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生活常识 >

北京的春节课文全解(《北京的春节》:平民化的写作立场)

导读:作者:张 君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传承千年。不同地方、不同民族过春节,都有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现代语言艺术大师老舍先生创作的散文《北京的春节》

  作者:张 君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传承千年。不同地方、不同民族过春节,都有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现代语言艺术大师老舍先生创作的散文《北京的春节》,以平民化的写作立场,展现北京春节民风民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愿。

  作者平民化的写作立场表现在语言运用上。老舍语言看似朴素平常,其实匠心独具,这与作者平时注重语言的锤炼分不开。正如老舍自己所言:“我不论写什么,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老舍总是选用老百姓能懂的词语、句子,表达深奥的道理。如“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中,“万不得已”和“必定”两个词用在这里,表现出一家人团聚的重要和急切。此外,老舍先生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将八宝粥丰富的食材、饮食特色,以及熬八宝粥这一食物的特点形象地展示出来,引得读者垂涎三尺。而“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从香味、色彩,以及声音多个角度,对除夕的热闹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用笔传神、描写细腻,直感觉活色生香,仿佛场景就在眼前一般。

  平民化的写作立场体现在对待妇女儿童的态度上。全文热情洋溢,笔调舒缓,用较多的篇幅描写了人们欢度春节时的欢乐场面。“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地上年货,街上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作者以温情的笔调,展现了儿童的天真浪漫,生趣盎然。文中对女人的描写主要有两处:元旦时,“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看似漫不经心的闲笔,其实蕴含无限的深意,客观地表现了旧社会女人的地位,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女人的同情。

  平民化的写作立场还表现在对习俗的描写。作者认为,一些习俗固然含有迷信成分,更多的是表达出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希冀。比如,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又如,“守岁”有两重含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父母延寿。这无疑是积极健康,遵从孝道的体现。再如,“而这些比赛并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技能”,表现人们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平民化的写作立场与作者的生活经历分不开。北京是老舍生活了一辈子的故土,北京的风土民情已经作为一种文化血液融入他的生命之中。老舍出身满族底层,父亲殉国以后,由寡母辛勤劳作养活全家。他说:“我幼而丧父,妈妈和姐姐在千辛万苦中把我抚养成人。我深知妈妈和姐姐的苦痛有多深。”所以,他自幼融入北京的平民生活,思想感情平民化重。强烈的平民意识和坚固的“北京情节”成了老舍的精神底色和生命烙印。正像他自己说的:“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仁茶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京就完整地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心。我敢放胆地描画它,它是条清溪,我每一扦手,就摸上一条活泼泼的鱼儿来。”

  (作者系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shcs/60240.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