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为什么三国君主投降之后,魏称王,吴称侯,蜀称公?这之中有什么讲究?

导读:蜀汉君主刘禅降魏后,被封为安乐公,食邑万户,建安乐公国,属地安乐县,子孙世袭。而吴国君主孙皓则封为归命侯,进给衣服车乘,田地三十倾,岁给谷五千斛,钱五十万,绢五百

  网友提问:

  为什么三国君主投降之后,魏称王,吴称侯,蜀称公?这之中有什么讲究?

  优质回答:

  为什么三国君主投降之后,魏称王,吴称侯,蜀称公?这之中有什么讲究?

  蜀汉君主刘禅降魏后,被封为安乐公,食邑万户,建安乐公国,属地安乐县,子孙世袭。而吴国君主孙皓则封为归命侯,进给衣服车乘,田地三十倾,岁给谷五千斛,钱五十万,绢五百匹,棉五百斤。子封中郎,孙封郎中。从爵位上看,公比侯高一级。刘禅子孙可以世袭;而孙皓子封中郎,孙封郎中。还是刘禅的安乐公比孙皓归命侯更实惠、高级。

  司马炎成为新任晋王不久,就逼迫曹奂把皇位让给他,就这样像当年曹丕逼汉献帝禅位一样,从此魏国灭亡、晋朝诞生。在待遇上,司马炎仿效曹丕当初善待汉献帝的做法,他把曹奂降为陈留王,并让他居住到一个名为金墉城的地方,同时封给他食邑万户,他的宫室被安置在邺城。司马炎还允许曹奂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并给予他上书不称臣,受诏不参拜的待遇。

那么同样是亡国之君,为什么魏、蜀、吴三国国君待遇不同呢?这里说一下个人看法。

  首先,司马炎是篡夺魏国江山,司马炎即位时,多少有一些惭愧之心。并且之前有曹丕对待汉献帝的先例。一方面可以表示司马炎的仁慈,消除天下悠悠众口;另一方面安抚曹魏政权的旧臣,稳定朝廷局势。可以说司马炎对亡国之君曹奂,还是很优厚的,甚至在规格上超过当年曹丕给汉献帝的待遇。

  至于刘禅投降后被封为安乐公,比曹奂低一级,又比吴国末代君主孙皓高级,这应该是因为刘备是汉室宗亲。蜀国虽然不能算为汉室正统,但有刘家血脉,按着古代正统思想,做王还是说得过去的。那么降一级为公,也是合情合理的。何况刘禅投降后为了自保,态度很好,曾有“乐不思蜀”的佳话流传于世。另外蜀国灭亡后,还有吴国没有平定,司马昭为了感召吴国国君,减少吴国斗志,所以善待刘禅也是做给别人看的。

  而到了吴国孙皓这就没有太多顾虑了。一是吴国政权完全是自立为君,没有正统基础,所以在自许为正统的曹魏政权和继承曹魏政权的司马家族心目中得不到认可,最多也就是地方割据势力而已;另外这时天下已平定,无需孙皓做榜样。所以善待吴君只是表示一下司马炎的宽厚、仁慈,给孙皓一个归命侯的待遇已经很不错了,却不是世袭,子封中郎,孙封郎中。

所以司马家族对待魏、蜀、吴三国亡国之君的态度是不同的。主要还是照顾舆论和世人的看法、安定人心,以及感召后来人。免责声明: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本人删除!

  其他网友观点

  魏、蜀、吴三国灭亡之后的亡国之君分别获封王、公、侯三种爵位。这是由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环境所决定的。相比历史上其他亡国之君,曹奂、刘禅和孙皓实际上结局都还不错,至少都得到了善终。

魏元帝曹奂:宣示正统兼顾顺禅之意决定了位居王爵

  曹魏的亡国之君是魏元帝曹奂,他在禅让之后被降封为陈留王,即从皇帝之位降为王爵。可以说这是历代亡国之君中待遇最高的,而且不仅爵位高,其他待遇也非常好。史称晋武帝司马炎受禅之后,降封曹奂为陈留王,食邑万户,让他居住在邺城,保留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的权利,行魏国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都仿效魏国初期的制度,享有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的待遇。而且曹奂一直活到五十八岁得以善终,即禅让之后还活了三十七年,死后仍被西晋朝廷追谥为元皇帝,算是在死后还给他皇帝之位。由此可以看出曹奂可以算是历史上所有亡国之君中待遇、结局都是最好的一位。那么为什么他会被西晋王朝善待呢?

