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静雅生活网 > 传统历史 >

国有忠臣不亡国,家有烈子不败家(家有倔子不败家,国有烈臣不亡国)

导读:为什么“家有倔子不败家,国有烈臣不亡国”?谢邀。  我以前没听过这句话,但是单看字面意思,应该不难理解。我个人对这句话比较认同,而且认为这是有智慧的人说的话。  

  为什么“家有倔子不败家,国有烈臣不亡国”?谢邀。

  我以前没听过这句话,但是单看字面意思,应该不难理解。我个人对这句话比较认同,而且认为这是有智慧的人说的话。

  所谓倔子和烈臣,给人第一印象就是不听话、叛逆。我们的传统文化讲究忠孝,潜台词就是要对上位者顺从、听话。然而,是人就会有错,身居高位不等于智力高、思维高、决策高,如果一味强调对家长和长官的服从,就会形成尊卑秩序大于是非对错的氛围。如果是太平盛世、明君贤长也便罢了,碰上多事之秋、长者无能,还能指望平时只会唯唯诺诺的孝子顺臣有什么作为?

  通常来说,一个人越是顺从他人,就表示越是懂得让渡自己独立思考和表达的权利。时间长了,或者所处的环境都把这种顺从看成天经地义的话,人就会越来越失去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如果环境告诉他,只要顺从已有的秩序,就可以获得好的回报,否则还会被打击,趋利避害的人性自然会使他选择顺从,而不是去当吃力不讨好的倔子、烈臣。久而久之,不但会越来越平庸,也会越来越功利。用大白话说,就是越来越没脑子,也越来越事不关己。如果一个家庭充满这样的人,面对危机时谁来解决?如果一个国家充满这样的人,遇到危难时谁来解救?

  相反,倔子和烈臣,代表的是独立意识强烈,坚持独立思考和独立表达的人。他们既然在一个推崇顺从的环境里选择走“叛逆”这条艰难的路,就表示他们坚持担当自己交付给自己的一份责任。不走寻常路,表示不功利。坚持不妥协,表示不平庸。不功利,不平庸,只要对家庭对国家还有一份责任心在,家国危难之际,还真的只能依靠这样的人力挽狂澜。

  退一步说,就算碰不上需要他们展露才干的危机时刻,这种有头脑又有责任心的人才也是必须的。否则,人人都学会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氛围中得过且过,如何才能选拔堪当大任的继位者?本来在讲究尊卑秩序的环境中,上位者的个人能力就无比重要了,如果因为不提倡倔子、烈臣而培养不出有能力的继承人,那就等同于上位者一代不如一代,那如何能保证不败家、不亡国?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来自优质历史领域网友“秉烛读春秋”对为什么“家有倔子不败家,国有烈臣不亡国”?的观点:

  “家有倔子不败家,国有烈臣不亡国”这句话很容易理解,意思是:“家里有个倔强不认输的儿子不会败家;国家有刚烈忠臣不会亡国。

  我对这句话深有体会,因为“家有倔子不败家”这件事就发生在我身边。

  民国时期,有个叫子敏的少年,人很聪明长得又帅气,其祖上是前清状元出身,家庭富裕,是一个书香门第官吏之家。

  但是到了爷爷那辈家道中落,到了他父亲这一辈,也就沦落成了穷人。

  为什么有如此落差?难道“富不过三代”是真的?

