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项羽有万夫不当之勇,却输给了刘邦这个无赖,你觉得可惜吗?

导读:不可惜。国家或企业最高层的掌舵人一定是有脑子有魄力有担当的,匹夫之勇难当大任,用智慧方能四两拨千斤。其他网友观点治理国家,单靠力气是万万不行的读《项羽本纪》和《高

  网友提问:

  项羽有万夫不当之勇,却输给了刘邦这个无赖,你觉得可惜吗?

  优质回答:

  项羽有万夫不当之勇,却输给了刘邦这个无赖,你觉得可惜吗?

  不可惜。

  国家或企业最高层的掌舵人一定是有脑子有魄力有担当的,匹夫之勇难当大任,用智慧方能四两拨千斤。

  其他网友观点

  治理国家,单靠力气是万万不行的

  读《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不难发现,项羽确实比刘邦体壮、势强、众多。项羽“力能扛鼎”,刘邦不能;鸿门宴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双方力量之悬殊,一看即知。

  论力气,论实力,当是项羽胜刘邦;结果却是刘邦胜项羽。事实证明:治国不是仅仅凭力气、靠眼前势力的,还必须有其他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更显得重要。最起码得有这三条:用人、听言、法治。

  这三条刘邦都具备,而项羽一条也没有。由此可见,强大的项羽由强变弱变败,弱小的刘邦由弱变强变胜,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一、用人。刘邦之所以能够最后打败项羽而拥有天下,是和他的善于用人分不开的。在《高祖本纪》中,刘邦是这样说的:“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善于用人,事业易成。

  能用人者得天下,能用人者治天下。由此可见,项羽被刘邦打败,一点也不奇怪。

  二、听言。刘邦是个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人。只要你说的有道理、对他的事业有帮助,他就一定会听取。而项羽却恰恰相反。《高祖本纪》中这样写道:“八月,汉王用韩信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如果不用韩信之计的话,“定雍地”的结果就不会出现。善于听取他人有益的意见、建议,是刘邦又一长处。

  善于听言,事业易成。

  而项羽所缺的正是这一点。鸿门宴前,范增劝项羽对刘邦“急击勿失”,他不采纳;鸿门宴时,范增对项羽说:“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舞剑,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范增已经把话说到了这样严重的程度,项羽仍不采纳。最后,只能铸就恶果。

  三、法治。治理国家,没有必要的法律法规是绝对不可以的。《高祖本纪》这样写道:“(高祖)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刘邦一入关就约法三章,并在第一时间,告诉关中的父老豪杰。这是何等高明的举措。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生活,正是百姓所期盼的。

  善于法治,事业易成。

  而项羽是绝对不会这样说,更不会这样做的。因此,他的失败也是必然的。

  其他网友观点

  毛主席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两句诗中就说出了项羽的毛病,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在你死我活的斗争中,还在沽名钓誉,缺少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战略思维,本应该穷追猛打,他却放了敌人一马,失去了胜利机会,项羽名为霸王却缺少霸气,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战争的胜利靠的是智慧谋略,而非匹夫之勇,要知人善任,从善如流,而非刚愎自用 ,说白了项羽缺少政治家的头脑,也就是一介武夫怎能够战胜阴险狡诈多谋善断的刘邦了!也就没什么可惜的了!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4735.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