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数码百科 >

想走出这个实验室,一台手机要被机器人“敲打” 20 万次

导读:北京一个 150 平米的厂房里,一群装有摄像头和 AI 算法、可自主行动的机器人正在 7*24 小时不间断地运作。  他们只有一个目的:" 攻击 " 人类的智能手机。  另

  北京一个 150 平米的厂房里,一群装有摄像头和 AI 算法、可自主行动的机器人正在 7*24 小时不间断地运作。

  他们只有一个目的:" 攻击 " 人类的智能手机。

想走出这个实验室,一台手机要被机器人“敲打” 20 万次

  另一边是被攻击方,则是通过智能路径规划算法和深度视觉算法定位目标手机,抓取后通过软机器人对手机进行自动化控制,利用强化学习算法寻找和定位攻击材料位置,实时调整相对角度。两者相互 " 对视 " 即进行一场解锁测试。

  除此之外,还有环境光照的处理。正午户外太阳下的强顶光、深夜无光源条件下手持手机的人脸弱光、背靠灯光条件下的逆光……

  多样化的光照条件对生物识别防伪性能十分关键,过亮或过暗,不同的光线角度都会导致识别性能的变化;实验室搭载了 AI 照明系统,能自动调节光源的照度、色温、光线角度。

  最终,这些机械臂会捕捉到所有可能攻破的点,对一台手机的测试次数能达到 20 万次的量级。

想走出这个实验室,一台手机要被机器人“敲打” 20 万次

  这些经过精密训练而永远不知疲倦的机械臂,是对天玑实验室自动化这块招牌的实际证明。

  目前,天玑实验室已经连续三年成为 Google 全球唯一直接授权的 Android 生物识别检测实验室,市面上超过 70% 的安卓生态手机都会到他们的实验室进行测试。

  天玑实验室曾在 CelebA Spoof Challenge 等多个国际顶级赛事中夺冠。

  实验室核身技术构建的关联行业金融支付解决方案,凭借着识别准确率与破解反欺诈等相关技术指标,获得国际公认最严格的技术安全性认证之一 ISO30107-3Level2 认证等行业顶级认可。

  就在今天,2022 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召开。由清华大学兴军亮研究员,蚂蚁集团李建树、赵闻飙等五人共同完成的 " 无约束人像目标智能感知与理解 " 成果还获得 "2022 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这项成果构建了一套面向 " 人脸 - 人体 - 人群 " 分析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核心算法技术研究体系,真正实现了 AI 高精度人像感知和理解。相关技术成果得到了十余位马尔奖 / 傅京孙奖得主、百余位国内外院士等知名学者认可,并在欧姆龙公司、华为、蚂蚁集团等企业核心产品中得到应用。

  然而他们的野心并不止于此。

  未来,端安全无处不在

  从决定致力于生物识别安全研究方向开始,李哲所在的团队就考虑机器人全自动化。

  李哲主要提及了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是可量化。对于一台这样的手机或被测对象来说,要经过几十万次这样的检测。只有通过自动化的方式才能在短期内进行大规模可量化测试。

  第二是相较于人工测试而言更客观和科学。比如指纹测试中,可保证每次按压力度、方向、角度都是可控的。人脸测试中,可以对无数影响识别的因素进行可控遍历和搜索。

  第三则是整个机械臂运作所带来的效率的提升

  而随着智能机器与 AI 的深度融合,围绕这几个目标,更多前沿项目在这里诞生。

  在实验室,这些工程师们给我们展现了两个前沿项目。

  比如强化学习机械臂组成的人脸识别试验台

  类似于 AlphaGo 下围棋自己跟自己对垒,两个机械臂玩起角色扮演游戏,一方是经验丰富的攻击者,一方是纯小白的防御者。

  对于经验丰富的攻击者,这次进攻成功,那么就知道这个方法是有效的,而防御者也能从中学习到经验,不断提升。然后双方在对战中不断学习和强化。

想走出这个实验室,一台手机要被机器人“敲打” 20 万次

  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量子位做了如下整理:

  1、量子位:生物识别这项研究工作具体如何展开?

  李哲:从 12、13 年那时候开始,实验室就在做前沿的,比如掌纹人脸指纹等这些场景的大规模应用。

  14-15 年随着深度学习算法的发展,人脸识别走进了大家的身边,天玑实验室也正是那时开始朝着人脸识别方向去发力。

  这个过程中我们意识到,人脸识别的安全性是很重要的。从此便开始生物识别背后安全性的一些相关工作,比如检测、标准等。

  2、量子位:现在整个行业状态和标准是怎样的?

  田青:我想补充一下。02 年我们就在从事人脸、指纹、虹膜、步态等方面识别技术研究,但当时还是个实验室状态,离实际应用还有些距离。

  现在就是技术走出实验室到社会上应用的状态,很多场景都已经离不开生物特征识别了。国内几家厂商也在近几年中走到了全球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前面。

  3、量子位:安全标准需要达到什么程度就可以用?

  田青:安全与便民两者之间其实是矛盾的,使用方便的时候,可能安全限制就会降低。

  现在看生物识别的两个趋势:一个是场景化,另一个是专业化。

  对于普通的应用而言,安全水平只需达到了一个基线即可;但对于一些专业应用,就需要综合多种因素,安全等级也会随之提升。

  安全与便民本身需要一个平衡,这个平衡是在不同场景和应用中来区分和体现的。

  4、量子位:安全与便民之间的矛盾如何解?

  李哲:有点像双管齐下,从矛与盾之间分别发力。

  一方面,是解决应用侧这端的问题。投入更多 AI 算法,提升整个生物识别技术的安全性、准确性。

  另一方面,站在攻击方的角度,去思考不同场景下会如何去攻击识别系统。

  5、量子位:这种检测所有产品都会做吗?

  田青:是的。公安部各个行业都有这样的检测标准。并非只有生物特征识别才有安全检测。

  检测标准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个是功能性标准,即它的性能是否达到一个使用的标准,比如人脸识别是否能替代锁屏每次开关的能力,另一类是安全性标准,真正应用时有没有可能被仿冒。

  现在我们所有的产品都应该通过这两类标准才能在实际生活中使用。

  6、量子位:如果往后看,生物识别还有怎样的可能性?

  田青:百花齐放。以前可能是指纹一枝独秀,现在很多行业,它的应用潜力都是非常大的。每个生物特征识别都能找到它的应用落地。当时看的很多科幻电影,现在都走到了现实。

  李哲:我也认为百花齐放,背后可能是因为不同交互终端变得百花齐放了。比如汽车、元宇宙、智能手表、脑机设备等。我觉得终极状态,就是生物识别这个概念不存在了,它变得无处不在。

  —

  点这里关注我,记得标星哦~

  一键三连「分享」、「点赞」和「在看」

  科技前沿进展日日相见 ~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smbk/87398.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