  原来这都是祖上为官不肯同流合污,加上正直、不会溜须拍马,得罪了权贵被打击报复所致。

  子敏家中衰败,没钱上学,但他从没放弃自学,这在当时被人看作是异类。

  子敏的举动被同村一富户千金看在眼里,认定他是一个有出息的男人,爱恋之情油然而生。

  小姐家中在县城开了三家生药铺,家财万贯。老爸原本打算把女儿嫁给县令的公子,小姐要嫁给一个穷小子是老爸万万没想到的。

  但无论怎样劝说也改变不了女儿的初衷。

  老爸说:“你要嫁给穷小子一分彩礼也别想得到”。女儿当晚就背起自己的衣服包袱去了子敏家,小姐的行动在当时成了爆炸性新闻。

  老爸一看女儿真的嫁给子敏也只好默认了。

  为了缓和与女儿之间的冲突,一年过后,老爸提出雇佣子敏当生药铺的伙计,但只管吃住不给工资,老爸说把子敏工资折成股份入股,意思是帮助子敏。子敏没多想就答应了下来。

  转眼十年过去了,子敏一直没领过工资,家中穷苦情况依然如故。

  但有一种变化,那就是小姐的父亲因病去世了,小姐的弟弟接管了生药铺。

  小姐的弟弟没有多大能力,经常和一个能说会道的酒肉朋友臭蛋来往。

  臭蛋会说奉承话,负责进货销售业务,子敏老老实实在铺子里干活,平时少言无语,没事就翻看医书。

  突然有一天,小姐的弟弟和臭蛋一起把生药铺的资金抽出来投资买了期货,这一切都瞒着子敏偷偷进行的。当时他俩看到棉纱很抢手,二人也想捞一把。

  这样一来,可把子敏坑苦了,他不但没拿到工资,而且股金被二人拿走了,生药铺没有资金支撑被迫停业。

  当时小姐气不过去和弟弟理论,说,你把股金还给我们,你干什么我们没意见”。但弟弟就是不算账。小姐没办法,气得哭着离开了。

  子敏白干了十几年,他没有去吵去闹,而是回到家默默钻研起了医书。

  他干了十年的伙计,对里面的知识了解很多。他以一种不认输的精神,经过五年的刻苦钻研,终于在县城开了一家“三聚通”药房,之后生意兴隆,子敏乘热打铁,接连开了四家连锁店。

  而小姐的弟弟和臭蛋却因纱市波动不稳而赔了个精光,害人者最后害了自己,二人穷困潦倒流落街头。

  而倔强的子敏,经过多年的打拼,恢复了曾经祖上的辉煌,腰缠万贯,富甲一方。亲们想想看,如果他没有倔强的性格能有后来的发达吗?

  有人可能会问,你怎么知道的这么详细呢?子敏不是别人,正是我的爷爷。所以我认为,“家有倔子不败家”这句话很有道理。

  “国有烈臣不亡国”这句话更有道理。

  忠烈之臣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是一种精神的鼓舞。往往在国家存亡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联杨靖宇将军就相当于古代的刚烈之臣,宁死不投降日本鬼子,他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鼓舞了一代人,革命先烈前仆后继,赶走了日本鬼子,中国没有亡国。

  解放战争期间,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奋不顾身扑向敌人枪眼的黄继光,也相当于古代的烈臣。

  也许我这种比喻不太恰当,但是我认为“英雄”和“烈臣”们的精神是一样的,他们的行为是让人肃然起敬的。

  比如民族英雄岳飞,难道他不是烈臣呢?都像秦桧那样,再强盛的国家也会灭亡。只要有岳飞这样的人存在,国家就不会灭亡。

  还有民族英雄文天祥、礼部侍郎陆秀夫,虽然二人不能改变南宋亡国的结局,但二人誓死不投降元朝,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同样让人尊敬,同样是南宋的烈臣。

  再就是明代的于谦,当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刺俘虏后,想以皇帝为人质要挟大明,想得到更多的利益。

  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于谦断然拒绝了也先提出的任何条件,同时表态“社稷为重,君为轻。”说实话,讲这句话于谦要有很大的勇气,假如明英宗归来,会给他扣上对皇上不敬之罪。

  随后于谦发动和开展了“北京保卫战”,打退了瓦刺军的一次次进攻,与此同时他扶立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皇帝,彻底击碎了也先以皇帝为人质的要挟,使明朝避免了亡国之危。试问国家有这样的烈臣能亡国吗?

  文/秉烛读春秋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由小编精心所写,本文地址:http://www.zhubian88.cn/ctls/41930.html,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