点粮食。

  现代禅门巨匠虚云和尚时常开示弟子:“修慧必须明理,修福莫如惜福。”要修行人珍惜生活上的一切福德因缘。

  除了这些出家人,历史上许多名人也都提倡节俭。

  三国时期的名相诸葛亮说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在给李严的信中写道:“吾受赐八十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就是说,我的俸禄虽然不少,但是没有积蓄,妻妾们连多余的衣服都没有。在他临终前,嘱咐办后事要“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殓以时服,不须器物”。完全是按照方式一个平民、一个布衣人的下葬标准。

  ​宋代的张子韶侍郎(大概相当于副部级领导),从做秀才到状元及第,再到位登枢要,都是恶衣菲食。做侍郎时,家中没有完好的器物,一支毛笔因长期使用,都残秃破旧了。

  宋代宰相胡克仁,因为嫌弃肉荤太贵,终身吃蔬菜。他常在一个纸做的帐中睡眠,勤俭到这个样子,连普通老百姓的标准都达不到。

  明朝的海瑞生活简朴,“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平时粗茶淡饭,只有给母亲过寿才买了两斤肉。他病逝时,只留下竹箱子里的八两银子,麻布两丈,以及几件旧衣服,连丧事都办不起。金都御史王用汲见这位二品高官“葛炜敝蓑(竹笼),有寒士所不堪者”,不禁泪流满面,就凑钱为海瑞办了丧事。海瑞的灵枢从南京水路运回故乡时,长江两岸站满了送行的人群,祭奠哭拜的人延绵不绝。

  明朝的大忠臣于谦有一首著名的诗: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这便是“两袖清风”典故的由来。这位朝廷栋梁和民族英雄被奸臣害死后,奉命去抄家的官兵发现于谦家中空荡无余物,只有皇帝赐给他的蟒衣、剑器存放在上锁的正屋中,而这些东西他从来没有动用过。本来想大捞一笔的锦衣卫们看到这里,大家无不感动的留下了热泪。于谦以后也终于被朝廷平反昭雪。

  共和国的领袖们勤俭节约的故事就更多了。本博以前也多次提及,限于篇幅,不再多述,反正常常心中感动。

  古人说:“井涸而后知水之可贵,病而后知健康之可贵,兵燹而后知清平之可贵,失业而后知行业之可贵。凡一切幸福之事,均过去方知。”对于所享受到的福报,我辈当好好珍惜。惜福就是一种修行。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shcs/43771.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