  首先是西晋王朝为了宣示正统的需要:魏、蜀、吴三国争霸,都认为自己是正统,作为最终胜利者的西晋王朝是从曹魏政权这里得到的皇位和权力,因此必然要维护曹魏的正统地位,由此才能证明自己从曹魏禅让得到的政权是天命所归。故此在对待三国君主的地位问题上必然要让曹魏政权的地位高于蜀、吴两国。

  其次是曹奂禅让皇位给司马氏的时候,还是比较配合和顺从的。毕竟曹奂从登基的时候就是傀儡皇帝,所以也一直没有什么反抗事迹,特别是与他的前任高贵乡公曹髦相比,他的态度还是非常合作的,所以司马氏也就顺势给予了曹奂比较优厚的待遇。

蜀汉后主刘禅:招抚形势和合作态度决定了位居公爵

  刘禅的蜀汉是三国中第一个灭亡的政权,因此可以说是曹魏灭亡了蜀汉,但是实质上当时的曹魏政权是由司马昭掌控,实质上是司马氏灭亡了蜀汉,而给予刘禅的地位和待遇实质上也是司马昭决定的,那么为什么刘禅可以位居公爵呢?

  曹魏政权和司马家族不可能认可蜀汉政权的正统性:刚才提到司马氏必然是要维护曹魏的正统地位的,因为这涉及到他们家族自身的地位问题。所以作为失败者蜀汉政权必然不能视为正统,所以刘禅不可能被封王;

  司马昭自身的地位决定刘禅的地位:作为蜀汉政权的实际灭亡者司马昭本人当时才因灭蜀之功被加封晋王,这就决定了刘禅不可能被封为王爵从而与司马昭平起平坐,所以刘禅的地位最高只能是公爵;

  刘禅的合作态度使他得到了善待:晋灭蜀之战打的比较艰难,邓艾的奇袭有一定的偶然性,而且刘禅投降时,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仍在抵抗,刘禅主动写信招降姜维并配合曹魏军队占领和控制蜀国等一系列合作态度,使得曹魏前线将领和主持大局的司马昭都非常满意,故而司马昭借魏帝曹奂之名封刘禅为安乐公,并让他得到善终。

后主举家东迁,既至洛阳,策命之曰:“惟景元五年三月丁亥。皇帝临轩,使太常嘉命刘禅为安乐县公。於戏,其进听朕命!……公恢崇德度,深秉大正,不惮屈身委质,以爱民全国为贵,降心回虑,应机豹变,履言思顺,以享左右无疆之休,岂不远欤!朕嘉与君公长飨显禄,用考咨前训,开国胙土,率遵旧典,钖兹玄牡,苴以白茅,永为魏籓辅,往钦哉!公其祗服朕命,克广德心,以终乃显烈。”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他物称是。子孙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馀人。尚书令樊建、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秘书令郤正、殿中督张通并封列侯。公泰始七年薨于洛阳。《三国志》

  招抚大局决定了刘禅会得到善待:作为三国中第一个被灭亡的政权,由于东吴的存在,为了招抚东吴的统战工作需要,以及安抚蜀地士民的需要,刘禅必然会得到曹魏的善待以作为榜样和示范。早在邓艾刚刚攻取成都之后,就多次上书阐明善待蜀国君臣对安抚蜀地和招抚东吴的重要性,并且擅自做主执行了上述政策,从而引发司马昭的不满。但是平定的钟会之乱后,司马昭依旧采取了同样的措施,只不过将刘禅迁往京师洛阳居住加以监管。

东吴孙皓:穷途末路决定了他爵位最低

  孙皓是东吴末代皇帝,他在东吴灭亡后被晋武帝司马炎封为归命候,在三国末代君主中地位最低。

  东吴已是苟延残喘的割据政权:蜀汉灭亡之后,曹魏和后来取而代之的西晋政权相比只是偏安东南的割据政权,灭亡只是早晚之事。但是孙皓依旧割据13年之久,而且期间仍与西晋时有对抗,直到晋发动灭吴之战中,东吴一败涂地,毫无抵抗之力,而且孙皓投降之时,东吴已经军无斗志,可谓直到走投无路孙皓才无奈归降,故而西晋不会给予孙皓过高的待遇。

