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隋唐大运河(辉煌的隋唐大运河 | 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壮举)

导读:文 | 如庚  走进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恢宏的气势使人对古代人民的创造精神和智慧深深折服与敬佩。  在没有先进工具和成熟技术的情况下,完成了改造自然的浩瀚工程,为世界留

  文 | 如庚

  走进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恢宏的气势使人对古代人民的创造精神和智慧深深折服与敬佩。

  在没有先进工具和成熟技术的情况下,完成了改造自然的浩瀚工程,为世界留下了千古奇迹。

  隋朝建都长安,隋炀帝继位后,征调二百万民工,用一年时间重建洛阳城。隋炀帝立即搬师东进,定都洛阳。并同时启动大运河的开挖工程。

  公元605年,隋炀帝即命开凿大运河。在长达六年多的时间里,共计征召六百多万民众,终于完成了这项浩大的工程。

  自古以来中国各地就开始出现了许多运河,隋炀帝利用了这些古运河段,联通了一些自然河流,仅在洛阳段,就完全利用洛河流到黄河的河道,入黄河后沿河前行,在黄河与淮河之间挖渠联通。同时清除疏通一些淤堵旧河渠,既开挖新渠,又大量继承了前朝留下的成果。

隋唐大运河

  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杭州)北至涿郡(北京)。隋朝开凿2700公里,纵贯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大平原。

  飞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八个省直辖市,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巨大作用,也是世界史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古运河。

  参观大运河博物馆,也弄清了大运河的历史事实。隋唐大运河自隋炀帝始,运行了500多年,直到南宋末年。之后,元朝把北京放在突出位置,在隋唐大运河基础上,采取裁弯取直的措施,砍掉洛阳段,直接取直线连接北京与杭州,俗称京杭大运河。

  二者都是世界历史遗产。继隋唐大运河之后,运行700多年,至今仍在使用。在对隋唐大运河继承的同时,也证明了隋唐大运河的引领意义,伟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京杭运河图

  漫步于展厅长廊,宛若穿越历史的时光隧道。我们被历史震撼的同时,不由对其历史贡献产生诸多联想。

  大运河的河水浪花翻卷,浪花里飞出幽远的使人浮想翩翩的歌声!

文化繁荣

  隋唐大运河,奠定了中国的政治权利中心向东方转移的不可阻挡的趋势!

  从西周到隋朝建立,经历了1600多年。这些朝代的国家,都是在黄河中下游流域的舞台上经历了激烈的厮杀,并且主导了战争的进程。西周灭商,是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秦朝南征北战,打败了战国七雄中的其它六国。刘邦十面埋伏,逼迫项羽逃至乌江自刎。

  隋唐也都是在黄河两岸战败对手。一旦获胜,他们都离开了斗争舞台的中心,在西部建立了政权,造成政权中心和斗争舞台中心的偏离。也许是因为避免四面受到攻击,只把住潼关,就可以高枕无忧。需要指出的是,偏航的西部,难以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这种偏离,不能缓解东部的矛盾,很好发展黄河中下游的生产水平。秦始皇到死坟墓都装满兵马俑,面向东方,防备东方势力崛起。不是解决矛盾,反而竭尽残酷压榨之能事,以自己的属民为敌,所以很快亡国。到死都没有明白两个中心偏离的致命危害。

  .最大成功者非汉武帝莫属。借胜利者的余威和政权的统治地位,从东方调集财富,发动对匈奴的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但没解决根本问题,他的后代只好送昭君出塞,以求和解。(美其名曰和亲)我们为昭君深明大义喝彩,更为汉帝的懦弱悲哀。

  长达1600多年的时间,中国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偏航的政权中心,始终摆不脱固有地域的局限。随着由盛转衰,也许他们遇到治国的瓶颈,也许常有鞭长莫及的局面,总之,长臂管辖,胳膊再也伸不长了。几乎历代王朝到中后期都东迁至黄河中下游的洛阳。重复一次又一次的怪圈。