壬申,王濬最先到,于是受皓之降,解缚焚榇,延请相见。伷以皓致印绶于己,遣使送皓。皓举家西迁,以太康元年五月丁亥集于京邑。四月甲申,诏曰:“孙皓穷迫归降,前诏待之以不死,今皓垂至,意犹愍之,其赐号为归命侯。进给衣服车乘,田三十顷,岁给谷五千斛,钱五十万,绢五百匹,绵五百斤。”皓太子瑾拜中郎,诸子为王者,拜郎中。五年,皓死于洛阳。《三国志》

  东吴灭亡之后,西晋已经统一全国,已经没有能够抵抗的力量,这与蜀汉灭亡后的形势截然不同,故而孙皓的地位和作用显然要小于刘禅,他的作用至多体现在安抚东吴士民。但是孙皓的暴政又使他在东吴也大失民心,这与刘禅虽然昏聩,但在蜀地仍有一定影响力不同。

  孙皓个人性格不如刘禅“圆滑”:刘禅固然被认为昏庸无能,但是能在司马昭面前说出“此间乐、不思蜀”这样的话,有时真的让人怀疑他是大智若愚。反观孙皓,史料记载他在投降后被司马炎召见时,曾笑着说我早就在洛阳为你设置了座位等待你很久了,孙皓竟然回答说,我在南方也设置了座位等待你。这就有些针锋相对的意思了,可想而知司马炎能够容忍他获得善终已经是非常大度了。

引见归命侯及吴降人。登殿稽颡。帝谓曰:“朕设此座以待卿久矣。”曰:“臣子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资治通鉴》

  综上,曹奂、刘禅和孙皓三位亡国之君所受到的待遇,从总体而言是当时的政治环境和形势需要决定的。曹奂的正统地位决定了他肯定是地位最高的一个,只要他能顺从的禅让皇位就可以了。而刘禅本就统战价值高于孙皓,加上个人的配合态度,自然地位要高于孙皓。

  其他网友观点

  魏蜀吴三位末代皇帝之中,魏国曹奂的爵位最高,被封为陈留王,吴国孙皓的爵位最低,被封为归命侯。而蜀汉的刘禅则被封为安乐公。

  陈留王、安乐公、归命侯,三个爵位有何讲究呢?

司马昭封刘禅为安乐公,主要是为了安定益州

  作为三国中最先灭亡的蜀汉,刘禅虽然举家迁居洛阳,并且在洛阳颐养天年,但刘备父子经营了四十多年的益州,一开始却不是很安稳。刘禅投降后,成都立马就爆发了钟会之乱,大乱的结果就是钟会、邓艾、姜维三人被杀,多人死于乱军之中,钟会家族中人被下狱斩首。

  经过了成都之乱后,司马昭开始重视“蜀人治蜀”的方针,将刘禅全家和之前跟随刘焉、刘备入蜀的家族全部迁居到洛阳,把益州留给谯周等蜀土本地人治理。不过毕竟山高皇帝远,朝廷的统治力度在益州向来不强,加上刘禅投降不久,又爆发过成都之乱。这时候的刘禅就可以起到安抚人心的作用了。

  司马昭封刘禅为安乐公,取“安定享乐”之意,希望蜀地“安定无事”,刘禅“享乐无为”,给东吴做榜样,让益州士族安心。“安乐公”虽然有点讥讽的意思,但刘禅能得到“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仆百人”的待遇,也算得司马昭大方了。

封曹奂为王是要收买人心,封孙皓为侯则摆明了是羞辱

  刘禅当了安乐公不久,司马昭也就去世了,由长子司马炎继承晋王爵位,三年后司马炎接受魏帝曹奂禅让,建立晋朝,封曹奂为陈留王。在曹奂之前的刘协,是被曹丕封为了山阳公。现在司马炎封曹奂为王,爵位比刘协高了一等级,这中间也有点打曹丕脸、证明自己要比曹丕大方得多了的意思。

  至于孙皓的归命侯,则完全就是在看不起这个末代暴君了。在投降之后,孙皓虽然地位改了,但他那天不怕地不怕的个性却没改,怼完贾充怼司马炎,见谁喷谁,在嘴皮上占尽了便宜。也就是因为这样,司马炎还是决定给孙皓一个教训。归命归命,光从封号来看这就是个侮辱,和宋太祖封南唐后主李煜为“违命侯”一个意思。

  既然孙皓在嘴皮上赢了,司马炎就要在精神和生活上打败他。除了只给田地,让他自己养活自己外,还给他起了个带有侮辱意味的封号,让这位暴君成为众人的笑柄。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写三国,次写明清,其余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24802.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