  除了刘秀重打天下之外,其余皆为被动迁移。而到了洛阳之后,长期形成的自视甚高的的惯性思维,根本无法适应社会激荡的矛盾,各朝历代都走向衰落破灭。历史就是试金石,政权执政能力都没有经受住现实考验纷纷败北。

  大运河拉开了中国政权中心向东转移的帷幕,尽管唐朝仍然建都长安,并出现大唐盛世,不能不说与享受运河带来的红利有很大关系。面对政权向东转移趋势,大唐也摆脱不了重蹈覆辙的命运。

  隋唐大运河,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把繁荣推向江南燕北。

大运河漕运

  生产工具决定生产力水平。水运能力的崛起,彻底改变了落后的经济活动。替代了陆路的长途迁移,跋山涉水,是人类运载行为的飞跃。粮草、煤炭、石料,兵马和大量物资,都可以通过航运实现,大大拓宽了人类的活动空间。

  高效率的水运,可以有效组织起大规模的军事,后勤保障,救灾排险的国家行为。隋唐大运河,纵贯南北,联通数条横向自然河流,构成一个大水系,把整个中国完整地纳入国家的王权范围,加强了政权的控制能力,这是1600多年的历史上,位居西部的任何王朝都无法做到的。

  大运河加速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开发。优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使农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江南大片沃土,不断吸引人口迁入,中原文化与北方和南方的文化交流,实现了农耕文化、游牧文化、水乡文化的互补和共繁化,使经济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和勃发的生命力。

扬州运河图

  隋唐大运河,为华夏文明奠定了广泛的崛起的基础。大运河构成的水运框架,支撑着节点城市的高速发展,成为向四周辐射的中心。华夏文明依靠节点城市的功能,在经济发展运行过程中,逐渐融入生产活动和生活行为中。

  华夏文明的普及与渗透,又反馈影响城市的建设进程。形成人口的集中,人才的聚集,文化的繁荣,商业活动的活跃,城市的不断自我健全的功能等,成为了引领地区的中心。从而使开封、杭州、北京、南京脱颖而出,成为培育出的都市型的城市的雏形。

大运河岸边繁荣

  大运河所到之处,都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有了河,就有了城市和村镇,有了航运,就有了搞运输的,搞搬运的,造船的,货物集散的……形成一条庞大的产业链。而服务行业也应运而生,旅馆饭店,唱戏娱乐,学校等。沿河造就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城市,像珍珠般散落在运河两岸。

  大运河对加速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的开发起了重大作用。来自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随着人员的流动,为其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宋代建造的福建泉州洛阳桥,正是具体体现。这是世界上首座跨海大桥,并保留至今。

  隋唐大运河,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隋唐大运河组成的纵横大水系,有效把中国国土纳入大一统。南方的水源充沛,河网密布,支持运河通过支流向远方延伸,华夏文明第一次走进少数民族聚集的广大地区。

  大运河北上涿州(北京),与北方少数民族加强了贸易和交流。大运河,促进了中华大家庭的生成。在和睦相处的基础上实现了民族文化的大交融。达到相依共存,相亲相爱的兄弟姐妹大团结的民族深情。

  中国史书上形成了约定俗成的看法,把隋炀帝界定为放荡无忌,穷兵黩武,昙花一现的亡国罪魁祸首。然而,他在位期间做成了一件流芳千古的大事,举全国之力挖凿大运河,显示出他的雄才大略,为国家为民族铸就历史的辉煌,立下不朽的伟绩。

  华夏大地上,飞舞着两条巨龙,一条是蜿蜒盘旋在高山峻岭上的长城,一条是穿越在华夏大地上纵跨五大水系的隋唐大运河。二者都是世界级的人类伟大工程,是华夏文明的伟大象征,是中华精神辉煌代表。长城主要是防御,大运河在开疆扩土发展生产力上更具有积极的意义。

  被诟病为隋唐大运河始作俑者的隋炀帝,也许应该为他正名!

大运河俯瞰

  图片取自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END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56504.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